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其凤

增加 3,331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周其凤 (1947年11月20 | 图像 = [[File:周其凤1947.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casad.cas.cn/wcm/sourcedb_ad_cas/zw2/json/hxb/200906/W020100512705588806498.jpg 原图链接]]]| 图像说明 = '''<big></big>'''| 出生 -),男, 期 = {{birth date and age|1947|10|08}}<br> 湖南浏阳 人,理 | 国籍 = 中国| 民族 = 汉| 职业 = 教授| 母校 = 北京大 博士。 | 研究领域 = 高分子合成<br>液晶高分子}} <big>'''周其凤'''</big><ref>[http://www.casad.cas.cn/aca/373/hxb-200906-t20090624_1802013.html] 中国 著名 科学院</ref><br>高分子 化学家 1947年10月8日生于湖南浏阳。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3年获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北京大学 育家 原《中 曾任吉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 研究生》杂志编 务院学位 办公室 主任 、主编 以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等职。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 <br> == 教育背景 ==# 1962年,入浏阳市第一中学学习# 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1983年,获美国麻省大学 高分子 合成及液晶 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人物生平 <ref>[http://www.chem.pku.edu.cn/qfzhou/] 北京大学</ref>==* 1965年,北京大学化学系* 1970年,北京大学任教* 1978年,北京大学 高分子 领域的 专业 研究 * 1980年 是中 麻省大学高分子 科学 院院 与工程系留学* 1981年09月,获美国麻省大学硕士学位* 1983年,获美国麻省大学博 学位,5月回北京大学任教* 1986年,聘为北京大学副教授* 1990年 聘为北京大学 教授 * 1999年 当选为中科院院 。曾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北京大学研究 导师。2004 院常务副院长、副教务长等职。* 2001年--2004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任、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2004年7月--2008 年11月, 任吉林大学校长 。2008年* 2008年11月--2013 年3月, 任北京大学 党委常委、 校长 * 2009年--2014年,被世界教育创新峰会聘为WISE教育奖终审评委<ref>[1http://www.ic.cas.cn/xwzx/kydt/201803/t20180328_4987054.html] 2015年8月当选 际纯粹 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ref>== 研究方向 ==* 液晶高分子分子设计、合成 性能研究* 高分子复杂体系多层次多尺度相结构、相转变及动力学* 光电高分子材料分子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多组分高分子体系、有机-无机杂化体系的分子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 形状两性分子的合成、自组装及性质研究* 特种高性能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研究== 科研成果 ==* 提出了甲壳型液晶高分子的概念并从化学合成和物理性质等角度给出了证明* 对液晶高分子取代基效 的研究,发现通过共聚合或提高分子量可以使亚稳态液晶高分子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的液晶高分子等原理,并发现了最早人工合成的热致性液晶高分子 == 主要奖项 ==* 1986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1988年,获中国 化学 联合 (IUPAC)副主席。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 1988年,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2011年12月,其在 * 1997年,获国 乡演讲时 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从世界公民角度来看“美 * 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1年,获中 化学会高分子化学创新论文奖* 2001年,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育 教学成果 塌糊涂”,引起网友热议。等奖* 2015年,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考资料 =={{Reflist}}== 外部链接 ==* [http://ce.sysu.edu.cn/node/863 中山大学]
7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