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裘山山

增加 120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裘山山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UF4a0178881001243757917.jpg| 缩略图有框]]|center|[http://imgcacheimage.cjmxchinawriter.com.cn/star2007/2016092007-10-28/20160929211939793UF4a0178881001243757917.jpg 原图链接] [https http://starwww.cjmxchinawriter.com.cn/2007/2016092007-10-28/118243133991.shtml html 来自 明星 中国作家 网]]]
| 图像说明 =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58年5月
==个人爱好==
裘山山对话剧有种特别的喜爱,自己掏腰包买了一张880元的最贵戏票走进剧场观看[[《雷雨》]]。每次到北京市她都要去看几场话剧。“这次 [[ 《雷雨》 ]] 送上门来,我没有理由不去看。”她说。当问到为何要买最贵的票时,裘山山讲,既然是看名剧又是高水准的演出,自然就要坐最好的位置。票虽然贵了点,但总比专门坐飞机去看一场话剧划算得多。自己花钱看剧,不单享受了,更重要的是对不太景气的话剧的一种支持。
当上海人艺将她的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改编成话剧时,她只象征性地收了一元钱的版权费。面对买戏票和卖版权的强烈反差,裘山山说:“这表明了我对话剧的一种态度。无论花高价买最贵的票,还是以最低的价卖版权,都说明我对话剧艺术的热爱。外加看话剧《雷雨》是我心仪已久的事,何况这是由中国知名的艺术家和明星加盟演出。花高价看戏,是值得的。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在天堂等你》]]是讲述过去半个世纪的事,至今(2008年)还在感动我们。那就是真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还有面对苦难时的坚强和乐观,在逆境中的默默承受和忍耐。人身上所具有的真、善、美的东西是永恒的,无论哪个年代、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样的品质都会让我们珍惜。即使现在(2008年),人们虽然比较热衷追求利益和金钱,很少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更难去回忆历史上的人和事,整天忙忙碌碌,被世俗的生活所湮没,但相信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依然会有一个角落,在期待着渴望着纯净的情感,渴望着一种让他忘掉现实世界、将灵魂升华起来的精神,一旦你把这样的东西呈现在他面前,他就会不自觉地进入其中,沉浸其中,尽情享受着真情带来的精神享受和快乐。
 [[《我在天堂等你》]]使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又一次成为文学创作中鲜明的亮色,裘山山自觉地在艺术创作中实现文学的价值。也注意到裘老师在 [[ 《我在天堂等你》 ]] 中,几次写到女兵行进途中遇到的朝圣者。不是很清楚,这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是来自一种天职的规定,还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 欧战军 ]] [[ 白雪梅 ]] 她们,其行为是不是也是一种朝圣? 准确地说,是一种信仰。裘山山到西藏,看到那些朝圣者独自行走,或者一走一匍匐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动。他们也许衣衫褴褛,也许饥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有与生俱来的信仰。有信仰的人精神世界很强大,面临什么困难都可以去克服,不易被打垮。不像一些现代人,心灵很脆弱,可能也包括我裘山山自己,遇到一点挫折或困难,比如失恋啊,工作上受委屈啊,考试不理想啊,生意挫败啊,等等,都很难承受,常常会有过激反应。而 [[ 欧战军 ]] [[ 白雪梅 ]] 们,却不会有这样的烦恼和困惑,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信仰很单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要统一祖国。当时中国就剩西藏和海南岛没有解放了。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正觊觎着西藏这块宝地,在他们看来,身为军人就有责任把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守住;具体来讲,军人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上级已经下达了这样的任务,就没什么二话好说,必须去执行,并且圆满完成。 
从80年代起,西藏和西藏文化就越来越成为热点,一直延续到今天(2008年)。现在西藏的歌曲、歌手也格外吃香,甚至连西藏的佛经都制成了CD。而裘山山把西藏称为自己灵魂的故乡——“它如同故乡一样无法携带呵。但它的气息已随我而来,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嗅着它的气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对我的中伤。待到它的气息渐渐弱小时,我会再次登上与它邂逅的旅途,一次又一次。”
 
裘山山确很喜欢西藏。每次走进她,沐浴到她透澈的阳光,呼吸着干净的空气,仰视她开阔、雄伟的气势,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她与我灵魂深处的某些东西是契合的。也许是因为我生活的成都长年阴郁、低沉,也许是因为裘山山童年的经历留下了灰色的阴影,使我尤其喜欢明朗透亮的东西。在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然并不只是个客观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灵魂的人的自然。西藏对很多人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当人们从都市的嘈杂、忙碌和琐碎中,一下走进高原时,会有一种突然离地而起,升腾进入到另一个境界的快感。哪怕是个匆匆过客,也可以在这片永恒的苍凉中放下烦杂的欲念,休整疲惫的灵魂,以自己的方式与自然对话,感悟人类最本原的,从而也是最简单、最重要的法则——生存。
[[ 《春草开花》 ]] ——小人物和悲悯情怀 [[ 《春草开花》 ]] 写一个生在很普通、很没有地位,甚至生活艰难的农村家庭里的女孩,从小没有读过书,没有得到过母爱,但她却有着非常倔强的性格,就是不服输,不断地与命运抗争。她的一生几起几落,几落几起,备受折磨,她依然不屈不挠的、一点点的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什么也不能把她打垮。似乎有点儿像日本的 [[ 阿信 ]] ,但不同的是, [[ 阿信 ]] 最后成功了,而春草直到小说结束还在挣扎,还没有过上她期望的好日子,40岁的她依然辛苦劳作,要做七八家的钟点工,以便能让两个孩子在城里读书,他们还处在非常艰难的城市边缘人的境地。裘山山想通过她的命运告诉人们:就是一棵草也想开花,就是一个小人物、最底层的小人物,也想过上好日子。而春草的魅力在于,无论怎样她永不放弃,拖不垮,打不烂,她不懂什么叫坚忍不拔,但她以自己的人生诠释着这四个字。 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以金钱和地位论成败的社会,即便春草们还没有成功,也许永远不会成功,又有谁能蔑视这种奋斗和抗争呢?还有那个被音乐感动得流泪的票串子,还有 [[ 《非常爱》 ]] 里那个为女儿筹学费而偷窃的父亲,还有那个即使为了省煤气晒水,也不愿出卖阳光的靳师傅,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无奈和辛酸,无不沉重地撞击着我们的灵魂。裘老师以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和感染力,从最细小、最微观的角度,切入进一个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怎样使各个阶层的人民都平等地、充分地享受到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这也许正是一个作家的使命感和悲悯情怀的统一。 == 社会评价== 
裘山山是一个勤奋的作家。在8年(2000年至2008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裘山山已经发表长篇小说两部、中短篇小说八十余篇,还有不少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和影视剧本,并出版了两部散文集。裘山山把所受的教育和长期的生活积累决定了他的写作不能只关注自己,而每当遇到社会问题,裘山山的注意力就会在这里停下,引发思考。
 
裘山山的作品总是充满了爱和宽容,在日常生活里也同样,她从来没有以仇恨的目光打量过社会和人群。有一次家请了个钟点工,不想这个钟点工看她心地善良、对人不设防,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偷她的钱,最后发展到每天偷200元。发现丢钱以后,她始终没有怀疑过钟点工,还是儿子提醒她的。事情败露后,儿子老三老四地说,我妈妈为什么被偷,儿子说有两点原因:“第一长期在家里写作,不知道社会有多复杂;第二,没有被人骗过,轻信人。”但裘山山说,就是被骗过了我也可能还会轻信人,因为裘山山不知道怎么才能在信任一个人的同时又去怀疑他。
  山山性格温和,善解人意,待人诚恳。与朋友相处,不管比她小还是比她大的,总像个大姐姐似的,替别人着想,朋友们都愿意和她在一起。 ==参考文献==
1,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