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莽

增加 7,71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高莽(1926年-2017年10月6日 ),笔名乌兰汗,1926年生于哈尔滨,长期在各级中苏友好协会及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翻译、编辑、俄苏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与对外友好活动;同时从事文学与美术创作。2013年11月,高莽凭借译作阿赫玛托娃的叙事诗《安魂曲》,获得了“俄罗斯-新世纪”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最佳中文翻译奖。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高莽| 圖像 = [[File:高莽.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xinmin.cn/xmwb/2017/10/NEM1_20171029_C0322152228_A801408.jpg 原图链接]]]}}高莽(1926年-2017年10月6日 ),笔名[[乌兰汗]],1926年生于哈尔滨,长期在各级中苏友好协会及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翻译、编辑、俄苏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与对外友好活动;同时从事文学与美术创作。2013年11月,高莽凭借译作阿赫玛托娃的叙事诗《安魂曲》,获得了“俄罗斯-新世纪”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最佳中文翻译奖。 2017年10月6日,翻译家高莽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ref>[[91岁翻译家高莽去世,一生执着于俄罗斯文学]]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7-10-07]</ref>=人物生平= <ref>[[高莽的俄罗斯情缘]] .光明网.2011-11-03[引用日期2013-09-03]</ref>1933—1943年,在[[哈尔滨市]]上学。 1943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基督教青年会]]。 1943年在哈尔滨《[[大北新报]]》上发表第一篇译文——图格涅夫的散文诗。 1945年后历任[[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翻译、编辑,[[东北中苏友好协会]]翻译科长、编辑,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联络部干事。 1947年翻译苏联作家班达连柯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剧本《[[保尔·柯察金]]》,曾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 1949年调沈阳市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在《[[东北画报]]》上发表译作短篇小说《[[永不掉队]]》(原作者乌克兰作家冈察尔),曾收入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 1954年调(北京)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联络部及《[[友好报]]》工作。其间曾多次随中国作家、美术家等赴苏联及东欧国家访问或出席会议。 1962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世界文学]]》杂志编辑部。 1964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1983年与1987年应苏联作家协会邀请,前往莫斯科出席第六次与第七次苏联文学翻译家国际会议。苏联作家协会因其多年有效地从事文学翻译活动,授予奖状。 1989年离休前。 1997年俄罗斯作协吸收他为名誉会员,同年[[俄罗斯总统]]因其对中苏中俄文学艺术交流的贡献而授予“友谊”勋章。 1999年获中俄友协颁发的“[[中俄友好纪念奖章]]”和俄中友协颁发的“俄中友谊纪念章”,同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 2004年11月被[[中国译协表彰为资深翻译]]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俄友好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俄友好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会员,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俄罗斯作家协会名誉会员,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荣誉院士,《[[世界文学]]》杂志主编、编审。 =人物逝世=2017年10月6日晚,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画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高莽先生离世,享年91岁。<ref>[[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画家高莽先生逝世]]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7-10-07]</ref>=著名作品= 著有《[[久违了,莫斯科!]]》、《[[枯立木]]》、《[[圣山行]]》、《[[俄罗斯美术随笔]]》等随笔集。译作(均译自俄文)有:苏联作家冈察尔短篇小说集,帕斯捷尔纳克三问题自传《[[人与事]]》,卡达耶夫《[[团队之子]]》,葛利古里斯《[[粘土与瓷器]]》,卡哈尔《[[绣花丝巾]]》,科涅楚克《[[翅膀]]》,[苏]马雅可夫斯基《[[臭虫]]》、《[[澡堂]]》,[苏]阿菲诺根诺夫《[[亲骨肉]]》,格列勃涅夫等《[[卡尔·马克思青年时代]]》(电视连续剧);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舍甫琴柯]]、[[布宁]]、[[叶赛宁]]、[[阿赫马托娃]]、[[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坦姆]]、[[特瓦尔多夫斯基]]、[[德鲁尼娜]]、[[沃兹涅先斯基]]、[[叶夫图申科]]、[[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卡扎克瓦]]等诗人的诗作。绘画作品《[[巴金和他的老师们]]》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所画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的肖像为外国文学馆或纪念馆收藏。=人物特写= <ref>[[回忆中不能或缺的人——怀念钱钟书老先生]] .中国文联网.2010-11-12[引用日期2013-09-03]</ref>高莽出生在哈尔滨,1933年进入一座教会学校,同学中以俄罗斯人居多,老师也是用俄语讲课。每天放学回家他都哭,因为听不懂别人说话,憋得难受。但是在一群讲俄语的孩子中成长,高莽总算掌握了第二种语言。他的功课不怎么样,好玩好闹,所有的球都爱打。高莽很早喜欢画画,也学过油画。虽然老师们只是简单地教初步知识,他还是有点小聪明,有悟性,掌握了些绘画的基础本领。1937年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班主任让他临摹了一幅[[普希金]]的肖像。这是他的画第一张画被贴了出来,那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希望将来有一天画一个我心目中的普希金。没有想到,实现这个梦想竟花了60年的岁月。 17岁,高莽在当地的《[[大北新报]]》上发表了第一篇译文,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曾是多么美多么鲜的一些玫瑰]]》。他已经在学校读了十年书,爱上了俄罗斯的文学。屠格涅夫那首散文诗写的是他老年在法国生活时回忆过去的日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高莽到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所属的机关报《[[北光日报]]》工作,常常翻译些俄苏的诗歌散文,但他并不愿意从事翻译。他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的哈尔滨长大的,看到奴相十足的“翻译官”,他十分厌恶,觉得翻译是给鬼子当走狗,替统治者做事。可是优美的俄苏文学吸引着他,他就不停地翻译。当时高莽用过至少有七八个笔名,其中一个名字是“何焉”,是在反问自己:“我不喜欢做翻译,为什么还在做?” 1947年,高莽翻译了根据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剧本《[[保尔·柯察金]]》。1956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赖莎来到中国访问,她在全国各地为青年做了多场报告,高莽给她担任口头翻译。赖莎得知我和孙杰的关系,便要和我们单独见一面。1945年日本投降,高莽在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工作,那时只有哈尔滨和大连有中苏友好协会。后来国民党曾占领一段时期,哈尔滨正式解放是在1946年。1949年,哈尔滨市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报找他画几幅漫画配合当时正在开展的反浪费斗争。报纸引证毛主席的话:浪费就是犯罪。他画了7幅,登了4幅。<ref>[[落叶归根(2)]] .搜狐读书[引用日期2013-09-03]</ref>高莽一生离不开三个非凡的女性:母亲、妻子和女儿。母亲给了他生命,教他怎么做人,她是个文盲,但她不允许他坐在报纸或者书本上,不让他破坏带字的东西。她对高莽的教育和影响特别重要;爱人给他以理解,在他最困难时,遭受批判与凌辱时,她成了他安身的海湾,使他有了不“[[自绝于人民]]”的勇气;女儿正在延续高莽的事业,为照顾他和妻子,她放弃了在巴西的工作与优越的生活条件。 2007年高莽完成了肖洛霍夫的画像,请我国专门研究[[肖洛霍夫]]和翻译其作品的前辈[[草婴]]先生题词。他写了四句话:面对静静流淌的顿河,心里翻腾着哥萨克的血泪;通过一个人的悲惨遭遇,控诉[[法西斯]]的滔天罪行。2007年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时,高莽应邀在[[莫斯科]]举办了一个画展,展出40幅肖像画。几十年来高莽获得过苏联和俄罗斯多种勋章、奖章和各种荣誉称号。==参考文献=={{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