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9
次編輯
變更
彗核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彗核1.jpg|缩略图|彗核[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272143639,1779403290&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3.bdstatic…”
[[File:彗核1.jpg|缩略图|彗核[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272143639,1779403290&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272143639,1779403290&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彗核'''通常被认为是彗星中心的固体部份,核心是由[[岩石]]、[[尘埃]]和[[冰冻]]的气体组合成的一颗[[小行星]]。
'''中文名''':[[彗核]]
'''外文名''':[[The comet nucleus]]
'''核心''':[[石岩石、尘埃]]
'''辐射压''':[[太阳]]
'''环 绕''':[[彗发]]
'''发 现''':[[2001年]]
==彗核==
当被[[太阳]]加热时,气体升华或是被点燃,成为环绕在核心周围的大气层,称为[[彗发]]。由[[太阳]]的[[辐射压]]和太阳风施加在彗发的力量导致一条极大且背向太阳彗尾。 . 因为有些彗星曾无缘无故的分裂开来,因此天文学家相信彗核是易碎的。
[[File:彗核2.jpg|缩略图|彗核[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573349788,1423837087&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573349788,1423837087&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体积===
虽然彗发的体积庞大、彗尾很长很大,但它们所含物质极其稀少,当彗发或彗尾掩星(掩星是彗星从其它星的前面经过而遮挡星光)时,星光减弱极其微小。彗星物质绝大部分集中于不大的固态彗核中彗发和彗尾的物质归根结底来自彗核,因此彗核是彗星的本体。 彗核有多大?从[[地球]]上[[望远镜]]中也难分辨彗核的大小。1927年,[[庞斯一温尼克]](Pons一Winnecke)彗星接近地球到0.037天文单位时,望远镜也分辨不出其彗核大小,估计其彗核直径不超过1Km。从[[观测资料]]间接估算表明,大多数彗星的彗核直径在几百米到十几Km范围。有少[彗星]]的彗核直径可能较大,例如,估计掠日彗星族的原来[[母彗星]]的彗核直径达50Km,Schwassmann一Washmann的彗核直径为20Km,(2060)chiron的彗核直径为90Km(早先认为是小行星,现倾向认为它是彗星)。多数彗星的彗核直径被认为大约或小于10英哩(16公里),但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彗星直径从100米到40公里都有。
==形状==
彗核是什么形状的?这更难观测。过去一般认为彗核是球形的。现在有些证据说明彗核常常不是球形,更可能是近似于三轴比为2:1:1的扁球。最可靠的是[[飞船]]莅临哈雷彗星的一系列[[摄像]]揭示其彗核的真面目,它大致是三轴16×8×8公里的扁球,更像是[[扁花生]],其表面崎岖不整,有几个浅坑(直径约1公里),及丘、谷,表层覆盖不均匀的暗尘,反照率很低(0.02一0.04),暗黑如煤,而并不象过去认为的像[[冰雪]]那样亮。 哈雷彗星的核像[[马铃薯]](16 X 8 X 8),由等量的冰和尘埃组成,而冰的80%是水冰,15%是[[一氧化碳]],其余的几乎都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科学家]]相信其他彗星的化学成分也类似哈雷彗星。 哈雷的彗核是极度的攸黑,天文学家相信,或许其他彗核也是,覆盖在大部分是冰核心外面的是[[尘埃]]和岩石组成的黑色外壳,只有当彗星外壳上的孔洞朝向太阳时,内部才会被[[阳光]]加温,[[气体]]才会被释放出来。
[[File:彗核3.jpg|缩略图|彗核[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098785740,1453349575&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098785740,1453349575&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发现==
在2001年,当深空1号[[太空船飞]]越过包瑞利彗星时,发现他的彗核(8 X 4公里)大约是哈雷彗星的一半大。[[包瑞利彗核]]的形状也像是[[马铃薯]],并且表面也是黑暗的。也像[[哈雷]]一样,包瑞利彗星只有在外壳的孔洞暴露在阳光下时,才会有一小部分的区域释放出气体。
[[海尔-波普彗星]]的彗核直径估计在30-40公里之间,因为他的彗核特别大,能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尘埃,使得[[海尔波普]]在裸眼的观察下显得特别明亮。
维尔特二号彗星的彗核直径大约5公里,
P/2007 R5的彗核直径大约在100-200米,
==质量==
彗核(也代表彗星)的质量有多少?这也很难测准。从有关观测资料推算,彗核质量一般在1013一1019克范围,也有多到1020一1022克及少到1010一1011克的。哈雷彗星的质量为1.5×1017克。
==内部结构==
彗核的物质成分和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还不很清楚。从彗核的质量和大小,可以初步算出它的平均密度,如,哈雷彗星的平均密度约0.3克/立方厘米,这比预想的H2O冰一尘混合的固体密度(约1克/cm3)小,说明彗核内部是多空隙的。根据[[彗星光谱]]及飞船对哈雷彗发中尘粒探测,从这些来自核的物质推知,彗核主要由[[冰物质]](水冰、二氧化碳冰等)和尘埃物质组成,其中最多的成分是[[水]],估计彗核中除了[[氢]]等少数[[化学元素]]贫乏外,其余元素的相对含量(丰度)基本上跟太阳及宇宙的丰度相同。 过去曾很长时间争论彗核是松散的固态颗粒集合(沙砾模型)、还是整个实体冰块(致密核模型)的问题,1950年,[[惠普尔]]提出彗核是冰和尘冻结的“冰冻团块模型(Ice conglomerate model)”,或俗称“脏雪球”,它完满地解释了很多观测事实。以后这一模型又被作了不少发展,有人认为彗核内部还有类似于[[行星]]内部的核、慢、壳结构,有人认为彗核内部较均匀。从彗核分裂的亚核大致有同样光谱特征等观测事实,可以认为彗核在大尺度上平均是较均匀的,但小尺度上可能不均匀,而彗核表层(即壳),则不同于内部,这是由于表层受宇宙线高能粒子轰击及[[蒸发]]与[[化学反应]]等过程而发生了改变,形成了象沥青之类的暗色有机物质,而且彗核表面各区域很不均匀。 从近核现象也可以推求彗核的一些性质。很多彗星的近核现象是不对称的,其重要原因是彗核有自转和其表层不均匀。由近核现象已推求约50颗彗星的自转周期,有的还算出了自转轴的空间的方向,彗星自转周期有小于5小时的,也有长达几天的,平均约15小时,而自转轴方向是随机分布的。彗核表面覆盖暗尘,其导热率很小,因而彗核内部可以保持很冷而并不融化。彗核表层不均匀,某些小区域(活动区)更常排出物质,[[形成喷流]]等近核现象
==视频==
==撞击彗星!深度撞击号发现彗核中竟有红宝石!==
;{{#iDisplay:u0366h440vu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彗核'''通常被认为是彗星中心的固体部份,核心是由[[岩石]]、[[尘埃]]和[[冰冻]]的气体组合成的一颗[[小行星]]。
'''中文名''':[[彗核]]
'''外文名''':[[The comet nucleus]]
'''核心''':[[石岩石、尘埃]]
'''辐射压''':[[太阳]]
'''环 绕''':[[彗发]]
'''发 现''':[[2001年]]
==彗核==
当被[[太阳]]加热时,气体升华或是被点燃,成为环绕在核心周围的大气层,称为[[彗发]]。由[[太阳]]的[[辐射压]]和太阳风施加在彗发的力量导致一条极大且背向太阳彗尾。 . 因为有些彗星曾无缘无故的分裂开来,因此天文学家相信彗核是易碎的。
[[File:彗核2.jpg|缩略图|彗核[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573349788,1423837087&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573349788,1423837087&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体积===
虽然彗发的体积庞大、彗尾很长很大,但它们所含物质极其稀少,当彗发或彗尾掩星(掩星是彗星从其它星的前面经过而遮挡星光)时,星光减弱极其微小。彗星物质绝大部分集中于不大的固态彗核中彗发和彗尾的物质归根结底来自彗核,因此彗核是彗星的本体。 彗核有多大?从[[地球]]上[[望远镜]]中也难分辨彗核的大小。1927年,[[庞斯一温尼克]](Pons一Winnecke)彗星接近地球到0.037天文单位时,望远镜也分辨不出其彗核大小,估计其彗核直径不超过1Km。从[[观测资料]]间接估算表明,大多数彗星的彗核直径在几百米到十几Km范围。有少[彗星]]的彗核直径可能较大,例如,估计掠日彗星族的原来[[母彗星]]的彗核直径达50Km,Schwassmann一Washmann的彗核直径为20Km,(2060)chiron的彗核直径为90Km(早先认为是小行星,现倾向认为它是彗星)。多数彗星的彗核直径被认为大约或小于10英哩(16公里),但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彗星直径从100米到40公里都有。
==形状==
彗核是什么形状的?这更难观测。过去一般认为彗核是球形的。现在有些证据说明彗核常常不是球形,更可能是近似于三轴比为2:1:1的扁球。最可靠的是[[飞船]]莅临哈雷彗星的一系列[[摄像]]揭示其彗核的真面目,它大致是三轴16×8×8公里的扁球,更像是[[扁花生]],其表面崎岖不整,有几个浅坑(直径约1公里),及丘、谷,表层覆盖不均匀的暗尘,反照率很低(0.02一0.04),暗黑如煤,而并不象过去认为的像[[冰雪]]那样亮。 哈雷彗星的核像[[马铃薯]](16 X 8 X 8),由等量的冰和尘埃组成,而冰的80%是水冰,15%是[[一氧化碳]],其余的几乎都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氨]]。[[科学家]]相信其他彗星的化学成分也类似哈雷彗星。 哈雷的彗核是极度的攸黑,天文学家相信,或许其他彗核也是,覆盖在大部分是冰核心外面的是[[尘埃]]和岩石组成的黑色外壳,只有当彗星外壳上的孔洞朝向太阳时,内部才会被[[阳光]]加温,[[气体]]才会被释放出来。
[[File:彗核3.jpg|缩略图|彗核[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098785740,1453349575&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3.bdstatic.com/70cFv8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098785740,1453349575&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发现==
在2001年,当深空1号[[太空船飞]]越过包瑞利彗星时,发现他的彗核(8 X 4公里)大约是哈雷彗星的一半大。[[包瑞利彗核]]的形状也像是[[马铃薯]],并且表面也是黑暗的。也像[[哈雷]]一样,包瑞利彗星只有在外壳的孔洞暴露在阳光下时,才会有一小部分的区域释放出气体。
[[海尔-波普彗星]]的彗核直径估计在30-40公里之间,因为他的彗核特别大,能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尘埃,使得[[海尔波普]]在裸眼的观察下显得特别明亮。
维尔特二号彗星的彗核直径大约5公里,
P/2007 R5的彗核直径大约在100-200米,
==质量==
彗核(也代表彗星)的质量有多少?这也很难测准。从有关观测资料推算,彗核质量一般在1013一1019克范围,也有多到1020一1022克及少到1010一1011克的。哈雷彗星的质量为1.5×1017克。
==内部结构==
彗核的物质成分和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还不很清楚。从彗核的质量和大小,可以初步算出它的平均密度,如,哈雷彗星的平均密度约0.3克/立方厘米,这比预想的H2O冰一尘混合的固体密度(约1克/cm3)小,说明彗核内部是多空隙的。根据[[彗星光谱]]及飞船对哈雷彗发中尘粒探测,从这些来自核的物质推知,彗核主要由[[冰物质]](水冰、二氧化碳冰等)和尘埃物质组成,其中最多的成分是[[水]],估计彗核中除了[[氢]]等少数[[化学元素]]贫乏外,其余元素的相对含量(丰度)基本上跟太阳及宇宙的丰度相同。 过去曾很长时间争论彗核是松散的固态颗粒集合(沙砾模型)、还是整个实体冰块(致密核模型)的问题,1950年,[[惠普尔]]提出彗核是冰和尘冻结的“冰冻团块模型(Ice conglomerate model)”,或俗称“脏雪球”,它完满地解释了很多观测事实。以后这一模型又被作了不少发展,有人认为彗核内部还有类似于[[行星]]内部的核、慢、壳结构,有人认为彗核内部较均匀。从彗核分裂的亚核大致有同样光谱特征等观测事实,可以认为彗核在大尺度上平均是较均匀的,但小尺度上可能不均匀,而彗核表层(即壳),则不同于内部,这是由于表层受宇宙线高能粒子轰击及[[蒸发]]与[[化学反应]]等过程而发生了改变,形成了象沥青之类的暗色有机物质,而且彗核表面各区域很不均匀。 从近核现象也可以推求彗核的一些性质。很多彗星的近核现象是不对称的,其重要原因是彗核有自转和其表层不均匀。由近核现象已推求约50颗彗星的自转周期,有的还算出了自转轴的空间的方向,彗星自转周期有小于5小时的,也有长达几天的,平均约15小时,而自转轴方向是随机分布的。彗核表面覆盖暗尘,其导热率很小,因而彗核内部可以保持很冷而并不融化。彗核表层不均匀,某些小区域(活动区)更常排出物质,[[形成喷流]]等近核现象
==视频==
==撞击彗星!深度撞击号发现彗核中竟有红宝石!==
;{{#iDisplay:u0366h440vu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