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梅里雪山

增加 34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梅里雪山 在藏区称“卡瓦格博雪山”,当地的藏族人民为它命名,赋予它神性,又与它世世代代保持着血肉联系。“梅里”一词为徳钦藏语mainri”汉译,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于2009年7月份成立,并于同年10份正式开园。公园总面积为960平方公里,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是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 ''' 位于 [[ 云南省 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 ]][[中甸 西边约20千米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 ]]。又 为“ 太子十三峰 ,主 峰卡瓦格博 峰海 拔高达6740 拔6740 米, 云南 第一 ,藏区8大神峰之一。常年积雪,一步一个景、十里各不同 梅里雪山 海拔6740米的主峰至今仍是人类未能征服的“处女峰”,也是唯一一座因文化保护而禁止攀登的高峰。
梅里雪山是雍仲本教圣地,雍仲本教有四大神山之说,主要有阿里的 [[ 岗底斯山 ]] 、林芝的 [[ 本日神山 ]] ,昌都的 [[ 孜珠山 ]] 、德钦的 [[ 梅里雪山 ]] 。梅里雪山是一座神山,和 [[ 西藏 ]] [[ 冈仁波齐 ]] 、青海的 [[ 阿尼玛卿山 ]] 、青海的 [[ 尕朵觉沃 ]] 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梅里雪山在藏区称“卡瓦格博雪山”,当地的藏族人民为它命名,赋予它神性,又与它世世代代保持着血肉联系。“梅里”一词为徳钦藏语mainri”汉译,意思是“药山”,因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于2009年7月份成立,并于同年10份正式开园。公园总面积为960平方公里,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是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西边约20千米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
== 地理位置 ==
滇藏边界上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是横断山系中一座景色秀丽的雪峰。澜沧江和怒江分东西两侧从山脚下流过。顺河谷而上的暖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常使这里气候变幻莫测。雪峰直指蓝天,碧水深切峡谷。四周浓郁的原始森林,林外绿茵上的羊群如白云点缀。当地藏民称它是"雪山之神"。盛产虫草、雪莲、贝母等,确有几分神奇[1]
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 [[ 金沙江 ]] 、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是一座北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体,北段称梅里雪山,中段称 [[ 太子雪山 ]] ,南段称 [[ 碧罗雪山 ]] ,北连西藏 [[ 阿冬格尼山 ]] ,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便有13座,称“太子十三峰”。主峰海拔6740米,东经98.6°,北纬 28.4°。
梅里雪山属于横断山脉,位于云南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德钦县和西藏的 [[ 察隅县 ]] 交界处,距离 [[ 明849 明]]849 千米。梅里雪山属于怒山山脉中段,
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其主峰海拔高度为6740米,位于东经98.6°,北纬28.4°,坐落在怒山山脊的主脊线上。
== 生态环境 ==
太子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 [[ 美国 ]] 学者就称赞 [[ 卡瓦格博峰 ]] 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 [[ 取登贡寺 ]] [[ 衮玛顶寺 ]] 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西藏、 [[ 四川 ]] [[ 青海 ]] [[ 甘肃 ]] 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里冗立绵延的雪岭雪峰,占去德钦县34.5%的面积。迪庆藏族人民在梅里雪山脚下留下了世世代代的生存痕迹,也将深厚的文化意蕴赋予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有雪山群所特有的各种雪域奇观。卡瓦格博峰下(属于太子雪山),冰川、冰碛遍布,其中的明永冰川可谓是最壮观的冰川。明永冰川发源于卡瓦格博峰东坡,长11.7千米,平均宽约500米,面积约13平方千米,梅里雪山的雪线位于海拔4800~5200米。在粒雪盆以下,明永冰川形成多级瀑布和冰台阶,好似身披银鳞鱼甲的长龙,绕行与莽莽的温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之中,末端海拔2660米。此冰川号称世界上少有的低纬度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落更是保存完好的原始藏族村落,值得一去。
种类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垂直带谱十分发育:高山冰雪带,海拔4600~6740米,无植被或仅有少量的高山垫状植被生长;高山草甸灌丛亚带,海拔4200~4600米,生长荒草、景天、地衣、山葱、马先蒿、凤毛菊、点地梅等;寒温性暗针叶林带,海拔3100~4400米,上部到达森林线,下部与夏季云雾线相吻合,由云杉、冷杉、铁杉、落叶松、高山松及杜鹃、箭竹、栎、红桦等组成;针阔混交林带,海拔2500(或2800米)~至3100米,由丽江云杉、华山松、澜沧黄杉、云南铁杉、红豆杉等针叶树和槭、糙皮桦、高山栎等阔叶树组成;干旱河谷灌丛带、海拔2000~2500米(或2800米),由于受焚风效应影响,为干旱景象,白仙人掌、古柏树林生长,最大的古松树直径达2米以上。
最引人入胜的事这里的观赏植物资源,20世纪初接踵而来的国外采集者使之名扬世界,各国学者真正认识到梅里雪山是许多世界著名观赏园艺植物的“大本营”,是“园艺学家的乐园”。 [[ 英国 ]] 植物采集者G. Forrest和F. K. Ward都曾多次到过这里,采走了大量的名花种苗到英国栽培。奥地利裔美国学者J. F. Rock1923年也曾进入梅里雪山,概叹梅里雪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山”,这其中不唯雪山之壮美,更因高山上的花海。森林装点,才使雪山显得分外妖娆。杜鹃、报春、龙胆、马先蒿、绿绒蒿等世界著名的高山花卉及蔷薇、小梨、花楸、山梅花、绣球、青荚叶、卫矛、乌头、翠雀、虎耳草、铁线莲、鸢尾、天南星、百合、兰花、铁绒蕨、瓦韦等观赏园艺植物在这里分布集中,种类资源十分丰富。另外,还有一些奇异的高山植物如紫堇、雪灵芝、雪莲、雪兔子、绵参、把连线等种类,其一身奇特装束更显得妖娆多姿。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梅里雪山绚丽多姿的生态景观。
=== 动物资源 ===
独特的低纬度冰川雪山、错综复杂的高原地形、四季不分明而干湿明显的高原季风气候,使梅里雪山成为野生动物的生活的天堂。
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金钱豹 ]] [[ 云豹 ]] [[ 羚牛 ]] ,有二级保护动物 [[ 黑熊 ]] [[ 小熊猫 ]] [[ 猞狸 ]] [[ 黑麝 ]] [[ 大灵猫 ]] [[ 小灵猫 ]] ,还有珍稀的白尾稍虹雉和雉鹑,以及 [[ 凤头鹰 ]] [[ 红隼 ]] [[ 血雉 ]] 等113种可爱的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其列为世界上5片“最后的净土”之一。
== 山脉组成 ==
=== 雪山主峰 ===
太子雪山主峰 [[ 卡瓦格博 ]] ,藏语“白色雪山”之意,俗称“雪山之神”。传说原是九头十八臂的凶恶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师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领乃制敌宝珠雄师大王格萨尔麾下一员神将,从此统领边地,福荫雪域。卡瓦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坛之上,他身骑白马,手持长剑,威风凛凛,俨然一位保护神。
卡瓦格博和其周围诸峰,虽称“十三峰”,但语意是取“十三”这个藏语里的吉祥数,其实不是准确的十三个雪峰,而是较多山峰的统称。诸峰中较有名的有 [[ 面茨姆峰 ]] [[ 吉娃仁安峰 ]] [[ 布迥松阶吾学峰 ]] [[ 玛兵扎拉旺堆峰 ]] [[ 粗归腊卡峰 ]] 、说拉赞归面布峰。其中线条优美的面茨姆峰,意为大海神女,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传说中,此峰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随格萨尔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又有人传说面茨姆为玉龙雪山之女,虽为卡瓦格博之妻,却心念家乡,面向家乡。雪峰总有云雾缭绕,人们称其为面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纱。意为“五佛之冠”的吉娃仁安峰,是并列排立的五个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于面茨姆峰北侧,海拔5770.5米。而传说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的布迥松阶吾学峰,则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峰之间。卡瓦格博东北方向的守护神就指玛兵扎拉旺堆峰,又称“无敌降魔战神”(将军峰)。粗归腊卡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
=== 四大冰川 ===
梅里雪山共有 [[ 明永 ]] [[ 斯农 ]] [[ 纽巴 ]] [[ 浓松 ]] 四条大冰川,属世界稀有的低纬、低温(零下5℃)、低海拔(2700米)的现代冰川,其中最长最大的冰川,是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往下呈弧形一直铺展到2600m的原始森林地带,绵延11.7千米,平均宽度500米,面积为13平方千米,年融水量2.32亿立方米,是我国纬度最南冰舌下延最低的现代冰川。每当骄阳当空雪山温度上升,冰川受热融化,成百上千巨大的冰体轰然崩塌下移,响声如雷,地震山摇,令人心惊魄动。
然而21世纪初,由于全球变暖和游客过多,明永冰川融化速度加剧,正在以每年50米左右的速度后退。这种状况令当地居民及专家们担忧。
=== 宗教传说 ===
在松赞干布时期,相传卡瓦格博曾是当地一座无恶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师 [[ 莲花生 ]] 大师历经八大劫难,驱除各般苦痛,最终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从此受居士戒,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麾下一员剽悍的神将,也成为了千佛之子岭尕制敌宝珠雄狮大王格萨尔的守护神,称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多、康、岭(青海、甘肃、西藏及川滇藏区)众生绕匝朝拜的胜地。卡瓦格博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统领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维护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藏族认为,每一座高山的山神统领一方自然,而卡瓦格博则统领整个自然界之所有。在卡瓦格博山下,你不能谈论一切细微之处的美丽,因为对任何出自自然的微瑕之美的言语称赞都仅仅赞美了卡瓦格博山神统领的整个自然界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而这些都是对卡瓦格博山神的不敬,也是对广博而和谐的自然的不敬。当驴子们在卡瓦格博山间旅行时,藏族同胞的这一禁忌最好还是要予以尊敬的。
在藏文经卷中,太子雪山的13座将近6000米或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对梅里雪山的研究与探险,起源于19世纪,甚至更早,主要有:泽切尼仁觉,匈牙利人,1879年著书,书中详尽描述了梅里雪山的地理地貌。
[[ 金顿·瓦尔德 ]] (F Kingdom Ward),英国植物学家,1911年和1914年两次对明永冰川做了详细的地质和植物学调查后,1916年在英国地理杂志发表,1925年出版,记述了梅里雪山以及冰川状况,他写到:“穿单衣坐在冰川上,冰川是冷的,岸边却开满了鲜花”
[[ 奥圣多夫斯基 ]] ,前 [[ 苏联 ]][[ 圣彼得堡 ]] 地理学教授,1920年率骆驼队,在梅里雪山探寻 [[ 香巴拉王国 ]] 的入口。
[[ 亚力山德拉·大卫·尼尔 ]] (Alexandra David Neel)女士, [[ 法国 ]] 藏学家,1923年,化装成为一名女朝圣者,历经8个月,徒步穿越西藏腹地,写成《一个巴黎女人拉萨历险记》。
[[ 尼古拉·雷里西 ]] ,1924-1927,来此探险,在他的随笔集中记载了他在接近香巴拉王国的神奇体验。
[[ 约瑟夫·洛克 ]] ,美籍植物学家,1922-1935在美国《国家地理》发表记录梅里雪山的文章。
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美籍英国作家,1933年出版《消失的地平线》,后经好莱坞搬上银幕,使香格里拉和梅里雪山世界闻名。(此书中未写关于梅里雪山的任何东西,主要写的是喀喇昆仑山山脉里的故事,虽然这座山脉不属于大香格里拉。)
针对梅里雪山冰川退化明显的现象,曾就冰川消融做过专题研究的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晓平认为,冰川退化已经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包括极地冰川消融,都很难从根本上遏制这种趋势。
对于公众所关注的当地旅游开发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 陈晓平 ]] 指出,即使没有人涉足的地方,冰川也在消融。局部地区的人类活动虽有负面作用,但微乎其微。而由全球人口密度的增加、工业活动的加剧、污染排放的恶化带来的气候变暖才是冰川消融加速的症结所在。
“在欧洲,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阿尔卑斯山雪线50年内退缩了100米。”陈晓平说,“梅里雪山冰川退化现象本质上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在本区域内的具体表现。”
3,7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