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13
次編輯
變更
记承天寺夜游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记承天寺夜游2.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034970a304e251fc4608f5daf86c9177e3e53fb?x-bce-process=image/crop,x_0,y_28,w_640,h_421/wat…”
[[File:记承天寺夜游2.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4034970a304e251fc4608f5daf86c9177e3e53fb?x-bce-process=image/crop,x_0,y_28,w_640,h_421/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B0%E6%89%BF%E5%A4%A9%E5%AF%BA%E5%A4%9C%E6%B8%B8/9503357?fr=aladd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作品名称:记承天寺夜游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东坡志林]]》
*文学体裁:散文
*作 者:苏轼
==作者简介==
[[File:苏辄1.pn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bd162d9f2d3572c236041f68713632762d0c31e?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5Mg==,g_7,xp_5,yp_5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B0%E6%89%BF%E5%A4%A9%E5%AF%BA%E5%A4%9C%E6%B8%B8/9503357?fr=aladd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f>[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2-1473]</ref>
==作品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⑵,解衣欲睡,月色入户⑶,欣然起行⑷。念无与为乐者⑸,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⑹。怀民亦未寝⑺,相与步于中庭⑻。庭下如积水空明⑼,水中藻荇交横⑽,盖竹柏影也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⑵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⑶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⑷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行:散步。
⑸念:考虑,想到。
⑹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⑺寝:睡,卧。
⑻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⑼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⑽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⑾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⑿但:只是。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ref>[唐满光.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02-103]</ref>
===白话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503357/7db03cJNhr1YV-gIWS4fuxAHW5LfZmrMOmKqh7lj4YmtLDe73irx_I1OtKeFimZUBwGixCc_m68kTqGz7_TTxD9crXSAl1uF4T3Rz1MNSXHCkChs-GB4UTmriVdmjVsaqRTYwWOh5H_93eG2lo2Zfw 古典诗词鉴赏《记承天寺夜游》 .福建基础教育网.2013-04-15,引用日期2013-10-27] </ref>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文章开头在点明事件时间后,即写月色,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月色入户”中“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是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亦”字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怀相似;对方的“未寝”也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短短三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是从松柏倒影来烘托;。两句之间,又有正面与侧面描写之分,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个透明的梦。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正当读者恍惚迷惘之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使读者恍然大悟。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文章中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语言精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毫无修饰,却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名家点评==
中国杜甫研究会原会长霍松林:这篇文章只有八十四字,从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无从划分段落。<ref>[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373-1375]</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作品名称:记承天寺夜游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东坡志林]]》
*文学体裁:散文
*作 者:苏轼
==作者简介==
[[File:苏辄1.pn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bd162d9f2d3572c236041f68713632762d0c31e?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5Mg==,g_7,xp_5,yp_5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B0%E6%89%BF%E5%A4%A9%E5%AF%BA%E5%A4%9C%E6%B8%B8/9503357?fr=aladdin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f>[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2-1473]</ref>
==作品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⑵,解衣欲睡,月色入户⑶,欣然起行⑷。念无与为乐者⑸,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⑹。怀民亦未寝⑺,相与步于中庭⑻。庭下如积水空明⑼,水中藻荇交横⑽,盖竹柏影也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⑵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⑶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⑷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行:散步。
⑸念:考虑,想到。
⑹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⑺寝:睡,卧。
⑻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⑼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⑽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⑾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⑿但:只是。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ref>[唐满光.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02-103]</ref>
===白话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9503357/7db03cJNhr1YV-gIWS4fuxAHW5LfZmrMOmKqh7lj4YmtLDe73irx_I1OtKeFimZUBwGixCc_m68kTqGz7_TTxD9crXSAl1uF4T3Rz1MNSXHCkChs-GB4UTmriVdmjVsaqRTYwWOh5H_93eG2lo2Zfw 古典诗词鉴赏《记承天寺夜游》 .福建基础教育网.2013-04-15,引用日期2013-10-27] </ref>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文章开头在点明事件时间后,即写月色,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月色入户”中“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
“欣然起行”是作者的反应;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一个被朝廷所贬谪的“罪人”,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四字写出了作者的喜悦和兴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是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及其友情之深厚。“亦”字写出这一对朋友情怀相似;对方的“未寝”也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短短三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是从松柏倒影来烘托;。两句之间,又有正面与侧面描写之分,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个透明的梦。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正当读者恍惚迷惘之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使读者恍然大悟。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最后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文章中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么字眼儿。点明日期,是笔记体游记所必须的,“月色入户”与“欣然起行”互为因果,寥寥数字,语言精练。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毫无修饰,却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接着,作者笔锋陡转,连发二问,既亲切自然,富于韵律,又拓展时空,发人思绪。
这“美”来自结尾的“精”。从文章结构看,结句属“合”,就此打住。从语意上看,它包蕴丰富。“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是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的,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却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也不愿做一个“闲人”。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游记以真情实感为依托,信笔写来,起于当起,止于当止,犹如行云流水,于无技巧中见技巧,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名家点评==
中国杜甫研究会原会长霍松林:这篇文章只有八十四字,从胸中自然流出。“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无从划分段落。<ref>[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373-1375]</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