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伯荣

增加 2,90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黄伯荣1922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今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那洋村。1951年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因高等院校专业合并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讲师。1958年至1987年,响应支援西北号召,先后任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兰州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是西北地区现代汉语学科建设的奠基人。1987年后任青岛大学中文系教授。生前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曾任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顾问、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顾问、全国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3年5月12日凌晨2时40分,中大本《现代汉语》第一主编、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黄伯荣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黄伯荣先生的逝世是我国语言学界的巨大损失。对黄伯荣先生的逝世,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ref>[2http://news2.sysu.edu.cn/news01/134203.htm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黄伯荣先生病逝]</ref>
== 个人研究 ==
他和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自1978年出版以来,再版8次,总发行600多万册,创造了教材界奇迹。其中,第八版由黄伯荣师徒三代共同编纂,被传为佳话
== 生前轶事 ==
晚年的黄伯荣先生,一直关注着《现代汉语》教材教学的新动向,他不满足于现有教材的质量,希望打破30多年旧框架的限制,在教材编写方面做出改变。据了解,我国高校推行课程改革以来,学时普遍减少,当时流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几乎没有一本可以在规定课时内讲完,有的又因内容陈旧而不便使用。
 
2008年5月,已86岁高龄的黄伯荣先生带领中山大学及相关院校的20位教师,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耗时三年编写出了《现代汉语》(中大本)。新版本的《现代汉语》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新版本的篇幅较小,但必要的内容和分量并不因此而削弱,黄先生管这叫"瘦身不瘦脑"。编写人员中除了黄伯荣先生的弟子,还有他的徒孙,可谓师徒三代人共同完成的著作。
 
退休后,黄伯荣先生长居家乡广东阳江,为了配合教材的编写工作,86岁的他又学习了很多新技术,他用相机拍下自己的手稿,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身在广州的其他编写成员。现编写团队仍保留着上百封与黄伯荣的两地信件。在编写期间,虽然已近90岁高龄,但仍然每天12点睡觉,4点就起床工作。
 
"他不是挂名主编,是真的参与教材的编写",中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李炜说,他认真到极致,甚至会对教材例句是用"秋天来了"还是"春天来了"都再三斟酌。
 
黄伯荣临终前,李炜与同事来到阳江看望老师,并带去了新出版的中大本《现代汉语》的课后习题答案,这也是这套教材首个出版周期的收尾工程。黄伯荣看到教材,情绪很是激动,尽管已无法准确发声,仍不断地叫着李炜的名字。
 
李炜感慨地说:"他是一位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甘坐冷板凳。主编了几十年,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是真正的君子。他的研究以现代汉语开始,以现代汉语结束,从没跑过题。"<ref>[http://news2.sysu.edu.cn/news01/134203.htm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黄伯荣先生病逝]</ref>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傅雨贤回忆起《现代汉语》出版时的一个小故事,在《现代汉语》的编写大会上,黄伯荣先生被选为主编,廖序东先生被选为副主编。黄伯荣先生一直尊重年长自己7岁的廖先生,又是编纂组中唯一一位教授,所以1979年春交稿给出版社时,他悄悄地去掉了廖先生副主编的"副"字,最终教材变为二人共同主编。
 
== 社会追忆 ==
语言学大师,望重德高,北国俊贤知泰斗;
 
康乐园校友,情深义厚,南天桃李失春阳。
 
--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教授撰[2]
 
== 参考资料 ==
5,3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