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39
次編輯
變更
龙门县
,创建页面,内容为“ '''龙门县'''是广东省惠州市下辖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截至2018年,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2个街道、1个…”
'''龙门县'''是广东省惠州市下辖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截至2018年,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2个街道、1个乡、2个乡级单位。
龙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境内拥有[[南昆山]]、[[桂峰山]]、[[香溪堡]]等旅游景点,曾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称号。
==建制沿革==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置番禺县,龙门属番禺县地。东汉建安六年(201年)由番禺县析置增城县,龙门属增城县。明弘治九年(1496年)割增城县东北部的西林、平康、金牛三都及博罗县西北部的一小部分地方,设龙门县,县治置西林都七星岗。县境原是增城县的上龙门地区,故以龙门命县名。自建县至清末,龙门县均属广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广东都督府;民国3年(1914年),隶属粤海道;民国10年(1921年)后隶广东省;民国25年(1936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年)隶属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27日,龙门县解放,属东江专区;1952年11月隶属粤中行署;1956年12月后属惠阳专区;1958年11月,龙门县与增城县合并,称增城县,隶属广州地区;1959年3月归属佛山地区;1961年10月25日,恢复龙门县建置,仍隶属佛山地区;1963年6月,龙门县又属惠阳地区管辖;1975年1月始龙门县隶属广州市;1988年4月,划入惠州市管辖。
==龙门县风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267949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99357人,占74.4%,非农业人口61834人,占23.7%。各乡镇人口:麻榨镇21978人,永汉镇38467人,沙迳镇15938人,龙华镇12441人,路溪镇9724人,龙江镇14058人,平陵镇32660人,王坪镇29262人,龙城镇40857人,左潭镇11590人,地派镇9296人,南昆山镇3467人,铁岗镇9568人,天堂山镇5021人,田美镇5614人,蓝田瑶族乡8008人。
2002年,龙门县辖15个镇(龙城王坪平陵龙江路溪龙华麻榨沙迳永汉左潭地派铁岗田美天堂山南昆山)、1个民族乡(蓝田瑶族乡),157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按2004年公安户籍统计,全县总户数89878户,总人口3205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527人,占总人口的26.99%。
?年,实现王坪镇与田美镇合并和南昆山镇改制为旅游管理区(归属永汉镇人民政府管辖)的工作规划。龙门县辖13个镇、1个民族乡、1个旅游管理区、2个林场、22个社区、157个村委会、1920个村民小组、1848个自然村。(注:此处根据“龙门县政府网站”资料)
2005年,龙门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如下:撤销龙门县天堂山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地派镇。调整后,地派镇管辖原地派镇和原天堂山镇的行政区划范围,辖2个居委会和11个村委会,总面积21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7334人,地派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龙门县铁岗镇和左潭镇,设立龙门县龙潭镇。龙潭镇管辖原左潭镇和原铁岗镇的行政区划范围,辖2个居委会和14个村委会,总面积25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3884人。龙潭镇政府驻原左潭镇政府驻地。6月8日龙潭镇正式挂牌处理。
2017年12月29日,平陵撤镇改街道揭牌仪式举行,平陵街道正式揭牌成立。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陈伟良、段致辉、黄志光、古慧平、林炳强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件大事和喜事。据悉,2017年10月12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正式批复同意撤销龙门县平陵镇,设立龙门县平陵街道。<ref>[https://baike.sogou.com/v64252610.htm?fromTitle=%E6%B2%99%E5%A4%B4%E6%9D%91 龙门县] </ref>
==行政区划==
2000年至2002年,龙门县辖15个镇,157个村委会、23个居委会。
2005年,天堂山镇并入地派镇;撤销铁岗镇和左潭镇,设立龙潭镇。
2005年6月16日,撤销龙城镇,设立龙城街道办事处,并将原王坪镇王坪居委会和青溪、戴屋、樟潭、黄溪、鸬鹚、横田、城西、王坪、花围、陈村、黄竹沥、江厦、三洞13个村委会划入龙城街道办事处;王坪镇更名为龙田镇。
2005年12月9日,撤销沙迳镇,并入龙华镇;撤销路溪镇,并入龙江镇。
截至2012年4月17日,龙门县辖1个街道(龙城街道)、8个镇(麻榨镇、永汉镇、[[龙华镇]]、[[龙江镇]]、[[平陵镇]]、[[龙田镇]]、[[地派镇]]、龙潭镇)、1个民族乡(蓝田瑶族乡)。
2017年12月29日,平陵撤镇改街道揭牌仪式举行,平陵街道正式揭牌成立。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陈伟良、段致辉、黄志光、古慧平、林炳强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件大事和喜事。据悉,2017年10月12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正式批复同意撤销龙门县平陵镇,设立龙门县平陵街道。
==区划详情==
截止2018年,龙门县辖2个街道(龙城街道、平陵街道)7个镇(麻榨镇、永汉镇、龙华镇、龙江镇、龙田镇、地派镇、龙潭镇)、1个民族乡(蓝田瑶族乡)、2个乡级单位(龙门县密溪林场、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龙城街道东门路2号。
==地理环境==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增江上游,地处珠江三角洲边缘,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行政区域位于东经113°48′26〞—114°24′58〞,北纬23°20′06〞—23°57′50〞之间。县内土地广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2267.2平方公里。
'''地貌'''
龙门县地质可分为七类:1、北部和西北部属燕山第三期黑云母花岗岩;2、中部偏东属侏罗系灰白色面页岩、粉砂岩、黄色细砂岩组成;3、中部偏北属石炭系黄色粉砂质页岩、黄色细砂岩、灰色或深灰色炭质页岩组成;4、中部偏西和东南部有泥盘系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灰白色绢云母页岩,砂砾岩和二叠系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5、中部偏西南有寒武系泥质沙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组成;6、南部有震旦系质砂岩,石英片岩,绢云母片岩及部分混合岩组成;7、形成于第四纪的河流冲质物,分布于河流两侧,主要在增江流域一带,构成河流地。县境所处区域构造位置是在佛岗 ―― 河源纬向构造带与肇庆 ―― 海丰纬向构造带和新华系广州 ―― 从化断裂带与东江断裂带之间。龙门县地处九连山、罗浮山两大山脉之间。九连山系伸入县境,向东和东南派分出分支与罗浮山脉连接。境内山峦起伏,群山重叠,纵横交错,构成 “ 群山之地 ” 。山川丘陵之间有5-70平方公里的河谷盘地10个。
'''水文'''
龙门县境内主要河流是增江,贯通县境南北。增江是东江的三大支流之一,在龙门境内俗称龙门河,在县城附近的河段称西林河,发源于新丰七星岭,流经新丰、龙门、增城,在增城孙家埔注入东江。县内集水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7条,其中6条是增江支流,分别是蓝田河、铁岗河、白沙河、葛埔水和永汉水,另一条是东江支流公庄水的上游,在龙门境内称平陵水。
'''气候'''
龙门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多是影响龙门县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导致了县内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明显的山区气候特点,南北温差较大,可达约5℃ 。冬半年盛行干燥的偏北季风,夏半年盛行暖湿的偏南季风。春暖来得迟,春末升温快;夏季降雨多;秋凉来得早,秋季降温明显;冬季日温差大,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冻天气。
由于地形的影响,使不稳定的暖湿气团有得于形成对流发展的天气系统,造成龙门县雷雨天气较多,年均雷暴日为78天,属多雷区。<ref>[https://baike.so.com/doc/2384546-2521399.html 龙门县] </ref>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增江在龙门县境内集雨面积2126平方公里,河长128.6公里。龙门县有水文站 1 个、蒸发站 1 个、雨量站 11 个。龙门县多年平均雨量 2133.6 毫米 ,多年平均总产水量 48.966 亿立方米; 径流系数 0.626 ,多年平均径流 量 30.659亿立方米, 径流深 1335.9 毫米 。全县人均拥有水量 10812 立方米 。全县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6.89 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龙门县农用地21157公顷 、园地4550公顷、林地176172公顷 、牧草地1公顷 、水面4884公顷 、建设用地9265公顷 、工矿用地7033公顷、交通用地 951 公顷 、水利用地1281公顷 、未利用5862公顷、耕地25920公顷 。
'''矿产资源'''
龙门县境的矿产资源类别包括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冶金辅助原料、燃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和地下热水等,主要分布在地派、麻榨、平陵等乡镇。[5]截至2012年4月,龙门县已发现矿种27种,优势矿种以铅、锌、铌、石材和石灰石储量大。
'''生物资源'''
龙门县的植被及小灌木大多是药用植物及花卉。龙门盛产的中草药植物主要有巴戟、山楂、狗脊、金樱子、金银花、金钱草、陈皮、山枝子、倒吊王、鱼腥草、田基黄、车前草、板蓝根、茅根、芦根等400多种。南昆山有江南红豆杉、桫椤、金边兔耳风、红花油茶、可可茶、横经席、檀木、山木兰、山含笑等稀有物种。境内常见的野生动物有水鹿、黄猄、果狸、野猪、穿山甲、刺胸蛙、虎纹蛙;鸟类有毛鸡、山鹰、猫头鹰、山雀、啄木鸟、白鹇鸡、红嘴相思等;山溪里还有山魽鱼、山斑鱼等多种名贵鱼类。珍贵的稀有动物苏门羚仍生活在南昆山中。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9年,龙门县常住人口31.88万人,城镇化率为47.42%。户籍总人口35.9万人,其中男性18.4万人,女性17.5万人;农村人口21万人,城镇14.9人口万人。0-17岁人口9.2万人,占总人口的25.6%;18-59岁人口21万人,占总人口的58.6%;60岁及以上人口5.7万人,占总人口的15.8%。
'''民族'''
截至2012年4月,龙门县辖区有19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18个。少数民族人口9516人,占龙门县总人口的2.8%,其中瑶族人口8927人,占龙门县总人口的2.6% ,大部分居住在蓝田瑶族乡;另有畲族、苗族、回族、壮族、满族、侗族、黎族、蒙古族、独龙族、仡佬族、土族、藏族、土家族、普米族、哈尼族、傈僳族、羌族17 个少数民族605人。
龙门县人口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其次为瑶族,其他民族人口甚少。汉族是祖居龙门的民族;瑶族是从外地迁入龙门蓝田后逐渐繁衍起来的一个小族群;其他民族以个体散居境内,因工作、职业等因素迁入龙门。瑶族人口原纳入汉族统计,1987年1月20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蓝田瑶族乡,核实瑶族人口6966人。
==交通情况==
龙门县近年来大力推进“3+2+2”交通建设,着力突破交通瓶颈。经过多年的建设,龙门县以省、县道为主的公路网已初步形成,到“十三五”末期,龙门县境内将有6条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205.8公里。其中,已建成的广河高速里程50.8公里,武深、大广、汕湛、惠龙、韶惠等高速龙门段也在筹建或在建中。
【高速公路建设】 一是大广高速公路(G45)。龙门段全长约8.5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00千米/小时,龙门段投资约9.8亿元。项目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2015年路基、桥涵、隧道工程已全部完成。12月31日,大广高速公路龙门段正式通车。二是武深高速公路(G4E)龙门段全长约56公里,龙门段起于九连山隧道与新丰交界处,经蓝田瑶族乡、龙田镇、龙城街道办、平陵镇、龙江镇,终于学堂岭与博罗交界处。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20千米/小时,龙门段设蓝田互通、龙门北互通、龙门南互通、平陵互通,龙门段总投资约75亿元。项目2015年2月开工,计划2018年底建成通车。龙门段征地拆迁总面积7275亩,2015年9月市政府与博罗县、龙门县签订征地拆迁协议,征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中。[8]
【省道改建】 省道S355线全长36.67公里(主线总长27.87公里,支线长8.80公里),主线起点位于龙门县永汉镇油田村与省道S119线相交,经油田、锦城、焦坑、乌坭、下坪、上坪,终于龙门与增城交界处的佛坳,总投资3.69亿元(含十字水路段变更增加费用0.12亿元)。2014年7月正式动工,计划工期2年,2015年征地拆迁工作已完成90%,完成路面工程4.5公里,全线25公里路段正在进行路基和桥涵工程施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完成总投资46%,计划2016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县城西环路建设首期项目省道S353线龙门至水贝段改建工程起于龙城街道办戴屋村车仔坑桥与S119线相接,经黄竹坑村,终于水贝村接现有S353线,全长约5.6公里,按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80千米/小时,路基宽60米,双向六车道。项目工程建设方案于2015年10月22日经惠州市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由龙门县政府依法依规完善手续后组织实施。交通局作为项目 前期工作管理单位,与县法制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共同研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方案,上报县政府审定,进行PPP项目招投标。
龙博大道龙门段建设里程约80.5公里,起点位于地派镇与从化交界处,终点位于博罗长宁接罗浮山大道,沙迳至永汉段采用双向六车道技术标准,其余路段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估算总投资约24.5亿元。2015年进行项目 前期规划,计划2016年开始动工,2018年建成通车。
工业大道 项目路线起于平陵镇黄沙村与筹建中的县城西环路相接,经路滩、六子园、隔㙟、良塘,终于龙江镇路溪村与广河高速路溪互通相接,全长12.4公里。采用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公路用地1233亩,总投资80750万元。2015年开始进行前期工作。
==经济概况==
2019年,龙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6.4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5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9.31亿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66.55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比重为18.36:41.65:39.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2693元,同比增长2.8%。
'''第一产业'''
2019年,龙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65万亩,同比增长0.3%。油料种植面积2.88万亩,同比增长1.7%;蔬菜(含菜用瓜)种植面积16.98万亩,同比增长2.1%。全年粮食总产量10.41万吨,同比增长7.3%;油料产量0.57万吨,同比增长2.8%;蔬菜(含菜用瓜)产量30.92万吨,同比增长4.8%;水果产量48.83万吨,同比增长3.9%。全年肉类总产量1.35万吨,同比增长13.8%。全年水产品产量0.68万吨,同比增长3.0%。
'''第二产业'''
2019年,龙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8%。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同比增长7.4%,股份制企业同比下降4.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下降16.7%,民营企业同比下降5.7%。全年实现水泥产量1516.15万吨,同比下降3.0%,水泥制造业用电量8.2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8%。全年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79亿元,同比增长8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0.8%。房屋建筑竣工产值5.11亿元,同比增长156.4%。
'''第三产业'''
2019年,龙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6亿元,同比增长6.7%。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8.96亿元,同比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41亿元,同比增长2.4%。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从商品类值看,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家用电器与音像器材类分别同比增长44.6%、25.2%和7.3%。全县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0个,同比下降70.9%;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2076万美元,同比下降10.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86万美元,同比增长46.8%。全年累计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2.13亿元,同比下降15.7%。全年累计完成外贸进口总额2.90亿元,同比增长32.8%。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7年末,龙门县有普通中学21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18所)小学24所,幼儿园33所。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现有4380人,其中专任教师3542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1892人,专任教师1689人;小学教职工1332人,专任教师1251人;幼儿园教职工1156人,专任教师602人。
截至2017年,龙门县各类学校招生人数12449人、在校学生55193人、毕业班学生14233人。其中招生人数普通中学5277人、小学5540人、幼儿园1632人;在校学生普通中学14660人、小学29510人、幼儿园11023人;毕业班学生普通中学4366人、小学4441人、幼儿园5426人。
'''文娱'''
2017年,龙门县有文化馆1个,组织文艺活动53次,参加5.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12.30万册件套,其中图书总藏量11.60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721件,参观9.0万人次;广播电视发射台1个,电台频率2个,电视频道3个,无线广播人口覆盖率和无线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99%,有线电视覆盖率70%。
'''体育事业'''
2017年,龙门县举办各类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达到15余次以上,参与人数达到2.5万人。全年完成乡镇行政村文体协管员、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人数为155人。年末,登记在册的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71人。
'''医疗'''
截至2017年末,龙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57个,其中,医院3间,卫生院16间,妇幼保健院1间,专科疾病防治院2间。医院病床1050张,平均每万人拥有33.17张。卫生技术人员1923个,其中执业医师363人,执业助理医师247人,注册护士699人。
==交通建设==
2013年,大广高速(龙门段)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投入1.34亿元,改造省道、县道、新农村公路93.4公里、桥梁8座。省道355线油田至南昆山段、119线县城至广河高速龙华出口段改建工程已进入招投标。
工业大道项目路线起于平陵镇黄沙村与筹建中的县城西环路相接,经路滩、六子园、隔㙟、良塘,终于龙江镇路溪村与广河高速路溪互通相接,全长12.4公里。采用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公路用地1233亩,总投资80750万元。
==城镇基建==
'''愉悦龙门'''
2013年,龙门县完成沿江路龙珠广场至水西桥段、县城截污管网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谷行街、环城北路等7宗市政维修工程;改造LED路灯4021盏,主要道路亮灯率98%以上。新开发房地产56.58万平方米。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全面铺开,建成镇级垃圾中转站15个、农村垃圾收集点1927个,完成“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目标任务;农村垃圾屋建设全面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厂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投入9303万元,建成镇级污水处理厂7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0个,铺设配套污水收集管网14公里,全县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2.5万吨。
'''生态绿化'''
2013年,龙门县完成油茶造林7000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41公里、碳汇工程林7450亩;完成塔山公园美化升级;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76%。建设绿化美化村庄15个,建成森林家园示范点18个;龙城街道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麻榨、永汉、龙华、平陵、蓝田、龙潭、地派7个乡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2个、市级生态示范村52个。[11]2015年,广东省环保厅发函,正式授予惠州市龙门县“广东省生态县”荣誉称号。
'''社会保障'''
2017年,龙门县共有1531人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207人,纳入五保户救济人数(集体供养)50人。社会救济对象1286人,其中农村救济对象1242人,城镇救济对象44人。
2017年,龙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89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21714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4768人(其中城镇职工45400人,城乡居民29936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14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8596人。征收社保基金27256万元,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400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297万元、基本医疗保险14927万元、生育保险2万元、失业保险672万元、工伤保险711万元。
2017年,龙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637个,共促成532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2.48%;创业人数202人,创业带动就业716人;共转移农村劳动力916人,其中用工对接转移就业23人,其他转移就业893人。
==历史文化==
'''地方语言'''
县内主要聚居汉、瑶两个民族,流行四种不同系属的汉语方言,形成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格局。方言的分布除县治所在地龙城街道及其毗邻的龙田镇统一 流行一种比较接近于广州话的粤方言“龙门话”,县境东南的路溪流行“路溪话”,西部县境南昆山、北部县境密溪流行清一色的“客家话”外,其余乡、镇均同时流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的“双语区”。北部县境的蓝田瑶族乡,由于历史的原因,已逐渐“汉化”。乡内流行“龙门话”和“客家话”。龙门县方言主要有: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路溪话。
'''龙门话'''
“龙门话”是龙门县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分布在龙城、王坪、地派、铁岗、左潭、蓝田、天堂山、龙华、沙迳、永汉、麻榨、油田等十余个乡、镇、场,使用人口16万多人。“龙门话”是粤方言系统中的一种次方言。与包括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及肇庆话、花县话、东莞话、增城话在内的粤方言同属粤海系次方言,它与广州话相近。广州话,又称之为“省话”或“白话”。民国25年(1936年)《龙门县志·卷五》载:“县属语言用省话或用客家话,各区、乡尚未一致,惟第一区纯用省话耳”。由于龙城镇自龙门置县以来均为县治所在地,以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影响,龙门话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起着龙门县中心方言(即代表方言)的作用。
语音方面,龙门话以阴平为高平(如:诗、哥、花、鹅等字的调)和低降两调(如:梯、鸡、魔、科、天等字的调),上声不分阴阳,下声阴入读低升(如:尺、拍的调)和阳入读高降(如:白、人的调),而显得在声调上和广州话有些差异,这是龙门话在语音上和广州话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龙门话有广州话所没有的声母(nt—如:而、耳、儿的声母)以及韵母。
'''客家话'''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平陵、龙江、南昆山、密溪、麻榨、永汉,地派、左潭、铁岗、天堂山、蓝田、龙华、沙迳、油田等地。客家话使用人口近8万人,成为仅次于龙门话的第二大方言。分布在不同乡镇的客家话,相互间是比较一致的,只是某些词、字在语音上略有差异。由于历史、地理上的原因,县境内地区与邻县互为影响,各有特点。流行在地派、蓝田一带的客家话,酷似新丰的新丰话;流行在永汉、麻榨的客家话,酷似增城的客家话;流行于平陵隘子的客家话与邻近博罗公庄的客家话,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龙门县境内的客家话同客家话的代表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比较,则有较大差别。如麻榨的客家话,有半元音声j(如“若、约、闰、而”等字读音的声母),舌面中察音声母c(如“休、去、虚、玄”等字读音的声母),鼻音声母y和n互相补充,有韵母ai(如“卫、委、威、违”等字读音的韵母),由于受粤方言的影响,有许多词语带有浓厚的粤方言色彩。例如:拗颈(争辩),癫(形容人的神经不正常)、衰(不好)、风栗(栗子)、散纸(零钱)、铺头(商店)、头先(起初)、晏昼(中午)等,这些都是梅州客家话所没有的。另外,客家话也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词语,如:俩子爷(俩父子),其(他),好采(幸亏)、瓯(小碗)、镬(铁锅)等。也有一些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惯用语,如:三捞四夹(意为杂乱无章)等,还有疑(你)、崖丢(我们)、落房间(入房)、落堂(下课)、夹(窄)等等,这些都构成了龙门客家话的一个特点。
'''本地话'''
在平陵、龙江一带的部分自然村流行一种既非客家话,又与龙门话大相径庭的本地土话,当地人习惯称为“黄沙话”、“祖塘话”、“格朗话”等。因它主要分布在平陵的黄沙、祖塘、晨光和龙江的格朗、广尾、良圹等地,也有人称之为“大路客家话”,使用人口2万余人。本地话与惠州话、河源话、博罗话在语音和词汇方面都有极其相似之处,属于粤方言分布在东江中、上游地区的一个特殊支系。它与广州话、龙门话较之接近,也受到客家话的有力影响。它的去声分阴阳两调,除有两“入”声调之外,舒声还有六个调,阴入、阳入分别是高平、中平(或高中平)的调值;有w—j—两个丰元音声母(如:围、伪、延、运等字读音的声母);有撮口呼和单韵母—y、—Ce(如:良、虚、茄等字读音的韵母);有a元音和—ai、—an、—am等韵母(如:第、楼、含等字读音的韵母),这些都和广州话、龙门话有近似和一致之处。而阳去有高降的调值,古浊塞音声母都读送气清音(如:夺、道、洞等字读音的声母),表明它既有客家话的语音成份,又有很大差别。例如:客家话的“头 ”,本地话则读作“台”(toi);客家话“走”,本地话则读作“载”(zoi),二者差别很大。
词汇方面,本地话绝大部分具有本方言特色的基本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方位词、时间词以及大量的成语、惯用语,同广州话、龙门话也基本一致。另外有一部分词语是受客家话影响而接受过来的。如:碗公(大碗)、鼻公(鼻子)、咸春(咸蛋)、老妹(妹妹),老娣(弟弟)、猪牯(公猪)、猪乸(母猪)、食朝(吃早饭)、食夜(吃晚饭)等等。但有一部分词语也存在很多不同。但语法上则与龙门话、客家话大体一致。
'''路溪话'''
路溪话兼有粤海方言,客家话、本地话和其他语种的影响,也属于粤方言,是东江中、上游地区一个特殊支系。使用人口近一万人。路溪话之所以被看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种,除了它的分布仅在路溪一镇外,它在语音上自成体系,与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迥然不同。例如:nin(颤抖)、lai(遗失);“去奈主?”cnunaiju(去哪里?); “奈谁?”naiseu(哪个?);“务知洒,”mudixa“不知道”)等;它有它的特殊语言和词汇。语音上有许多一般读t—、声母的字读成h—音声母(如:“弟、第、笛、大”、“题、梯、同、体”等字读音的声母),有自已特殊的舌面中塞音和塞擦音声母c—、cc‘—(“权”、“全”读音的声母)。
==地方风俗==
龙门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集地,有独特的瑶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客家山歌、粤剧、赛龙舟、舞火狗等传统民间文化。全县还有功武村古建筑群、见龙围炮楼、廖金凤墓和鹤湖围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全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温泉之乡”“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卫生县城”、广东省“双拥”模范县、“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等称号。
'''舞火狗'''
龙门县蓝田瑶族民间舞蹈“舞火狗”已经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对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舞火狗”符合申报的标准: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的特点;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处于濒危状态。
'''龙门农民画'''
龙门县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龙门农民画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之一,它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传统的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充分发挥农民创作者的艺术想像,在艺术风格上有鲜明的地方特色。[16]龙门农民画从1972年开始创作活动。龙门农民画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熟悉的劳动、生活和家乡风俗的热闹喜庆场面,饱含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
龙门农民画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创新地以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并借鉴传统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同时也开创了以追寻“南蛮文化”痕迹,以“南蛮文化”作为独特文化视角,展现南国地域传统民俗文化为意念而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它突破了焦点透视、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方法的束缚,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
1992年,龙门农民画曾在广州、西安、北京、上海、长春等国内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国、日本、瑞典、挪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100多张作品在国内外刊物发表,48张获省以上美术奖,外宾购龙门农民画4500多张,1988年龙门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农民画艺术)之乡”。
==名优特产==
有“中国年桔之乡”之称的龙门县,出产的土特产除龙门年桔外,还有三黄胡须鸡、西溪笋、龙门优质米、蜂蜜、草菇、永汉慈菇、观音菜等,加工的名优产品有龙门牙签、龙门腊味、麻榨凉果、龙门米粉(“长滩米粉”最为知名)、“龙门鸡”、龙门蜂蜜、龙门米饼、观音菜、蜂蜜醋、南昆山毛茶、路溪石硖龙眼等。
==风景名胜==
截至2012年,龙门县共有上规模的旅游景区15处、景点26个,其中,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有4家,3A级旅游景区有1家,并拥有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50家顶级度假村” 的高端精品———十字水。
'''西林河(增江)'''
龙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龙城街道,西林河(即增江)自西向东从城区中心流过。建于1604年的水西塔位于东南粉塔山上,登上此塔可俯瞰县城全貌。
'''分塔山森林公园'''
分塔山森林公园俗称分塔山。可谓是龙门县城之肺。林业部门正抓紧组织实施相关规划,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林建设、林相改造等工作,把分塔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集休闲、旅游、娱乐、运动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满足广大市民的休闲文化生活需求。
'''环境'''
分塔山公园内现建有水西塔、观景和休息亭七座,1.2公里西林河至分塔山公路,2公里登山梯级步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设备初具规模,周围有河溪围绕,潺潺流水,山林倒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环境清幽、松涛阵阵、空气清新的森林旅游之地,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古树名木有一棵100多年树龄的朴树,另外还有一棵木棉古树。人文景观资源方面有位于公园北部的分塔山顶的水西塔、沥潭庙等。
'''香溪堡旅游区'''
香溪堡旅游区位于增江河上游—龙门县龙华镇沙迳。厚重、浓郁的古堡风情,独具岭南文化建筑艺术遗风的“古码头”、“五宅古围”、“正街”、“廖氏宗祠”等古建筑群。
'''天堂湖'''
天堂湖位于龙门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天堂山水库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水质洁净。白鹤潭、古榕、白马瀑布和天堂湖都是天堂山上独有的景致。
'''南昆山'''
龙门县南昆山风光
南昆山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生态旅游区)。
'''桂峰山'''
桂峰山位于龙门县西北部桂峰山东麓,海拔1085米,有2120多种植物和120多种动物。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构成了地派桂峰山风光。
'''龙门蓝田瑶乡'''
蓝田瑶族乡是惠州中只有少数民族聚居地,位于龙门县城以北15公里,总面积为169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其中瑶族约占88%。“舞火狗”源自当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瑶胞的团圆节上举行“舞火狗”活动。
'''龙门功武村古建筑群'''
功武村古建筑群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辖下的龙华镇,毗邻增城,建村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龙门廖氏来自江西,乃广东廖氏之始。这一贯廖氏世代为官,其中四世祖廖金凤于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195年)考上进士,初为增城县令,后从戎,官至太尉。因廖氏曾连续三代功在于武,故起村名为“功武”。功武村地势周边高,中部低,据说此属“五水归源”之格局,先人相信该格局含聚财之意。周围三山似笔架,龙关蜿蜒不断,增江、香溪河绕村而过,呈鱼跃龙门之势。村落布局点线相接,次序营建。2002年7月17日,功武村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功武村古建筑群包括五宅第、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
2002年7月17日,功武村古建筑群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龙华水坑文笔塔'''
水坑文笔塔,又称文明阁,文昌阁,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委会水坑村民小组。根据《龙门县文物志》记载,文笔塔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嘉庆年间村民集资重修。塔坐西北向东南,高18.5米,平面呈六角形,每边边长为2.3米,占地面积约14平方米。首层塔门上阴刻“文明阁”纂体字的红砂岩匾额。窗口镇镂空几何图案的绿陶件,各层檐口铺饰绿琉璃瓦当,滴水,檐下塑饰0.4米高的红底白色的卷云,博古图案。瓦面之上塔顶置宝瓶状塔刹。塔内设木楼梯、木扶手,可上顶层。
1986年6月23日,水坑文笔塔被列入第一批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55 經濟地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