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斑铜矿

移除 14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斑铜矿</big>'''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斑铜矿.jpg | thumb | 300px 4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斑铜矿 <br> [https://ysolifess3.bdstatic.com/prince-rogers-nelson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 u=792830524,4203749589&fm=26&gp=0.jpg 原圖鏈接] ]]
斑铜矿是铜和铁的硫化物矿物,含铜量 63.3%斑铜矿,提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为等轴晶系,其高温变体为等轴晶系,称等轴斑铜矿。表面易氧化呈蓝紫斑状的锖色,因而得名。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金属光泽,莫氏硬度 3,比重4.9~5.0。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见于各种类型的铜矿床中,并常与黄铜矿共生。也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但不稳定,而被次生 [[ 辉铜矿 ]] 和铜蓝置换。在地表易风化成 [[ 孔雀石 ]] [[ 蓝铜矿 ]] 。中国云南东川等铜矿床中有大量的斑铜矿。世界代表性产地是美国蒙大那州的比尤特,墨西哥卡纳内阿和智利丘基卡马塔等。<ref>[https://dict.youdao.com/searchq=bk:%E6%96%91%E9%93%9C%E7%9F%BF  斑铜矿,有道网] </ref>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斑铜矿 外文 名Cu5FeS4 名: Cu5FeS4、 : 铜和铁的硫化物 : 主要矿物原料之一
== 基本特征 ==
斑铜矿(Bornite)Cu5FeS4:Cu 63.33%,Fe 11.12%,S 25.55%。其他混入物最常见的是Ag。在高温时(>400℃)斑铜矿与 [[ 黄铜矿 ]] ,辉铜矿呈固溶体,低温时发生固溶体离溶,因此,斑铜矿经常含有黄铜矿、辉铜矿显微包裹体,其实际成份变动很大。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斑铜矿石水晶.jpg | thumb | 300px 4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斑铜矿石水晶 <br> [https://ysolifess3.bdstatic.com/prince-rogers-nelson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 u=1771835324,2400596701&fm=26&gp=0.jpg 原圖鏈接] ]]
高温变体为等轴晶系,称等轴斑铜矿,a0=1.09Å;低温为四方晶系。晶形罕见,晶体呈等轴状立方体和六八面体以及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等假象外形,通常呈致密块状或不规则粒状。在砂矿中呈粒状、棱角状或次浑圆状。新鲜断口呈铜红色,氧化表面呈暗紫色或蓝色斑状锖色,因而得名。金属光泽,氧化后呈半金光泽。条痕灰黑色。断口不平坦或贝状。性脆。硬度3,中等,钢针能刻划。比重4.8-5.4。具导电性。<ref>[https://www.mine999.cn/news/show-415068164.html  斑铜矿的基本特征和鉴别,矿库网2020-03-30 ] </ref>
光学性质:反射色。新抛光面亮玫瑰褐色,但很快变暗而带紫。反射率:18.5(绿光),19(橙光),21(红光)。
产状与组合:产于基性岩及有关的Cu-Ni等矿床中,与黄铜矿、钛铁矿等共生。产于热液型矿床中的斑铜矿,常含有显微片状黄铜矿包裹体,与黄铜矿、 [[ 黄铁矿 ]] [[ 方铅矿 ]] [[ 黝铜矿 ]] [[ 硫砷铜矿 ]] 、辉铜矿等共生;有时与辉钼矿、自然金等共生。还见于某些夕卡岩矿床中,与其它铜的硫化物共生。在氧化带易转变成孔雀石、 [[ 蓝铜矿 ]] [[ 赤铜矿 ]] [[ 褐铁矿 ]] 等。<ref>[https://www.mining120.com/tech/show-htm-itemid-116647.html 斑铜矿介绍,矿道网2019-07-18] </ref>  
== 工业应用 ==
斑铜矿表面易氧化而呈紫蓝斑杂的锖色。斑铜矿的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常成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见于各种类型的铜矿床中,并经常与黄铜矿共生,斑铜矿也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中。斑铜矿在地表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中国云南东川等铜矿床中有大量斑铜矿。世界其他主要产地有美国蒙大那州的比尤特,墨西哥的卡纳内阿,智利的丘基卡马塔等。
 
== 产状与组合 ==
 
产于基性岩及有关的Cu-Ni等矿床中,与黄铜矿、钛铁矿等共生。产于热液型矿床中的斑铜矿,常含有显微片状黄铜矿包裹体,与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黝铜矿、硫砷铜矿、辉铜矿等共生;有时与辉钼矿、自然金等共生。还见于某些夕卡岩矿床中,与其它铜的硫化物共生。在氧化带易转变成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褐铁矿等。特有的暗铜红色及锖色,硬度低。溶于硝酸,有铜的焰色反应。
== 鉴别 ==
斑铜矿为铜和铁的硫化物(Cu5FeS4)矿物,含铜量63.3%,提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为四方晶系,其高温变体为等轴晶系,称等轴斑铜矿。表面易氧化呈蓝紫斑状的锖色,因而得名。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金属光泽,莫氏硬度3,比重4.9~5.0。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见于各种类型的铜矿床中,并常与黄铜矿共生。也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但不稳定,而被次生辉铜矿和铜蓝置换。在地表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中国云南东川等铜矿床中有大量矿产。
斑岩型铜矿,除主要铜矿物黄铜矿外,尚有少量辉铜矿、斑铜矿和砷黝铜矿,个别还有孔雀石、赤铜矿和针硫铋铅铜矿;其它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赤铁矿和菱铁矿脉石矿物有云母、 [[ 石英 ]] [[ 方解石 ]] 。为分别测定辉铜矿和斑铜矿的含量,一般铜物相分析方法不能满足要求关于铜矿石物相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发表了许多文章。提出在铜精矿中分别测定辉铜矿、斑铜矿、砷黝铜矿和黄铜矿的方法:称取三份试样,用含4%硫脲的0.15%硫酸浸取辉铜矿,用含15%硫脲的2N盐酸浸取辉铜矿和斑铜矿。
== 发展历史 ==
自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以后,铜被广泛地用于铸造钟鼎礼乐之器,如中国的稀世之宝--商代晚期的 [[ 司母戊鼎 ]] 就是用 [[ 青铜 ]] 制成的。所以,铜矿石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使者”。铜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七,可是在四千多年前的先人就使用了,这是因为铜矿床所在的地表往往存在一些纯度达99%以上的紫红色自然铜(又叫红铜)。它质软,富有延展性,稍加敲打即可加工成工具和生活用品。
南美洲的智利,号称“铜矿之国”。那里有个大铜矿,也是外国人根据孔雀石发现的,那是18世纪末叶的一个趣闻。当时,智利还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下。一次,有个西班牙的中尉军官,因负债累累而逃往阿根廷去躲债。他取道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南50英里的卡佳波尔山谷,登上1600米高的安第斯山时,无意中发现山石上有许多翠绿色的铜绿。他的文化素养使他认识到这是找铜的“矿苗”,于是带着矿石标本去报矿。后经勘查证实,这是一个大型富铜矿。这座铜矿特命名为“特尼恩特”(西班牙文意为“中尉”)。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开采铜矿,年产铜锭30万吨。
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80多种,主要的只有16种。除自然铜和孔雀石之外,还有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 [[ 铜蓝 ]] 和黝铜矿等。我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铜与硫、铁的化合物),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铜黄色的黄铜矿与黄铁矿(硫化铁)有时凭直观很难区别,只要拿矿物在粗瓷上划条痕可立见分晓:绿黑色的是黄铜矿;黑色的便是黄铁矿。
== 产地分布 ==
斑铜矿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常与自然铜、孔雀石、 [[ 蓝铜矿 ]] [[ 硅孔雀石 ]] [[ 褐铁矿 ]] 共生。法国、智利、玻利维亚、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地有世界主要矿区。中国云南东川铜矿和江西、甘肃等地铜矿区也有产出。
中国是世界上斑铜矿较多的国家之一。总保有储量铜6243万吨,居世界第7位。探明储量中富铜矿占35%。铜矿分布广泛,除天津、香港外,包括上海、重庆、台湾在内的全国各省(市、区)皆有产出。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910处。江西铜储量位居全国榜首,占20.8%,西藏次之,占15%;再次为云南、甘肃、安徽、内蒙古、山西、湖北等省,各省铜储量均在300万吨以上。
从矿床类型看,以斑岩型铜矿为最重要,如江西德兴特大型斑岩铜矿和西藏玉龙大型斑岩铜矿;其次为铜镍硫化物矿床(如甘肃自家嘴子铜镍矿),夕卡岩型铜矿(如湖北 [[ 铜绿山铜矿 ]] 、安徽 [[ 铜官山铜矿]]),火山岩型铜矿(如甘肃白银厂铜矿等);沉积岩中层状铜矿(如山西 [[ 中条山铜矿 ]] 、云南 [[ 东川式铜矿]]),陆相砂岩型铜矿(云南 [[ 六直铜矿]])以及少量热液脉状铜矿等。从铜矿形成时代来看,从太古宙至第三纪皆有铜矿形成。但从储量规模和矿床数量来看,则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和元古宙。中生代铜矿多与侵位浅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如 [[ 德兴铜矿]]; [[ 元古宙铜矿 ]] 多与海相火山岩浆活动有关,如甘肃白银厂铜矿;两者相比,又以中生代斑岩型铜矿力量重要。
== 前景展望 ==
== 相关视频 ==
<center>铜矿石是如何提炼成纯铜的,这个视频解开你我的疑惑</center>{{#iDisplay:m01715s89u7x0707mfw6vm|780|460|qq}}
</center>
<center>实拍铜矿石提炼成纯铜的过程,这波操作,真是太厉害了!</center>{{#iDisplay:m01715s89u7page/k09206f0hna|780|460|qq}}
</center>
<center>中华一绝 云南斑铜</center>
{{#iDisplay:f0643li7bla|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50 中国古代军政人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Category:357 礦 ]] [[Category: 文学家450 礦冶總論]]
10,7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