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一江春水向東流 (1947年電影)

增加 3,762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一江春水向東流 '''<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一江春水向東流 '''<br><img src="圖片位址" width="280"></center><small>[來源網站網址 圖片來自網站名稱]</small>
|}
《'''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于1947年,分为《八年离乱》和《天亮前后》上下两集。

当年红极一时的明星,如[[白杨 (演员)|白杨]]、[[陶金 (演员)|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等都参加了这部电影的演出。<ref name="張偉2009">{{cite book|author=張偉|title=談影小集——中國現代影壇的塵封一隅|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ofWMPc8uY1gC&pg=PA134|date=2009年11月|publisher=秀威出版| isbn=978-986-221-308-7| pages=134–136}}</ref>

== 故事情节 ==
上海某纱厂女工素芬,在夜校读书时结识教师张忠良,与其结为夫妇。婚后一年,抗战爆发 ,素芬与忠良的孩子出生,取名抗生。忠良参加救护队,奉命随军转移。素芬则和婆婆及孩子回到家乡居住。忠良在南京险遭人枪杀,后又被敌人俘虏,备尝艰辛。家乡沦陷后,忠良的弟弟忠民及其在乡村小学的同事婉华加入了游击队;素芬带着孩子和婆婆逃回上海。素芬来到[[难民]]收容所照管孤儿。忠良逃出日军的关押,辗转抵达重庆,却流落街头,他去求助于在战前已认识的交际花王丽珍,王为忠良在其干爸庞浩公开设的公司里谋得一职。

后忠良与王丽珍同居,成为庞浩公的私人秘书。素芬在上海与婆婆挤在一个残破不堪的晒台阁楼忍受着煎熬。不久,难民收容所因日军强占而结束。素芬与婆婆为生活所迫,随着贫民,顶风去封锁区贩米,被日军发现后被驱入水塘监禁。抗战胜利后,张忠良回到上海,住在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家里, 又与何文艳关系暧昧。这时,素芬为生活所迫,去何家帮佣。一日,何文艳举行家宴,忠良和王丽珍翩然起舞 。当素芬认出忠良时,一阵心酸,失手打落杯盘,四座哗然。素芬从混乱中逃出。翌晨回家,接忠民来信,喜报已与婉华结婚,在根据地工作,并向兄嫂祝福,素芬读信,泣不成声,始把实情禀告婆婆。婆婆愤极,即携素芬母子来找忠良。老母声泪俱下,力劝忠良不应喜新厌旧。此时王丽珍从楼上直冲下来,猛掴忠良耳光,极尽撒泼之能事。忠良慑于淫威,唯唯诺诺,不敢吭声。素芬在绝望中奔至江边,纵身投进了[[黄浦江]]。老母坐在江边号啕痛哭。全剧最终以悲剧结束。

==影片评价==
该片把抗战前后将近十年间的复杂社会生活,浓缩到一个家庭的遭遇之中,形成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以如火如荼的感情,揭示了民族危难关头,整个社会处于纷繁动乱之中,强烈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正义呐喊。

该片将中国古典小说、诗歌、戏曲、绘画等艺术的表现技巧,融汇于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中,创造了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风格。该片是对抗战前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思,是战后中国电影的重要内容。它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为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让人们去清醒地认识,这究竟是为什么。(南方网评)

== 主要角色 ==
* 素芬:[[白杨 (演员)|白杨]]飾
* 張忠良:[[陶金 (演员)|陶金]]飾
* 王麗珍:[[舒绣文]]飾
* 何文艷:[[上官云珠]]飾
* 張忠民:[[高正]]飾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87 電影]]
51,4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