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莫愁女

增加 2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版本五 ==
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她刚生下地时,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金雀玉搔头,生来唤莫愁。"(明.张宁)莫愁女生在风波里,行走风浪中,喝着汉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粮,有时随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荡漾的沧浪湖中采菱摘莲,有时随父母进城卖桃,有时在江中、湖里摇艇打桨,有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 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脱的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 [[ 纤纤腰肢 ]] [[ 亭亭玉立 ]] [[ 靥靥酒窝 ]] ,笑缀缨唇;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行动如风送彩云,轻捷飘逸;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莲荷包透佳气,江涛涌玉音,莫愁女得屈原、宋玉的指导、帮助,翻古传高曲,融楚辞乐声,继大琴师刘涓子之后,完成了寡和之典《阳春白雪》的合乐入歌传唱。莫愁女的歌舞声誉传进了楚王宫苑,楚襄王把她征进了宫中作了歌舞姬女,把她的未婚夫东邻王襄哥放逐到了扬州。扬州地面距郢中数先千里之遥,襄哥此放实是生离死别。古《莫愁乐》记述了莫愁女汉江泪别王襄哥的悲痛情景:"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雪浪滔滔的汉江水,流不尽莫愁女的衣愁,她目送载着襄哥的船儿远去,含忿在白雪楼举身奔赴投了汉江。
 莫愁湖如一面明镜,静静地卧于南京城西,一年四季引得游客络绎不绝,而莫愁女的传说更令人神往。那么莫愁女的故事起源于哪里?她与南京莫愁湖又是什么关系?11月12日,扬子金读会举办第五讲,扬子晚报南京新闻编辑部主任杨民仆带领粉丝们免费游览莫愁湖秋景,看菊花展,并详细讲述了莫愁女的前世今生。
实习生 邓小艺
扬子晚报记者 张可 文/摄
 == 莫愁女身世的演变==
上周六上午9点半,莫愁湖西门口会议室里,老杨和专门赶来的30多名粉丝聊起南京人熟悉的莫愁湖。“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这是当年郑板桥对莫愁湖的赞叹,如今的莫愁湖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莫愁湖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老杨介绍,一说是北宋年间就已出现,一说是明代时才出现,老杨分析了出现两种说法的原因。关于莫愁湖,最有名的故事当属莫愁女。老杨介绍,莫愁女最早的传说来自湖北钟祥,由于南朝梁武帝、北宋周邦彦等人诗词的影响;同时因为钟祥有个石城,南京有个石头城,容易混淆,莫愁女渐渐东移,出生地变成了南京。由于南京的知名度超过钟祥,莫愁女就定格在南京了。而且,莫愁女本来是一个农家女子,经过南朝文人的加工,多了金粉胭脂气,演绎出更多的传奇。莫愁湖内除了莫愁女的传说之外,还有朱元璋和徐达的故事,所以历代文人墨客为莫愁湖撰写的对联很多,但有一个特点,大多数题材以“英雄美女”为主。比如流传较广的有清张兆鹿所写的“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清彭玉麟所写的“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此外,民国赵戴文撰写的一副对联则超长,有226字;清末王闿运撰写的对联“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艇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依旧,春来桃李又芳菲”,因语含讥讽,则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被迫修改。
 == 莫愁女的隐喻== 
最后老杨向粉丝们解析,莫愁女的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一、在于莫愁女是古代女性的代表。古代女子身份低下,越是貌美聪慧,可能越是身世坎坷,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莫愁女的传说有几种版本,但无一例外都以悲剧收场,所以在莫愁女身上,文人寄托了对古代女子深深的同情。二、“莫愁”是所有人的心理寄托。文人希望不幸的女子不要愁,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祝福她们有美好的结局;同时也在暗示自己,遇到艰难困苦时也不要愁,能积极开朗,从容面对。这就是莫愁女和莫愁湖的魅力所在。老杨的讲述图文并茂,展示关于莫愁湖重要的诗词和历史典故,粉丝们一边做笔记,一边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讲座中,还放了一首经典的歌曲《莫愁啊莫愁》,并解释了这首歌的由来。不少粉丝纷纷跟着哼唱:“莫愁湖边走,春光满枝头。花儿含羞笑,碧水也温柔。莫愁女前留个影,江山秀美人风流,啊,莫愁;啊 ,莫愁,劝君莫忧愁。”<ref>[http://news.sina.com.cn/o/2016-11-14/doc-ifxxsfip4680991.shtml 莫愁女的故事为什么广为传诵,新浪网 2016-11-14] </ref>
== 区别 ==
人们为了纪念莫愁,便把桃花村改名为莫愁村,把沧浪湖改名为莫愁湖,她系艇登岩的白雪楼下的矶头渡,则称莫愁渡。 "悲莫悲兮分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传说莫愁女其实并没有死,她被汉江渔夫救起,曾寻屈原的踪迹,也找寻过王襄哥,泛艇江湖,足无定踪,真正回到了民间。《莫愁乐》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后世千百代,吟咏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阳春台、白雪楼的诗、词、歌、赋,历历记述了莫愁女的事迹。如唐李商隐诗:"雪中花下与谁其,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唐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谢春悲凉。"宋王之望诗:"沧浪渡口莫愁乡,万倾寒烟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阳。"宋周密《杏花天.赋莫愁》词:"瑞云盘,翠侵妆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阳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日暮石城风急。"明.王世贞诗:"倚鞭白鼻騧,绕渡碧桃花,客程无暇问,先访莫愁家。"清刘泽宏诗:"石城西畔莫愁湖,谁道当年女姓卢?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无。"清李苏《莫愁村看桃花》诗:"南国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长有芳洲,冶魂不许春风歇,散作桃花片片羞。" 诗文共传誉,人地两留芳,正象阳春台、白雪楼、高雅名曲《阳春白雪》与宋玉一样,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与莫愁女一起,千古驰誉,万世名扬。 当年的汉江,紧贴郢中石城而流;当年的莫愁湖,碧波千亩。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江西移离城五里之遥;莫愁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天下郡国利病疏》载:"汉水故道逼近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徙新洪绕沿山湾东,去城弥远。"《钟祥县志.方舆》载:"自有显陵后,明世宗惑于风水之说,堵塞敖口,迫使汉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汉,不复达莫愁湖。"原来跨汉江东西两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开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汉江东岸了。今处于汉江西岸的文集镇,仍保留了楚时旧俗,不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传承了楚国图腾舞蹈《凤凰舞》。莫愁湖,则因围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积约二平方公里、蓄水约一千万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在围垦后的汉江故道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棉纺厂,厂里的姑娘们犹如新一代的莫愁女,正在意气风发地为祖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展现着蓬勃的绰绰风姿。莫愁湖东北一公里即为中国明代十五陵--明显陵,陵中有九曲河与湖相通。年年阳春三月,湖岸桃花开放更盛;夏秋两季,姑娘们则成群结队,于湖中洗濯放歌,采菱摘莲。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风光绮丽,暇日垂钓,其乐无穷。钟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镇建设规划中,将开发莫愁湖公园列为重点项目。未来的莫愁湖,必将水更青、花更艳、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游客、八方嘉宾!
== 越剧剧目 ==
古装剧。张弦(执笔)、张震麟于1963年根据在南京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新编。 写明代永乐年间,中山王徐达的孙子徐澄,爱丫环莫愁才高貌美,向她倾诉了爱慕之情。莫愁为他纯真的感情所感动,以身相许。不料徐澄的祖母老太君已强为孙儿定下丞相之女邱彩云。成亲之夜,新娘从丫环口中得知徐澄与莫愁相爱之隐情,竟伪装贤惠,将莫愁骗到身边,挖去她的双眼,使她郁郁投湖而死。 [[ 徐澄 ]] 忿怒欲狂,亦跳入湖中,酿成一场爱情悲剧 1963 。1963 年由南京市越剧团首演,导演杨颀。竺水招饰徐澄,张玉琴饰莫愁。1984年参加南京市戏曲创作剧目会演,获剧本特别奖、演出一等奖。计大为获导演奖,张海豹获舞台美术奖、道具设计奖、绘景奖,何占豪、王水庚获音乐奖,李兆云获灯光设计奖,王国炎获服装设计奖,王水庚获配器奖。乐队获集体伴奏奖,装置组获布景装置奖。竺小招、赵时莺、陶琪获演员奖,蒋鸿鳌获配角奖。1982年10月—1983年5月,由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戏曲片。 本于1980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豫剧、 [[ 黄梅戏 ]] 等不少剧团移植上演。
== 潮剧曲目 ==
1,3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