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成无己

移除 1,820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名稱 = [[File: 成无 己1.jpg| 身份 = 金代伤寒学家300px| 國家 =right| 時代 = 金代thumb| 主君 =|屆數 =|最高職務 =|前任 = |繼任 = |圖片名稱 = 成无 己1.jpg|圖片大小 =250px|圖片說明 = [http://www.lxgk.com/d/file/news/yydt/2017-12-09/4b684af0e9e35824935ced728b8577d2.jpg 原图链接] [http://www.lxgk.com/news/yydt/684.html 图片来源网址]]]|姓 = 成|名 = 无几|姓名 =|字 =|號=|官職 =|封爵 =|封號 =|位階 =|封地 =|神號 =|尊號 =|族裔 = |旗籍 =<!--清朝旗人專用-->|氏族 =|籍貫 =|本貫 =|祖籍 = 宋代聊摄(今山东阳谷县)|本籍 =|出身地 =|府邸 =|世系 = |初名 =|乳名 =<!--日本、朝鮮、琉球以外人物用-->|幼名 =<!--日本人用-->|兒名 =<!--朝鮮人用-->|童名 =<!--琉球人用-->|小字 =|別名 =|法號 =|院號 =|其他名號 =|出生日期 = 约1063年|出生地點 =|婚年 =|逝世日期 = 1156年|逝世地點 =|諡號 =|墓葬 =|祠廟 =|父親 =|嫡母 =|母親 =|繼父=|繼母=|元配 =|正室 =|妻 =|繼室 =|平妻 =|側室 =|元配之父 =|元配之嫡母 =|元配之母 =|正室之父 =|正室之嫡母 =|正室之母 =|妻之父 =|妻之嫡母 =|妻之母 =|繼室之父 =|繼室之嫡母 =|繼室之母 =|平妻之父 =|平妻之嫡母 =|平妻之母 =|兄弟 =|姊妹 =|嫡兄弟 =|嫡姊妹 =|庶兄弟 =|庶姊妹 =|同胞兄弟 =|同胞姊妹 =|異母兄弟 =|異母姊妹 =|異父兄弟 =|異父姊妹 =|繼兄弟 =|繼姊妹 =|子 =|女 =|嫡子 =|嫡女 =|庶子 =|庶女 =|養子 =|養女 =|繼子 =|繼女 =|其他親屬 =|出身 = <!---此处指科举出身--->|功名 = |經歷 = |著作 =《注解伤寒论》 <br>《伤寒明理论》 <br>《药方论》|注釋 =}}
== 个人履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    成无己,聊摄(今山东省茌平县)人。约生于北宋嘉佑~治平年间(公元1056一一1067年)。后聊摄地入于金,遂为金人。至海陵王正隆乙亥~丙子岁(公元1155一一1156),成氏尚存。享年九十余岁。 成氏一生好学,七十八岁时撰成《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药方论》,八十岁时注完众伤寒论。尤于伤寒注解,积四十年研究,其书方成,可见其功力之探。</p>
== 著作 ==
<p style="text-indent:2em;">    著作有三,《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3卷)、《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p>
== 学术内容 ==
<p style="text-indent:2em;">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一书中,运用《内》、《难》之学的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其病机、治则、方剂等,使《内经》、《难经》与《伤寒论》之间一脉相承,完全符合仲景著书的原意,成为后世医家研究《伤寒论》的主要注本之一。例如,对《伤寒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一条,成氏解释说:“太阳病,因发汗,遂汗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虚,而皮肤不固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难者,汗出亡津液,阳气虚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亡阳而津脱也。《针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与桂枝加附子汤,以温经复阳。”这里,成氏引证之两段《内经》原文,第一段是指《素问•灵兰秘典论》,第二段的《针经》即《灵枢》,又称《九卷》,出自《灵枢•决气篇》。</p><p style="text-indent:2em;">    成无己解释仲景之方,也以《内经》、《难经》的理论来说明。如其解释桂枝汤时说“《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注解四逆汤时云:“《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又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甘草姜附相合,为甘辛大热之剂,乃可发散阴阳之气。”这里,成氏以《素问》中的《生气通天论》、《至真要大论》二篇关于四气、五味、阴阳之理来解释仲景组方之义,简洁明了。尤其在解释小青龙汤时,成氏说:“寒邪在表,非甘辛不能散之,麻黄、桂枝、甘草之辛甘,以发散表邪。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咳逆而喘,则肺气逆,《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这里,成氏运用《素问•脏气法时论》的经文,以说明小青龙汤散外寒化内饮的机理。</p>
== 临床应用 ==
<p style="text-indent:2em;">    成无己临证经验丰富,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颇具经验。如其论述发热证,云:“发热者,谓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熇熇然散而成热者是也。与潮热寒热若同而异,与烦躁相类而非,烦躁者在内者也。潮热之热,有时而热,不失其时。寒热之热,寒已而热,相继而发。至于发热,则无时而发也。”成氏提出发热当与潮热、寒热、烦躁之间的鉴别。他说,“有谓翕翕发热者,此则轻重不同,表里之区别尔。所谓翕翕发热者,谓合羽所覆,明其热在外也,故与桂枝汤发汗以散之。所谓蒸蒸发热者,谓若熏蒸之蒸,明其热在内也,故与调胃承气汤攻下以涤之。其发热属表者,既风寒客于皮肤,阳气怫郁所致也。其发热属里者,即阳气下陷入阴所致也。观其热所从来,而汗下之证明其辨焉。”成氏又从表里两方面既分辨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又解释其所以产生的不同病机,并提出治疗表里不同发热的方法。</p><p style="text-indent:2em;">    此外,成无己论战栗,分战与栗加以区分,其发生有内外之别。其论四逆,将四逆与手足厥冷相区别。其论烦躁,区分烦与躁的不同,并指出二者有阴与阳之别,并提出引起之因,有在表在里因火因阳虚因阴盛的不同,等等。无一不是在研究《伤寒论》原文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认真总结而成。严器之评价其贡献说“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释战栗有内外之诊,论烦躁有阴阳之别,谵语、郑声,令虚实之灼知,四逆与厥,使深浅之类明,始于发热,终于劳复,凡五十篇,目之曰明理论,所谓真得长沙公之旨趣也。”这一认识是客观的。</p>
== 人物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    成无己精于医理,擅长临床,为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伤寒药方论》一卷。这三种伤寒著作,有注解、有论证、有论方,鼎足而立,联系紧密,相得益彰。成氏博极研精,深造自得,以经注论,以论证经,开创以注解的方法研究《伤寒论》的先河,使后世能明伤寒之理,知伤寒之用,推动了伤寒学说的流传与发展。其所撰《注解伤寒论》十卷,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他在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p>
== 后世影响 ==
<p style="text-indent:2em;">    成无己医学造诣极深,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第—个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家,同时又结合临床应用,明辨伤寒常见症状之理,以便于临床诊断之用。在祖国医学的伤寒学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伤寒学派诸家产生很大影响。 </p>
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