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宣王

移除 1,028 位元組, 5 年前
宣王东征
==== '''宣王东征''' ====
淮夷是[[淮河]]、汉江一带的[[东夷]]部族,又称南淮夷、淮南夷或南夷,自[[周穆王]]时期开始强盛,<ref name="淮夷">{{Cite book|author=鄢国盛|title=《西周淮夷综考》|location=天津市|publisher=南开大学历史学院|date=2009年5月29日|pages=|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 多次入侵[[伊水]]、洛水流域。<ref name="杨宽"/> 周厉王时期,曾为西周南方屏障的[[鄂国]]国君[[鄂侯驭方]]联合淮夷、东夷大举进攻西周,深入[[周朝]]腹地。周厉王调集[[西六师]]和[[殷八师]]派[[虢公长父]]征讨,未能取胜。多亏大臣武公派属下[[禹 (西周贵族)|禹]]调动兵车百辆、甲士200、徒兵千人参与作战,最终击退联军,俘获鄂侯,灭亡鄂国。<ref>{{Cite book|author=李先登|title=《禹鼎集释》|location=北京市|publisher=《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date=1984年|pages=|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ref>《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ref>周厉王随后又与虢公长父亲自率兵征讨淮夷至角(今[[江苏省]][[淮阴市]]南)、津(今江苏省[[宝应县]]南)、桐(今[[安徽省]][[桐城市]]北)、遹(今安徽省[[霍邱县]]西南),终于平定了这次叛乱。<ref>{{Cite book|author=马承源|title=《关于翏生盨和者减钟的几点意见》|location=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publisher=《考古》1979年第一期|date=1979年|pages=|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 战后淮夷震慑于周朝的武力,稍加臣服。<ref name="淮夷"/> 前823年,周宣王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财宝、粮食及力役,并且颁布法令,规定淮夷在经商时,不得扰乱当地的治安和市场秩序。<ref name="康少峰"/> 后因淮夷停止纳贡以及再次反叛,周宣王命召穆公率军征讨。<ref>见《诗经·大雅·荡之什·江汉》。</ref><ref>《毛诗序·大雅·荡之什·江汉》:《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能兴衰拨乱,命召公平淮夷。</ref>据《[[师寰簋]]铭文》记载,此战[[师寰]]作为随军将领统帅齐、[[杞国|杞]]、[[莱国|莱]]等国军队,消灭了淮夷的冉、翼、铃、达四位首领,获得俘虏、牲畜及财物,取得战功。<ref name="杨宽"/> 此战过后,淮夷彻底臣服于西周。
徐国在西周时期是东夷的强国,后在周朝的连续打击下,徐国的一些部族南迁至淮水流域,逐渐发展成淮夷中最强的一支力量。<ref name="淮夷"/> 周宣王在位时,命卿士南仲和[[太师]][[皇父]]在太祖庙整顿[[周六师]],然后亲率大军与太师皇父、[[司马]]程伯休父前往征讨。大军沿淮水东行,经过激烈战斗,周军击败徐国。徐国臣服后,四周各[[方国]]、部族皆臣服于周。<ref>见《诗经·大雅·荡之什·常武》。</ref><ref>《今本竹书纪年·周纪》:王帅师伐徐戎,(大师)皇父、(司马)休父从王伐徐戎,次于淮。</ref>前810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部族都奉命迎接来使,进献财物。<ref>{{Cite book|author=黄德宽|title=《淮夷文化研究的重要发现—驹父盨盖铭文及其史实》|location=南京市东南文化杂志编辑部|publisher=《东南文化杂志》1992年第二期|date=1992年|pages=|ISBN=|accessdate=|url=|language=|quote=}}</ref>
==== '''讨伐楚国''' ====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