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河邊春夢

增加 3,990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河邊春夢'''<br><img src="https://www.tintinpiano.com/piano_not…”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河邊春夢'''<br><img src="https://www.tintinpiano.com/piano_note/img/5ca2b374a1300eba772ea61d71713e83.pdf_1.pn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tintinpiano.com/sheetmusic/84574?lang=tw 圖片來自tintinpiano]</small>
|}
《'''河邊春夢'''》([[台灣閩南語]]:Hô-pinn Tshun-bāng)為知名[[臺灣閩南語]]歌曲,作曲作詞者為[[周添旺]]。

因為歌曲作於1934年的[[台灣日治時期]],演唱者為[[日本人]][[松原靜韻]],此間的「河」係指[[淡水河]]。

河邊春夢隨後由周添旺所屬[[古倫美亞唱片]](現稱『[[哥倫比亞唱片]]』)製播成台語唱片,不過因日籍歌手不熟台語,咬字不清,該歌曲並未受到矚目。

==緣起==
1933年,因《[[月夜愁]]》流行成名的周添旺,以24歲年紀,進入哥倫比亞唱片會社,擔任企劃製作,但是仍持續詞曲創作。因為時值日治時期,為符合社會需求,《河邊春夢》除了製作台語版外,也以日文版面世。而名為《新夜花》的日語版與台語版的河邊春夢皆由日籍歌手-{松}-原·靜韻演唱。<ref>另有,台語與日語兩版本分由松原及靜韻兩日籍歌手演唱的說法。</ref> 

==十三號水門命案==

《'''河邊春夢'''》雖早在1934年出品問世,但是真正流行卻是在於日治時期結束後的1950年代,而讓河邊春夢真正廣為人知的,是一部描述真實社會案件的同名電影。

1950年1月13日,[[台灣廣播電台]]播音員[[陳素卿]]於淡水河十三號水門偕已婚男友同事[[張白帆]]殉情自殺,後僅陳女自殺身亡。因為《[[中央日報]]》刊載死者留下「文情並茂」遺書,因此引起包含[[台大]]校長[[傅斯年]]。

後該案被《[[台灣新生報]]》記者[[沈嫄璋]]揭穿是他殺<ref name="管仁健">{{cite book |author=管仁健|chapter=〈台灣烏龍版的「少女殉情記」〉|title=《你不知道的台灣.影視秘辛》|date=2013-05-01|publisher=文經社|location=台灣|language=zh-tw|isbn=9789576636929}}</ref>。

約略同時期,敘述上述「淡水河十三號水門」社會案件;並以台語歌曲《河邊春夢》為主題曲的同名電影上映,於台灣頗為賣座。<ref>因台語電影尚未出現,因此應為國語電影、默片、廈語片或其他片種。</ref>至此,《河邊春夢》一曲才藉由社會案件與電影媒體於[[台灣]]盛為流行。

另外,頗為流行的《河邊春夢》,除了原唱者靜韻之外,數十年來翻唱者眾。較知名者有[[紀露霞]]、[[文夏]]、[[郭金發]]、[[王識賢]]、[[秀蘭瑪雅]]等。而與《河邊春夢》歌曲相關的翻拍電影與電視劇集也常見。例如,1964年就翻拍過兩回[[台語電影]]。

==背景==
以台灣北部最大河川淡水河為創作標的的《河邊春夢》,詞曲內容主要敘述民風保守下,男女愛意無法表達的鬱悶心情。該曲除特有的[[台灣小調]]曲式外,也以四段歌詞與四種完全不同韻腳,闡述於淡水河邊,因為河水湍急引發的哀怨。其中歌詞中「目睭看橋頂」的橋頂,就是[[台北大橋]],而第四段歌詞的「淡水無崁蓋」<ref>即「淡水河沒有加蓋」,見{{cite web |url=http://web.pu.edu.tw/~folktw/proverb/proverb_a10.htm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7-07-06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107101543/http://web.pu.edu.tw/~folktw/proverb/proverb_a10.htm |archivedate=2007-11-07 }}</ref>一句,則暗指當時台北地區,頗多為情所困年輕人跳淡水河自殺的情景。

雖然鼓勵自殺的第四段歌詞,後來於1950年代重唱階段,遭原作者周添旺刪除,但至今與[[自殺]]相關的「淡水河無崁蓋」一詞,仍為台灣常見的俗語。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87 電影]]
47,9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