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粘虫

增加 47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昆虫名,为鳞翅目, [[ 夜蛾科 ]] 。在中国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各地。寄主于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 [[ 豆类 ]] 、蔬菜等16科104种以上植物。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 [[ 杂食性 ]] 、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2012年8月14日,全国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危害程度近十年最重。
=='''基本信息'''==
=='''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世代数中国各地不一,从北至南世代数为:东北、内蒙古年生2-3代,华北中南部3-4代,江苏 [[ 淮河流 域4域]]4-5代, [[ 长江流 域5域]]5-6代,华南6-8代。
初孵幼虫腹足未全发育,所以行走如尺蠖;初龄幼虫仅能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3龄后可蚕食叶片成缺刻,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在根际表土1-3cm做土室化蛹。发育起点温度:卵13.1土1℃,幼虫7.7土1.3℃,蛹12.0土0.5℃,成虫产卵9.0土0.8℃;整个生活史为9.6土1℃。有效发育积温:卵期4.3日度,幼虫期402.1日度,蛹期121.0日度,成虫产卵111日度;整个生活史为685.2日度。
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且发生量多时色较深。头部有明显的网状纹和"凸"形纹。体表有5条纵纹,背中线白色,半夜 [[ ]] 尾产卵,黎明时寻找隐蔽场所。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趋向黄枯叶片。在麦田喜把卵产在麦株基部枯黄叶片叶尖处折缝里;在稻田多把卵产在中上部半枯黄的叶尖上,着卵枯叶纵卷成条状。每个卵块一般20-40粒,成条状或重叠,多者达200-300粒,每雌一生产卵1000-2000粒。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麦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或把穗头咬断,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畏光,晴天白昼潜伏在麦根处土缝中,傍晚后或阴天爬到植株上为害,幼虫发生量大食料缺乏时,常成群迁移到附近地块继续为害,老熟幼虫入土化蛹。适宜该虫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85%。产卵适温19-22℃,适宜相对湿度为90%左右,气温低于15℃ 或高于25℃,产卵明显减少,气温高于35℃即不能产卵。湿度直接影响初孵幼虫存活率的高低。该虫成虫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遇有蜜源丰富,产卵量高;幼虫取食禾本科植物的发育快,羽化的成虫产卵量高。成虫喜在茂密的田块产卵,生产上长势好的小麦、粟、水稻田、生长茂密的密植田及多肥、灌溉好的田块,利于该虫大发生。天敌主要有步行甲、 [[ 蛙类 ]] 、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粘虫在我国各地一年发生的代数不同,在安徽每年可发生四至五代,但仅第一代幼虫发生数量大。第一代幼虫在4-5月份发生,主要危害小麦,以后各代的发生量很小,秋季有少量危害水稻。在安徽,越冬代成虫盛期再3月中旬至4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三龄幼虫盛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
=='''种群分布'''==
粘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度一带。在33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在湖南、江西、浙江一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在广东、福建南部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北方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成虫产卵于叶尖或嫩叶、心叶皱缝间,常使叶片成纵卷。<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2334902479987129&wfr=spider&for=pc 种植谷子,易发生粘虫危害,要如何防治呢? ]</ref>
在全国出现大规模爆发,2012年8月上中旬,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地区爆发成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河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山西等8省市,发生粘虫已超过5000万亩,对农业影响巨大,13年同样爆发部分省市同样大面积爆发,相关详细还可以查询粘虫爆发(百度)。
食料条件的影响:成虫必须取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卵巢才能发育成熟并正常产卵。粘虫幼虫食禾本科植物时发育快、虫体重,羽化后产卵量大;食小蓟和苜蓿的幼虫发育慢,羽化为成虫不能产卵。
栽培技术的影响:成虫喜在潮湿、作物生长茂密的地块产卵,田间杂草丛生的地块产卵也多,因此,在密植、多肥、灌溉条件好、生长繁茂的小麦、谷子、水稻田或荒草多的玉米、 [[ 高粱 ]] 地里粘虫发生较多。
天敌的影响:粘虫的天敌较多,有蛙类、蚂蚁、步行虫、蜘蛛、草蛉、粘虫绒茧蜂,粘虫确须寄生蝇、索线虫及粘虫 [[ 白星 ]] 蜂姬等。
=='''防治方法'''==
*方法介绍
(1)生物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夜蛾科)其成虫交配产卵前需要采食以补充能量的生物习性,采用具有其成虫喜欢气味配比出来的诱饵,配合少量杀虫剂进行生物诱杀。可以减少90%以上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大量诱杀成虫可以大大减少落卵量及幼虫危害。只需80-100米左右喷洒一行,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同时减少化学农药对食品以及环境的影响。<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3537816729076359&wfr=spider&for=pc 粘虫与蚜虫是怎么危害小麦的,如何防治 ]</ref>
(2)物理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上产卵习性,在麦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每亩(667㎡)60-100个,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此外也可用糖醋盆、黑光灯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
=='''相关新闻'''==
受异常气候影响,当前部分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呈加重发生态势,东北和华北北部玉米产区粘虫暴发危害,南方稻区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也偏重发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监测,加大防控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坚决打赢秋季病虫防控攻坚战,全力夺取秋粮丰收。<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284191942588825&wfr=spider&for=pc 秋粘虫究竟是何许虫也? ]</ref> 
2012年入夏后,气候极端异常,病虫害偏重发生,特别是粘虫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地暴发危害。截至8月14日,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发生面积之大、危害程度之重是近十年最重的。同时,南方中晚稻和东北一季稻区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程度也重于常年,已累计发生3亿亩次。东北春玉米正处于抽雄至灌浆期,华北地区玉米正处于抽穗扬花期,南方中晚稻正处于分蘖拔节至抽穗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防控的重要时期。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对夺取秋粮丰收至关重要。
=='''参考消息'''==
{{Reflist}}{{Reflist}}{{Reflist}}
3,4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