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单色釉

增加 5,257 位元組, 4 年前
[[File:单色釉.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单色釉&did=141 原图链接][http://feicui168.com/ciqitaoyi/news123699.html laizi 东方红]]]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

== 基本内容 ==
 指单一的色釉。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色泽。

== 单色釉花瓶 ==
单色釉花瓶[1]从外观上来看,色泽艳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首都北京圆满落幕。此次APEC会议中,景德镇陶瓷可谓大放异彩。从气势恢宏的主会议厅艺术瓷,到颐和安缦酒店内的金秋颐和餐具,再到参会领导人餐桌上的餐具、会晤室的茶具,景德镇精美陶瓷都成为亮丽风景,以唯美的陶瓷文化艺术华丽地绽放在与会嘉宾面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APCE会议的召开,可以说在无形之中给景德镇瓷器做了一次面向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幸运女神的眷顾,让景德镇瓷器的销量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幅的攀升。而这对于做瓷器销售生意的杨先生来说,感受最为明显。

单色釉的种类和特点

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3402986 感悟单色釉,最极致的“釉”惑!]知乎</ref>


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瓶

委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宋瓷中官、哥、汝、龙泉、越窑、耀州窑等都烧出了不同程度的青釉。青色釉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等。

黑釉:釉面呈黑色,主要色剂为氧化铁和少量的锰、钴、铜。黑釉在南方从汉代开始,北方从唐代开始烧制,清代康熙年间,又发明了乌金釉,通体乌黑,亮处闪金光。黑色釉有黑彩、墨彩、乌金等。

郎窑红釉观音尊<ref>[https://wenwen.sogou.com/z/q710519093.htm 如何鉴别单色釉瓷器?]搜狗问问</ref>


 绿釉:以铜色为着色剂,以铅作为化合物的助溶剂,低温烧成。宋代瓷器上的绿釉多为较深的青绿色,明代正德时期的孔雀绿很突出,明中期出现了瓜皮绿,水绿色是康熙时期杰出的彩釉,康熙三彩和五彩中常用此釉色。

白釉:釉内含铁少,高温烧成,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

红釉:主要以铜为着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娃娃脸”等。

黄釉: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也称铁黄,分高温和低温两种烧制方法。黄色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

清乾隆蓝釉天球瓶

蓝釉:蓝色釉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等。最初的低温釉出现于唐三彩当中,到了元代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代宣德的蓝釉主要有宝石蓝、祭蓝等。

紫色釉:紫色釉有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等。其中最著名的茄皮紫是在明代中期出现的,以后历朝历代均有烧造。

杨先生,一位地道的江西景德镇人,从小在景德镇长大,让他对家乡的瓷器充满了感情。2014年杨先生专门开了一家经营瓷器的网店,店名为“祥物居”。“走进”杨先生的网店,瞬间就会被各式各样的瓷器所吸引。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明净剔透的青花玲珑瓷、五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幽静雅致的青花影青瓷、古朴清丽的古彩瓷、万紫千红的新彩瓷、明丽隽秀的窑彩瓷…… 种类之多,超出想象。

  在这众多的瓷器品当中,杨先生将最中意的一件单色釉花瓶指给笔者看。品相确实不一般,与其他种类的瓷器相比,这件单色釉瓷形态清雅、用色单纯,既没有复杂的图案纹饰,也没有丰富的色彩搭配,但是却具一种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据杨先生讲,繁盛于宋代的单色釉一直被认为是瓷器中雅文化的代表,彰显着宋朝追求简约美的文化内涵。明清以来,瓷器的审美方向逐渐趋向艳丽繁复的青花瓷、彩瓷一类,单色釉一度颇受冷遇。不过,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时代,单色釉清素淡雅的韵味,又一次与现今社会追求极简生活方式的潮流不谋而合,因此,在未来的收藏市场中,相信单色釉这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藏友的青睐。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2,6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