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7
次編輯
變更
催眠疗法
,创建页面,内容为“'''<big>催眠疗法</big>''':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
'''<big>催眠疗法</big>''':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催眠可以很好地推动人潜在的能力,现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是使用催眠来治疗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强迫症,抑郁症,不良习惯,情绪问题等。
疗法简介
通过言语暗示或催眠术使病人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然后进行暗示或精神分析来治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患者所具有的可暗示性,以及患者的合作态度及接受治疗的积极性是催眠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折叠编辑本段起源发展
最早施用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是1775年奥地利的麦斯麦(F.A.messmer),他用磁铁作为催眠工具,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Animal magnetism)来解释催眠机理,直到1841年英国外科医师James Braid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折叠编辑本段疗法分类
催眠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法(或自然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就是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轻柔的抚摸,使对方进入类似睡眠的状态。间接法借助于光亮的小物体或单调低沉的声源,让患者凝视、倾听,或以"催眠物"接触头或四肢,而施治者则在一旁反复暗示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催眠的程度一般分为浅催眠、中度催眠和梦行3级。为了治疗的需要,进入浅催眠即可。此时,可根据患者的病症,用正面而又肯定的语言向他明确指出有关症状定将消失,或进行精神分析,找出其致病的心理根源。治疗后,可及时唤醒患者或暗示患者逐渐醒来。
折叠编辑本段适应症状
催眠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及某些心身疾病,对于有严重机能性色彩的器质性疾病患者,催眠治疗可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
(1)神经症。这是催眠疗法最为适应的病症,包括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等。
(2)心身疾病。催眠治疗不但能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还能使机体病损康复。
(3)性功能障碍。包括男子和女子的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射精困难、女子性乐缺乏、阴道痉挛等。
(4)儿童行为障碍。包括咬指甲、拔头发、遗尿、口吃等儿童不良行为,儿童退缩行为,儿童多动症,儿童品德问题。
(5)神经系统某些疾患,包括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神经痛、失眠等。
(6)其它适应症。如戒酒、戒烟、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减轻癌和关节炎疼痛,改善机体抵抗力,破坏或消除由于病毒引起的湿疣和其它疾病。
【暗示催眠治疗适应症】
心理应激: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压力造成的心理紧张、焦虑、抑郁。催眠下暗示作用,主要是通过良性言语暗示,帮肋放松、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使受试者提高对应激因素的认知,学会应付应激的正确方法使其重新适应社会。对各种神经症、精神病及心身疾病如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都有较好的效果。各种疼痛性疾病如腰背痛、关节痛、偏头痛、痛经、癌痛的治疗可谓是一枝独秀。此外,对治疗男女性功能障碍、青春期焦虑症,解决学习问题及儿童的口吃、遗尿、行为问题也毫不逊色。对戒酒、戒烟,尤其是自我催眠下的戒烟,更是功不可没。
催眠治疗在精神科及其它学科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其主要适应于神经症,以及胃溃疡、结肠炎、高血压、慢性哮喘、冠状动脉机能不足、癔病、疑病、恐怖病等身心疾病。此外,还可作为镇痛手段,在"催眠麻醉"下施行外科手术。催眠治疗另有催眠药物治疗、催眠曲治疗和催眠音乐治疗。
折叠编辑本段具体操作
发展
从1775年奥地利医生麦斯默(Mesmer,E·A)使用催眠术并运用于医疗到,催眠疗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像英国医生布雷德(J·Braid)、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以及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等,都对催眠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催眠状态下,由于人的大脑皮层高度抑制过去的经验被封锁,对新刺激的鉴别判断力大大降低,从而使当作刺激物而被应用的暗示,具有几乎不可克服的巨大力量。催眠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催眠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向求治者说明催眠的性质和要求,把治疗的目的和步骤讲清楚,以取得求治者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要测试求治者的受暗示性程度。这两点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后者,是决定催眠疗法疗效好坏的关键。受暗示程度低或不受暗示者,一般不宜进行催眠治疗。测试受暗示性高低的方法很多,现介绍4种:
(1)测嗅觉 用事先备好的3个装有清水的试管,请求治者分辨哪个装的是清水,哪个装的是淡醋,哪个装的是稀酒精。分辨不出得0分,辨别出后两种中的一种得1分,辨别出后两种的得2分。
(2)测平衡功能 令求治者面墙而立,双目轻闭,平静呼吸两分钟后,施治者用低沉语调缓慢地说:"你是否开始感到有些前后(或左右)摇晃,你要集中注意力,尽力体验我的感觉,是否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停顿30秒,重复问3次后,要求求治者回答或观察求治者,如未感到摇晃者得0分,轻微摇晃者得1分,明显摇晃者得2分。
(3)测记忆力 令求治者看一幅彩色画,画面画的是一个房间内有一扇窗户,蓝色的窗帘和两把椅子。30秒后拿走彩色画。问:"房间里有3把还是4把椅子?""窗帘是什么颜色,浅绿色还是淡紫色?""房间有2扇还是3扇窗户?"若回答与问话一致,则具暗示性,每一问得1分;若回答与画面一致则得0分。此项测试的得分为0~3分。
(4)测视觉分辨力 在白纸上画两个直径均为4厘米、间距为8厘米的大圆圈,圆圈中分别写12与14两个数字。要求治者回答哪个圆圈大。若回答一样大得0分,若回答其中之一大者得1分。通过四项测查,求治者可得0~8分,分数愈高表示求治者暗示性愈强,被催眠的可能性就愈大。
催眠的方式、方法
催眠的方式可分为集体催眠、个别催眠和自我催眠。集体催眠就是让病情相似、年龄相近的几个或10多人一起进行催眠,其优点是既可同时治疗多人,又可消除求治者的孤单感和恐惧心理,还可通过效果好的求治者现身说法,与求治者间的相互暗示、模仿以形成最佳的催眠气氛,增加求治者对催眠效果的信服。个别催眠是施治者面对单个求治者进行的催眠。自我催眠是指在催眠师的指导下,由求治者对自己进行的催眠。求治者在接受暗示性测验后即可进行催眠。催眠一般是在安静、昏暗的房间内进行,施治者最好有助手在场,尤其是对异性催眠时。求治者舒适地坐下或躺下,安静、放松数分钟,然后进行催眠。实践证明,90%以上的人能进入程度不等的催眠状态,30%左右的人可进入深度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受式者心理特征
1、主动性反应减低
2、注意层面趋窄化
3、旧记忆还原现象
4、知觉扭曲与幻觉
5、暗示接受性提高
6、催眠中角色扮演
7、催眠中经验失忆
折叠编辑本段催眠技巧
言语暗示加视觉刺激
此法又称为凝视法,是让被催眠者聚精会神地凝视近前方的某一物体(一光点或一根棒等),数分钟后,施治者便用单调的暗示性语言开始进行暗示。"你的眼睛开始疲倦了……你已睁不开眼了,闭上眼吧……你的手、腿也开始放松了……全身都已放松了,眼皮发沉,头脑也开始模糊了……你要睡了……睡吧……。"如求治者暗示性高,则很快进入催眠状态;如求治者的眼睛未闭合,应重新暗示,并把凝视物*近求治者的眼睛以加强暗示,使两眼皮变得沉重。
言语暗示加听觉刺激
催眠时,让求治者闭目放松,注意倾听节拍器的单调声或水滴声,几分钟后,再给予类似于上述的言语暗示,同时还可以加上数数,如:"一,一股舒服的暖流流遍你全身……,二,你的头脑模糊了……,三你越来越困倦了……,四、……五……。"
言语暗示加皮肤感觉刺激
施治者首先在求治者面前把手洗净、擦干和烤热,然后嘱求治者闭目放松,用手略微接触求治者皮肤表面,从额部、两颊到双手,按同一方向反复地、缓慢地、均匀地慢慢移动,同时配以与上述类似的言语暗示。有时也可不用言语暗示,仅用诱导按摩。这种按摩还以采取不接触到求治者皮肤的方法,只是*双手的移动而引起温热空气波动,给皮肤温热感而达到诱导性催眠按摩的目的。
药物催眠
某些求治者如暗示性低、不合作,可使用2.5%的硫喷妥品或5-10%的阿米妥品0.5克,稀释后,进行静脉缓慢注射,在求治者进入半睡眠状态时,再导入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的表现有强弱、深浅之分。浅度催眠状态的求治者感到浑身倦怠、肌肉松弛、呼吸深缓、无力睁眼,醒后对催眠中发生的事情有回忆能力。中度催眠状态的求治者感到睡意甚浓、四肢僵直,醒后对催眠中发生的事只保留部分记忆。深度催眠状态下的求治者除对施治者的说话有反应外,已基本没有知觉,甚至对针刺刀割也无痛觉,可施行外科手术。一般来说,浅度催眠状态时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最好。这时,可根据求治者的症状,其回忆已遗忘的过去的经历,宣泄其码e在的创伤体验;可以询问其病史、生活和工作的挫折等,为治疗收集资料,可以暗示其做一些动作或讲话,如通过讲话来纠正缄默症;也可以告诉求治者某些症状很快就会消失,等等。例如,一长期失眠的神经衰弱求治者,在催眠状态下对其进行暗示:"你很容易接受催眠,说明你大脑功能良好!催眠已使你轻松、愉快,焦虑紧张状态已经消失,失眠已经治好,你不会再失眠了!以后你每晚9时一定会很快睡熟……直至次晨6时方醒,醒后你会感到精力充沛……你的病已痊愈了。"
治疗结束后,可以及时唤醒求治者,或让其睡完觉后逐渐醒来。一般用这样的指导语:"好了,治疗结束了,你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觉,睡醒后你一定会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催眠诱导语示例
催眠诱导语,是催眠师在诱导受试者进入催眠状态时,对受试者所讲的一些暗示性的话。催眠诱导语的内容虽不一定相同,但基本上必须符合三个原则:一、语音平抑;二、语意单调;三、语句重复。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理论
必须指出的是,催眠治疗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与巫医与巫术有严格的区分,切不可视为儿戏,任意滥用。一般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在出于研究和治疗的需要时,并在求治者自愿配合的况下,方可使用。而且催眠疗法除具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点外,也有其缺点。一是并非任何求治者都能成功地接受催眠治疗;二是疗效往往不甚巩固。在使用时必须注意。
催眠项目
催眠状态的深浅可分成:浅度催眠;中度催眠;深度催眠。
超意识催眠沟通与一般催眠有何不同
一般催眠是催眠师利用催眠术与被催眠者的潜意识进行沟通。借由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引发被催眠者的原有但不被觉知的潜能。如果本身没有的潜能则可透过暗示的方式联想模仿出来。譬如设定一个情境,让被催眠者进入,利用情境的情况设定,由催眠者体验。当情境设定是愉快的,被催眠者可将原本的悲伤情绪做转换或释放。这些情绪的转换可以引发被催眠者本身的情绪愈合能力,进而达到催眠师缺省的效果。当被催眠者带者转换的情绪回到现实情况时,遇到类似悲伤的事件时,原有的悲伤情绪将会减低,进而演变成习惯。但是,催眠是有时间效力的。因为这是新加上的情绪习惯,必须常常配合自我催眠的练习,才可能将新加上的行为情绪习惯定型,成为自己真正的习惯。
超意识催眠沟通是结合催眠、深层沟通、NLP为技术基础,融合心理学,超心理学,宇宙实像,灵学,行为分析为沟通理念,借由个案本身困扰已久的事件、情绪、心理、生理反应为探讨的媒介,由催眠沟通师引导个案自己道出过程,并由催眠沟通师引导个案深入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想要表达的意念。引领个案通盘的了解事件始末,借由语法的不同,让个案自己体会在同一个事件上,深层的自我所表达的多种意念及情绪反应。超意识催眠沟通是让个案去了解原本旧有行为习惯的形成原由,并从更超然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为了什么目的,又要如何改善,让个案心甘情愿的用自己提出的新习惯去取代旧有的行为,并愿意持续将新的习惯转成正向的行为。即为由当事者内心去解脱自己原有的束缚。
催眠的理论
实验发现,催眠时的脑波形态与清醒时的相同,因此不支持催眠是睡眠的另一种特殊状态的看法。
下面是三种较重要的理论:
1. 部分退化(partial regression)理论
催眠使受试者思维退化至某种较幼稚的阶段,失去了正常清醒时所具有的控制,落入一种较原始的思维方式,因而凭冲动行事并进行幻想与幻觉的制作(Gill, 1972)。
2.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理论
认为是受试者在催眠者的诱导下过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受试者对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使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但很多学者坚持催眠是意识的另一种状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为即使最合作的受试者也不会同意在不给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3. 意识分离(dissociation in consciousness)理论
希尔加德(Hilgard, 1977)根据实验观察,认为催眠将受试者的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行的分流。第一个分流是受试者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分流是受试者难于察觉、被掩蔽的意识活动,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意识分离是生活中一种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例如长途驾车的人对路上状况作出了一些反应但多不能回忆,就是由于当时意识明显地分离为驾驭汽车与个人思考两部份了。
另台湾有人提出一个很具体的理论。人脑内有一个遍布全意识脑的程序〝我〞,它统合、协调各类意识活动,如意念、幻想、感觉、运动、思考判断(理性)……等等,并监督记忆储存。许多怪异的精神现象(意识状态),其实是起因于某些意识活动的与〝我〞分离。有人能在受催眠者暗示后,意幻剥离并把幻想内容送入感觉区而出现梦境(幻觉),或感觉剥离而对外界刺激没反应(例催眠止痛),或运动剥离而使肌肉不听使唤(若在睡醒时发生则叫〝鬼压床〞),或理性剥离而完全听从催眠师命令,或意念剥离后不受理性控制直接指挥运动区而使身体僵直平放于两个椅子上。命令也可在催眠时被植入意念中而在催眠解除后发生作用,其原理是:意念平时听从理性的决定,但在催眠状态中理性剥离,催眠师取代了理性下达决定,而人在无法照已被决定好的事作、或既定观念被违反时就会觉得不安、难过。催眠的心理治疗功效也是这样来的。
折叠编辑本段疗法疗程
催眠治疗的疗程一般是1~5次,间曰或三曰一次,三次后每周一次,最多不超过10次,个案治疗每次一个半小时左右,团队在半小时左右,疗后还要加紧个别心理治疗,以消除病因。做前世回溯治疗时间通常会在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之间,目前有记录的最长时间是七个小时。
疗法简介
通过言语暗示或催眠术使病人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然后进行暗示或精神分析来治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患者所具有的可暗示性,以及患者的合作态度及接受治疗的积极性是催眠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折叠编辑本段起源发展
最早施用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是1775年奥地利的麦斯麦(F.A.messmer),他用磁铁作为催眠工具,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Animal magnetism)来解释催眠机理,直到1841年英国外科医师James Braid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折叠编辑本段疗法分类
催眠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法(或自然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就是通过简短的言语或轻柔的抚摸,使对方进入类似睡眠的状态。间接法借助于光亮的小物体或单调低沉的声源,让患者凝视、倾听,或以"催眠物"接触头或四肢,而施治者则在一旁反复暗示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催眠的程度一般分为浅催眠、中度催眠和梦行3级。为了治疗的需要,进入浅催眠即可。此时,可根据患者的病症,用正面而又肯定的语言向他明确指出有关症状定将消失,或进行精神分析,找出其致病的心理根源。治疗后,可及时唤醒患者或暗示患者逐渐醒来。
折叠编辑本段适应症状
催眠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及某些心身疾病,对于有严重机能性色彩的器质性疾病患者,催眠治疗可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
(1)神经症。这是催眠疗法最为适应的病症,包括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等。
(2)心身疾病。催眠治疗不但能消除致病的心理因素,还能使机体病损康复。
(3)性功能障碍。包括男子和女子的性功能障碍。如阳痿、早泄、射精困难、女子性乐缺乏、阴道痉挛等。
(4)儿童行为障碍。包括咬指甲、拔头发、遗尿、口吃等儿童不良行为,儿童退缩行为,儿童多动症,儿童品德问题。
(5)神经系统某些疾患,包括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神经痛、失眠等。
(6)其它适应症。如戒酒、戒烟、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减轻癌和关节炎疼痛,改善机体抵抗力,破坏或消除由于病毒引起的湿疣和其它疾病。
【暗示催眠治疗适应症】
心理应激: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压力造成的心理紧张、焦虑、抑郁。催眠下暗示作用,主要是通过良性言语暗示,帮肋放松、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使受试者提高对应激因素的认知,学会应付应激的正确方法使其重新适应社会。对各种神经症、精神病及心身疾病如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都有较好的效果。各种疼痛性疾病如腰背痛、关节痛、偏头痛、痛经、癌痛的治疗可谓是一枝独秀。此外,对治疗男女性功能障碍、青春期焦虑症,解决学习问题及儿童的口吃、遗尿、行为问题也毫不逊色。对戒酒、戒烟,尤其是自我催眠下的戒烟,更是功不可没。
催眠治疗在精神科及其它学科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其主要适应于神经症,以及胃溃疡、结肠炎、高血压、慢性哮喘、冠状动脉机能不足、癔病、疑病、恐怖病等身心疾病。此外,还可作为镇痛手段,在"催眠麻醉"下施行外科手术。催眠治疗另有催眠药物治疗、催眠曲治疗和催眠音乐治疗。
折叠编辑本段具体操作
发展
从1775年奥地利医生麦斯默(Mesmer,E·A)使用催眠术并运用于医疗到,催眠疗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像英国医生布雷德(J·Braid)、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以及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等,都对催眠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催眠状态下,由于人的大脑皮层高度抑制过去的经验被封锁,对新刺激的鉴别判断力大大降低,从而使当作刺激物而被应用的暗示,具有几乎不可克服的巨大力量。催眠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催眠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向求治者说明催眠的性质和要求,把治疗的目的和步骤讲清楚,以取得求治者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要测试求治者的受暗示性程度。这两点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尤其是后者,是决定催眠疗法疗效好坏的关键。受暗示程度低或不受暗示者,一般不宜进行催眠治疗。测试受暗示性高低的方法很多,现介绍4种:
(1)测嗅觉 用事先备好的3个装有清水的试管,请求治者分辨哪个装的是清水,哪个装的是淡醋,哪个装的是稀酒精。分辨不出得0分,辨别出后两种中的一种得1分,辨别出后两种的得2分。
(2)测平衡功能 令求治者面墙而立,双目轻闭,平静呼吸两分钟后,施治者用低沉语调缓慢地说:"你是否开始感到有些前后(或左右)摇晃,你要集中注意力,尽力体验我的感觉,是否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停顿30秒,重复问3次后,要求求治者回答或观察求治者,如未感到摇晃者得0分,轻微摇晃者得1分,明显摇晃者得2分。
(3)测记忆力 令求治者看一幅彩色画,画面画的是一个房间内有一扇窗户,蓝色的窗帘和两把椅子。30秒后拿走彩色画。问:"房间里有3把还是4把椅子?""窗帘是什么颜色,浅绿色还是淡紫色?""房间有2扇还是3扇窗户?"若回答与问话一致,则具暗示性,每一问得1分;若回答与画面一致则得0分。此项测试的得分为0~3分。
(4)测视觉分辨力 在白纸上画两个直径均为4厘米、间距为8厘米的大圆圈,圆圈中分别写12与14两个数字。要求治者回答哪个圆圈大。若回答一样大得0分,若回答其中之一大者得1分。通过四项测查,求治者可得0~8分,分数愈高表示求治者暗示性愈强,被催眠的可能性就愈大。
催眠的方式、方法
催眠的方式可分为集体催眠、个别催眠和自我催眠。集体催眠就是让病情相似、年龄相近的几个或10多人一起进行催眠,其优点是既可同时治疗多人,又可消除求治者的孤单感和恐惧心理,还可通过效果好的求治者现身说法,与求治者间的相互暗示、模仿以形成最佳的催眠气氛,增加求治者对催眠效果的信服。个别催眠是施治者面对单个求治者进行的催眠。自我催眠是指在催眠师的指导下,由求治者对自己进行的催眠。求治者在接受暗示性测验后即可进行催眠。催眠一般是在安静、昏暗的房间内进行,施治者最好有助手在场,尤其是对异性催眠时。求治者舒适地坐下或躺下,安静、放松数分钟,然后进行催眠。实践证明,90%以上的人能进入程度不等的催眠状态,30%左右的人可进入深度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受式者心理特征
1、主动性反应减低
2、注意层面趋窄化
3、旧记忆还原现象
4、知觉扭曲与幻觉
5、暗示接受性提高
6、催眠中角色扮演
7、催眠中经验失忆
折叠编辑本段催眠技巧
言语暗示加视觉刺激
此法又称为凝视法,是让被催眠者聚精会神地凝视近前方的某一物体(一光点或一根棒等),数分钟后,施治者便用单调的暗示性语言开始进行暗示。"你的眼睛开始疲倦了……你已睁不开眼了,闭上眼吧……你的手、腿也开始放松了……全身都已放松了,眼皮发沉,头脑也开始模糊了……你要睡了……睡吧……。"如求治者暗示性高,则很快进入催眠状态;如求治者的眼睛未闭合,应重新暗示,并把凝视物*近求治者的眼睛以加强暗示,使两眼皮变得沉重。
言语暗示加听觉刺激
催眠时,让求治者闭目放松,注意倾听节拍器的单调声或水滴声,几分钟后,再给予类似于上述的言语暗示,同时还可以加上数数,如:"一,一股舒服的暖流流遍你全身……,二,你的头脑模糊了……,三你越来越困倦了……,四、……五……。"
言语暗示加皮肤感觉刺激
施治者首先在求治者面前把手洗净、擦干和烤热,然后嘱求治者闭目放松,用手略微接触求治者皮肤表面,从额部、两颊到双手,按同一方向反复地、缓慢地、均匀地慢慢移动,同时配以与上述类似的言语暗示。有时也可不用言语暗示,仅用诱导按摩。这种按摩还以采取不接触到求治者皮肤的方法,只是*双手的移动而引起温热空气波动,给皮肤温热感而达到诱导性催眠按摩的目的。
药物催眠
某些求治者如暗示性低、不合作,可使用2.5%的硫喷妥品或5-10%的阿米妥品0.5克,稀释后,进行静脉缓慢注射,在求治者进入半睡眠状态时,再导入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的表现有强弱、深浅之分。浅度催眠状态的求治者感到浑身倦怠、肌肉松弛、呼吸深缓、无力睁眼,醒后对催眠中发生的事情有回忆能力。中度催眠状态的求治者感到睡意甚浓、四肢僵直,醒后对催眠中发生的事只保留部分记忆。深度催眠状态下的求治者除对施治者的说话有反应外,已基本没有知觉,甚至对针刺刀割也无痛觉,可施行外科手术。一般来说,浅度催眠状态时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最好。这时,可根据求治者的症状,其回忆已遗忘的过去的经历,宣泄其码e在的创伤体验;可以询问其病史、生活和工作的挫折等,为治疗收集资料,可以暗示其做一些动作或讲话,如通过讲话来纠正缄默症;也可以告诉求治者某些症状很快就会消失,等等。例如,一长期失眠的神经衰弱求治者,在催眠状态下对其进行暗示:"你很容易接受催眠,说明你大脑功能良好!催眠已使你轻松、愉快,焦虑紧张状态已经消失,失眠已经治好,你不会再失眠了!以后你每晚9时一定会很快睡熟……直至次晨6时方醒,醒后你会感到精力充沛……你的病已痊愈了。"
治疗结束后,可以及时唤醒求治者,或让其睡完觉后逐渐醒来。一般用这样的指导语:"好了,治疗结束了,你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觉,睡醒后你一定会精神饱满,头脑清醒。"
催眠诱导语示例
催眠诱导语,是催眠师在诱导受试者进入催眠状态时,对受试者所讲的一些暗示性的话。催眠诱导语的内容虽不一定相同,但基本上必须符合三个原则:一、语音平抑;二、语意单调;三、语句重复。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理论
必须指出的是,催眠治疗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与巫医与巫术有严格的区分,切不可视为儿戏,任意滥用。一般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在出于研究和治疗的需要时,并在求治者自愿配合的况下,方可使用。而且催眠疗法除具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点外,也有其缺点。一是并非任何求治者都能成功地接受催眠治疗;二是疗效往往不甚巩固。在使用时必须注意。
催眠项目
催眠状态的深浅可分成:浅度催眠;中度催眠;深度催眠。
超意识催眠沟通与一般催眠有何不同
一般催眠是催眠师利用催眠术与被催眠者的潜意识进行沟通。借由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引发被催眠者的原有但不被觉知的潜能。如果本身没有的潜能则可透过暗示的方式联想模仿出来。譬如设定一个情境,让被催眠者进入,利用情境的情况设定,由催眠者体验。当情境设定是愉快的,被催眠者可将原本的悲伤情绪做转换或释放。这些情绪的转换可以引发被催眠者本身的情绪愈合能力,进而达到催眠师缺省的效果。当被催眠者带者转换的情绪回到现实情况时,遇到类似悲伤的事件时,原有的悲伤情绪将会减低,进而演变成习惯。但是,催眠是有时间效力的。因为这是新加上的情绪习惯,必须常常配合自我催眠的练习,才可能将新加上的行为情绪习惯定型,成为自己真正的习惯。
超意识催眠沟通是结合催眠、深层沟通、NLP为技术基础,融合心理学,超心理学,宇宙实像,灵学,行为分析为沟通理念,借由个案本身困扰已久的事件、情绪、心理、生理反应为探讨的媒介,由催眠沟通师引导个案自己道出过程,并由催眠沟通师引导个案深入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想要表达的意念。引领个案通盘的了解事件始末,借由语法的不同,让个案自己体会在同一个事件上,深层的自我所表达的多种意念及情绪反应。超意识催眠沟通是让个案去了解原本旧有行为习惯的形成原由,并从更超然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为了什么目的,又要如何改善,让个案心甘情愿的用自己提出的新习惯去取代旧有的行为,并愿意持续将新的习惯转成正向的行为。即为由当事者内心去解脱自己原有的束缚。
催眠的理论
实验发现,催眠时的脑波形态与清醒时的相同,因此不支持催眠是睡眠的另一种特殊状态的看法。
下面是三种较重要的理论:
1. 部分退化(partial regression)理论
催眠使受试者思维退化至某种较幼稚的阶段,失去了正常清醒时所具有的控制,落入一种较原始的思维方式,因而凭冲动行事并进行幻想与幻觉的制作(Gill, 1972)。
2.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理论
认为是受试者在催眠者的诱导下过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受试者对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使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但很多学者坚持催眠是意识的另一种状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为即使最合作的受试者也不会同意在不给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3. 意识分离(dissociation in consciousness)理论
希尔加德(Hilgard, 1977)根据实验观察,认为催眠将受试者的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行的分流。第一个分流是受试者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分流是受试者难于察觉、被掩蔽的意识活动,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意识分离是生活中一种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例如长途驾车的人对路上状况作出了一些反应但多不能回忆,就是由于当时意识明显地分离为驾驭汽车与个人思考两部份了。
另台湾有人提出一个很具体的理论。人脑内有一个遍布全意识脑的程序〝我〞,它统合、协调各类意识活动,如意念、幻想、感觉、运动、思考判断(理性)……等等,并监督记忆储存。许多怪异的精神现象(意识状态),其实是起因于某些意识活动的与〝我〞分离。有人能在受催眠者暗示后,意幻剥离并把幻想内容送入感觉区而出现梦境(幻觉),或感觉剥离而对外界刺激没反应(例催眠止痛),或运动剥离而使肌肉不听使唤(若在睡醒时发生则叫〝鬼压床〞),或理性剥离而完全听从催眠师命令,或意念剥离后不受理性控制直接指挥运动区而使身体僵直平放于两个椅子上。命令也可在催眠时被植入意念中而在催眠解除后发生作用,其原理是:意念平时听从理性的决定,但在催眠状态中理性剥离,催眠师取代了理性下达决定,而人在无法照已被决定好的事作、或既定观念被违反时就会觉得不安、难过。催眠的心理治疗功效也是这样来的。
折叠编辑本段疗法疗程
催眠治疗的疗程一般是1~5次,间曰或三曰一次,三次后每周一次,最多不超过10次,个案治疗每次一个半小时左右,团队在半小时左右,疗后还要加紧个别心理治疗,以消除病因。做前世回溯治疗时间通常会在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之间,目前有记录的最长时间是七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