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7
次編輯
變更
赫塔·米勒
,無編輯摘要
词语的声音知道它必须欺骗而别无选择,因为事物也会欺骗它们自身的材料,感情也会用它们的姿态手势引起误会。词语的声音,以及连带着这种声音而产生的真实,存在于材料与姿态手势欺骗的交点之中。在写作中,这从来不是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这种欺骗所具有的诚实性问题。
[[File:赫塔·米勒4.jpg|缩略图|右|赫塔·米勒4]]
四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决定中说,米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米勒将获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继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申博尔斯卡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米勒是又一名以诗歌摘取文学桂冠的女性。鉴于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由法国作家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摘获,一些人推测1996年文学奖可能不会归属欧洲人。
12月10日,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在每个诺贝尔奖项评选委员会的代表介绍了获奖者的成就之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每位获奖者颁发了诺贝尔奖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1996年每项诺贝尔奖的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File:赫塔·米勒5.jpg|缩略图|右|赫塔·米勒5]]
== 颁奖词 ==
2006年 维特欧洲文学奖、沃尔特—哈森克勒费尔文学奖
美联社消息称: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呼吁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立场,而不必考虑这样做是否对中国平民造成伤害。
德国总统科勒说:“为了抗拒遗忘而写作,提醒人们认识到自由的价值。在东欧剧变二十年后的今天,米勒的获奖具有特殊的意义。”
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2009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出生地——罗马尼亚乡镇尼特基多夫也在一日之间闻名于世。 “今天,尼特基多夫终于出现在了地图上!”尼特基多夫镇长伊万·马斯科韦斯库激动地说,他为自己的家乡诞生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而感到自豪。 尼特基多夫位于罗马尼亚西部的蒂米什县,几个世纪前由移居而来的德国人和奥地利人修建。近一个世纪以来,这里的人口不断减少,只剩约1500人,而德裔居民约10人。 据马斯科韦斯库介绍,米勒出生的房屋已归国家所有,不过,“这里有一块她继承所得的土地”。 对于绝大多数罗马尼亚人来说,尼特基多夫是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米勒的获奖无疑将改变这个小地方的命运。蒂米什县的历史研究员伊万·哈采甘自信地说,只要把通往尼特基多夫的公路修好,米勒的故乡就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可以考虑对米勒的故居进行开发利用,当然这还要取决于故居现住户的态度,”哈采甘表示,“至少可以在故居墙上镶嵌一块纪念牌。另外,米勒当年就读的学校和当地的文化馆可以用她的名字来命名。” 米勒1953年8月17日出生在尼特基多夫一个德裔少数民族家庭,1987年与作家丈夫理查德·瓦格纳移居当时的西德,居住在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