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
次編輯
變更
《春秋榖梁传》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榖梁传》'''即《谷梁传》 <ref>[1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905893/1c02DX-PK3U7YRKmWb4dKjUruuL1iSSmxENsitptBVcTWu6sSPGWiJ9CGnrLRQTj6A8GmbJGekiugmw 榖梁传参考资料 .百度词典 .2017-02-27] </ref> ,也被称作《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战国谷梁赤撰儒家著作,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p style="text-indent:2em;">《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
<p style="text-indent:2em;">《谷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 创作背景 ==
<p style="text-indent:2em;">《谷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 [1<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3905893/1c02DX-PK3U7YRKmWb4dKjUruuL1iSSmxENsitptBVcTWu6sSPGWiJ9CGnrLRQTj6A8GmbJGekiugmw 榖梁传参考资料 .百度词典 .2017-02-27]</ref>] 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俶(亦名谷梁赤,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p style="text-indent:2em;">《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5传。后来《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亡佚,
<p style="text-indent:2em;">只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流传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据后人考证,《谷梁传》书中曾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因此认为成书要较《公羊传》为晚。
<p style="text-indent:2em;">范宁在《春秋谷梁传序》中,还曾把三传作比较,说出一番很高明的见解:“凡传以通经为主,经以必当为理。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有失。若至言幽绝,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虽我之所是,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绝于希通哉!而汉兴以来,瑰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由于好恶,盛衰继之辩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也。《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
==== 兴盛原因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春秋》三传中,属于今文的《公羊传》和属于古文的《左传》,都曾长期受到人们的瞩目和重视,与《公羊传》同属今文的《春秋谷梁传》则少有问津,显得门庭冷落。到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公羊传》由此大兴,而卫太子刘据喜读《谷梁传》 [2班固《汉书 儒林传》载: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问《谷梁》而善之。] 。<p style="text-indent:2em;">刘据之孙刘询即位后,听闻祖父好《谷梁传》 [3班固《汉书 儒林传》载: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谷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谷梁》。] ,令名儒在殿中辩论,平均《公羊》《谷梁》异同,各自用经论处是非 [4班固《汉书 儒林传》载: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谷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 ,群臣多赞同《谷梁》,而宣帝亦喜欢《谷梁传》的解释,设立谷梁《春秋》博士 [5班固《汉书 宣帝纪》载: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 ,由是《谷梁传》大盛 [6班固《汉书 儒林传》载: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谷梁》。由是《谷梁》之学大盛。] 。西汉后期《谷梁》之学大盛,影响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同《公羊传》相比较,[[《春秋谷梁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强调礼乐教化,尊王而不限王,力主仁德之治,恰恰适应了西汉后期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 尊王思想 =====
<p style="text-indent:2em;">《谷梁传》强调尊王而不限王,例如庄公三年五月,葬[[周桓王]],《谷梁传》认为这是“举天下而葬一人”。天子即王,而“王者,民之所归往也”。天下之民心都归服于天子,所以他拥有无上权力,皇权不应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