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
次編輯
變更
《人间词话》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作于1908~1909年,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ref>[1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87/878cF7xb4j349m8NzHvy1DWVGT7b44kx1TTukUaEAA4qKpUnxV5lfX1-F8EFa9ohJkGtCEQwHyelggKw6S-1nOvA_0bQ0PHB5SpocloQ 人间词话参考资料 .凤凰网.20140516 .2016-04-10] </ref> 王国维以“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高度评价了李煜的词,说它“神秀”,韦庄的词被称为“骨秀”,[[温庭筠]]的词称作“句秀”。
{|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国维还提出,“理想派”与“写实派”常常互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而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艺术境界,则不能断然定为“理想派”或“写实派”。在这种境界里,“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自然与理想熔于一炉,“景”与“情”交融成一体。王国维认为,这是上等的艺术境界,只有大诗人才能创造出这种“意与境浑”的境界。
<p style="text-indent:2em;">王国维还进一步论说文艺创作必有取舍,有主观理想的注入;而虚构或理想,总离不开客观的材料和基本法则。所以,“理想”与“写实”二者的结合有充分的客观根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也有其客观可能性。王国维的见解可谓透彻,精辟。“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虽“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在当时来说,是一种比较卓越的艺术见解。
<p style="text-indent:2em;">王国维还指出,词中所写的形象(境界)不管是素描式地写出来,还是由作者综合印象创造出来,它们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无动于衷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观点,感情来选择,安排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文学艺术中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当然,王国维并没有明确和具体地论说这一点。 <ref>[2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87/54ad0lSe0rQhCRMwZ1Vx3OUXEhBZOerXQP87S3sLdMB79o5oQaoBJxrMPVpDH83xs-7E456DfI66Xttjnont133aM1eg 人间词话参考资料 .中国山东网.2013-01-11 .2014-05-11] <ref> </ref>
== 创作背景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国维生活在中国黑暗的时代,外族入侵,清政府没落崩溃,社会失控,价值体系紊乱,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着剧烈动荡,个体生命在精神上处于迷茫和苦痛。王国维的人生也经历着时代痛苦的洗礼。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回国,他说自己的身体是如此的虚弱,而性格又是如此的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胸臆,自是始决计从事于哲学的研究”。人生问题的困扰使他走向了哲学。在哲学之中他涉足到康德、叔本华哲学,希望通过哲学能够揭示人生的真理,摆脱人生的痛苦与无奈。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1907年,他又感叹:“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对于王国维来说,“可信”与“不可爱”的哲学是以现象界为对象,可以得到确切的实证科学知识,这种知识可信,不过这种知识只是陈述经验事实,并不能满足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所以他觉得不可爱。他追求的是“可爱”与“可信”的统一,这就使他陷入学术界自近代以来形而上学与科学实证的内在紧张,非理性主义与实证主义冲突、对峙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王国维本以为研究哲学可以解决“人生之问题”,从中寻觅人生解脱之途。但事与愿违,倒使王国维陷入了“可爱”与“可信”两难境地的烦闷之中,他不得不放弃哲学的研究,另寻解脱之路。他的学术注意力由哲学移于文学,以期在文学中能够寻觅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与目标。在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身的非功利给他带来了审美的愉悦,于是他撰写了《人间词话》。 [3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的人生态度 金雅,Jin Ya - 《浙江社会科学》- 2009年3期]
== 作品思想 ==
=== 境界说 ===
<p style="text-indent:2em;">《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p style="text-indent:2em;">清朝词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词致力纠正明末词流迂缓淫曼的毛病,崇尚清灵,学习南宋[[姜夔]],[[张炎]]的词,不愿迫近北宋词人,不师秦观,黄庭坚,只学张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纤巧。于是常州派词起而纠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闳约,沉着醇厚,以立意为本,发挥意内言外之旨,主张应有寄托,推崇周邦彦而轻薄姜夔,张炎。这的确使词论前进了一大步。 [2]
== 作品影响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p style="text-indent:2em;">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高中段。 <ref>[4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87/b1b0VVD86BWAABEy2V-EPzkaAFXsCREvtUItnKBGRlYWPsDpqEX7DtdBHnccUOHOJsvhnUXXKly35DGmdHUzRCGl9H-04pnjXtPcaG7zt7UsaLbjy5Y5Dk9pftkmfGuL0U682aPEnhhI8KnNog 人间词话参考资料 .教育部.2020-04-23 ] </ref>
== 作品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朱光潜《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 出版信息 ==
<p style="text-indent:2em;">《人间词话》有两个英语译本:美国学者[[李又安]](Adele Austin Rickett)和台湾学者涂经诒(Ching-ITu)的两个译本。
<p style="text-indent:2em;">王国维·人间词话[M] Adele Austin Rickett英译 张徐芳今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5王国维.人间词话.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p style="text-indent:2em;">王国维·人间词话[M] 涂经诒译 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0 [6王国维.人间词话.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0] 。
== 作者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出生。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ref> [7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687/423c5hdPzhSGQMQnIDmz1jjAw1aQ_fSJyx_OZWN-VOYj59_qZXo5lulEilBTinLBa_t-YAp-nRTNR-HethKiuRqv0B-7cgM 人间词话参考资料 .中国山东网.2013-01-11 .2014-05-11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