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1999不战而胜》

增加 3,93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尼克松'''将中美两国的和解称为战后最具有戏剧性的地缘政治事件,即便当时不存在苏联威胁,美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一种新关系也是当务之急。他听从了 [[ 戴高乐 ]] 的建议:“虽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不抱幻想,但是美国不应该让中国怒气冲冲的陷于孤立”,“最好趁早承认中国,不要等中国强大了使你不得不承认它”。[[File:U=1552602311,937136496&fm=26&gp=01.jpg|缩略图|左|[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B0%BC%E5%85%8B%E6%9D%BE&step_word=&hs=0&pn=16&spn=0&di=1963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552602311%2C937136496&os=2787663605%2C2433972454&simid=3341711539%2C84213566&adpicid=0&lpn=0&ln=1439&fr=&fmq=1601525336822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cdn.kdnet.net%2FUploadFile%2F2009-2%2F2009220173611348.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_z%26e3Bh1gjp_z%26e3BgjpAzdH3Ffiw6j-dmblacb_z%26e3Bip4s&gsm=1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m.kdnet.net/share-2689058.html 来自 凯迪 的图片]]] 
{|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出版时间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997-1-1||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装 帧 '''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平装
|}
== 作者简介 ==
==== 尼克松 ====
<p style="text-indent:2em;">是一位极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这在这本文集里完全可以感受到。可是他的所有外交才华,决策才华和政治才华在[[水门事件]]的阴影下仿佛被遗忘的一干二净.理查德·尼克松自己也没有料到水门事件给美国带来的影响。[[《美国国会研究》]]一书中屡次提及的水门事件:美国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模式在20世纪20,30年代及二战期间向行政部门倾斜,也就是总统权力的扩大。这种趋势直到水门事件的发生后才得到转变。水门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政党政治失望,对当权者不满,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政府。水门事件和越战直接导致了国会对战争权的回收,国会与最高法院一道行使包括弹劾权在内的监督总统的权力,美国国内的权力平衡才开始恢复。
<p style="text-indent:2em;">尼克松用勉强的巨人和苏醒的巨人分别来形容日本和中国。170年前,[[拿破仑]]这样描绘中国的话:“一个巨人在沉睡,让他睡吧,一旦醒来,他会震动全世界!”而尼克松说,这个巨人现在苏醒了,他的时候到了,他准备震动世界。
<p style="text-indent:2em;">众所周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是在尼克松,[[基辛格]]时期实现的。尼克松在试探和调整对华政策时,鉴于国会压力,采用了“秘密外交”的措施。基辛格的首次北京之行甚至连国务卿[[罗杰斯]]都不被告知。尼克松时常注意给国会传递有关中国缓和的信息,努力寻求国会支持。如在1970年初,尼克松就向国会提出一份外交策略报告,表示,“不应将中国人民这个伟大而重要的民族始终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否则就无法获得稳定而持久的国际秩序。”这份报告为基辛格秘密访华铺平道路。基辛格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在很多[[水均益]]的访谈节目中可以得到验证。1995年初,众议院议长[[金里奇]]收回他关于美国应该承认台湾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言论。因为在此之前,他接受了基辛格的劝告:孤立一个像中国一样的大国是危险的。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688459/5449i0U7EIB3AKna4x2lHaqe1FYQbsL15FFjoEHCuzjwZnebee6niDtZ9ZaeSE4K4FRMiIaDUMHOY7bsU_0sNuTcRviy 1999:不战而胜参考资料 .豆瓣 .2017-11-08]</ref>
== 本书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1999:不战而胜》中,尼克松将中美两国的和解称为战后最具有戏剧性的地缘政治事件,即便当时不存在苏联威胁,美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一种新关系也是当务之急。他听从了戴高乐的建议:“虽然对中国的意识形态不抱幻想,但是美国不应该让中国怒气冲冲的陷于孤立”,“最好趁早承认中国,不要等中国强大了使你不得不承认它”。
== 参考资料 ==
8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