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8
次編輯
變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categ.org:+230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中文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出 处《道德经》第二章 作者 老子朝 代春秋战国时期学术范围哲学
[[File:F3d3572c11dfa9ec54f526f064d0f703908fc17a.jpg|缩略图|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f3d3572c11dfa9ec54f526f064d0f703908fc17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f3d3572c11dfa9ec54f526f064d0f703908fc17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图片来源百度]]]
==注解==
[1]斯:连词,就。已:通咦yí,叹词,表示惊讶,放在全文意义上是告诫:美与丑、善与恶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拿现代哲学观点来解译就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的”(提示:古书多通假字,解读的难度大,分岐也多,错解一个字,便文意皆非,因此要上下文相联系,有时还要结合全书的一些章节甚至引用现代文献)。[2]生:产生、发生。[3]成:形成、完成。[4]形:对照的意思。[5]倾:依附。[6]和:应和、调和。和谐[7]随:跟随、随顺。[8]是以:因此。[9]圣人:有道、得道之人。处:chǔ,决定,决断;在此文表示处置:如何看待处理“无为之事”的理念,才引出了下文“万物作焉而不辞.不有.不恃.弗居”态度,拿现代哲学观点来解译就是正确处置“无为之事”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对待(提示:解读古书,必须要上下文相联系,有时还要结合全书的一些章节,要分析字、词、句、语的特定含义)。[10]不言:不发号施令、不只用政令。[11]作:兴起。[12]始:施加。[13]有:占有。[14]恃:依赖。[15]居:居功夸耀。[16]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17]去:离开、丢失。
==译文==
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是美的,这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晓善的事物是善的,这就显露出恶来了。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生,难和易因由互相对立而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倾倚,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前和 <ref>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97929/9b8axYWSTcMcLEL28v9I7hRkQzrxTGfjOT90XGJdJXSTnl2yIrZHNiWD-mJAhzHdppSlTQ9apFygVowfv-enbEwRBDDxF_QMm6C-FXGhvQ | 是何年,引用日期2012-11-18] </ref> 后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顺序。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顺应自然施行教化。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干预,万物生成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凭借以自大;成就大事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不会失掉功业。
==解读==
美之为美:即美之所以是美。这是说美的定义,或美的标准。同理,善之为善说的是善的标准。
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这里美和恶、善和不善的定义,是符合肯定即否定这一关系。天下的人明白美的定义,实际上是对美设定了标准,但不论是何种渠道产生的美的标准,主观的还是被动的,在你设定美的同时,等于宣称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就是不美,就是丑。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97929/3222Nl7lB2cO8cGRfanXYy9bB-d9wRUtdPHX-HWMw2kVcqdf7wYwNutVHCCs4v5PHqVOoUOC2p1FxJq3uediztwf8_EwBGE | 搜狐网.2019-08-31,引用日期2020-07-19] </ref>
更深层次的看待美善这类司空见惯的概念,人们总是单向度的赞美善,打击恶,却不知美背后隐藏了丑,善背后隐藏了恶。“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49章)世人恰恰相反,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恶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不信之。
世人对自己的善恶美丑标准深信不疑,但这不符合玄同妙理。赞美善人,抛弃恶人。这是小善,不是大善。所以,老子赞美的是大善大美。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美才是大美,不居功的玄德才是大善。老子这里赞美的不是世人的小美小善。老子告诉世人,世俗的美与善没有真正摆脱丑与恶。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97929/89acX2tWs0PEyx_cSosxzF2S6EvVzvukwjOBvp-g1c1ok6med5w9nO-xHBnl915uful42Ea5IhSLT_WcDIHINxUinXw | 知乎.2019-06-14[引用日期2020-07-19]] </ref>
==文章出处==
《老子》第二章,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先秦学派代表著作。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作品评价==
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显著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在本章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本章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词。
在第三句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在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因素。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97929/9b8axYWSTcMcLEL28v9I7hRkQzrxTGfjOT90XGJdJXSTnl2yIrZHNiWD-mJAhzHdppSlTQ9apFygVowfv-enbEwRBDDxF_QMm6C-FXGhvQ | 是何年,引用日期2012-11-18] </ref>
==作者简介==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人。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他的身份,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File:B7fd5266d016092491a333fbd40735fae7cd344f.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7fd5266d016092491a333fbd40735fae7cd344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20,limit_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7fd5266d016092491a333fbd40735fae7cd344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20,limit_图片来源百度 ]]]
==视频==
{{#iDisplay:t31138774y9 | 560 | 390 | qq }}
==参考资料==
categorg:+230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中文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出 处《道德经》第二章 作者 老子朝 代春秋战国时期学术范围哲学
[[File:F3d3572c11dfa9ec54f526f064d0f703908fc17a.jpg|缩略图|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f3d3572c11dfa9ec54f526f064d0f703908fc17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f3d3572c11dfa9ec54f526f064d0f703908fc17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图片来源百度]]]
==注解==
[1]斯:连词,就。已:通咦yí,叹词,表示惊讶,放在全文意义上是告诫:美与丑、善与恶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拿现代哲学观点来解译就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的”(提示:古书多通假字,解读的难度大,分岐也多,错解一个字,便文意皆非,因此要上下文相联系,有时还要结合全书的一些章节甚至引用现代文献)。[2]生:产生、发生。[3]成:形成、完成。[4]形:对照的意思。[5]倾:依附。[6]和:应和、调和。和谐[7]随:跟随、随顺。[8]是以:因此。[9]圣人:有道、得道之人。处:chǔ,决定,决断;在此文表示处置:如何看待处理“无为之事”的理念,才引出了下文“万物作焉而不辞.不有.不恃.弗居”态度,拿现代哲学观点来解译就是正确处置“无为之事”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对待(提示:解读古书,必须要上下文相联系,有时还要结合全书的一些章节,要分析字、词、句、语的特定含义)。[10]不言:不发号施令、不只用政令。[11]作:兴起。[12]始:施加。[13]有:占有。[14]恃:依赖。[15]居:居功夸耀。[16]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17]去:离开、丢失。
==译文==
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是美的,这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晓善的事物是善的,这就显露出恶来了。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生,难和易因由互相对立而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倾倚,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前和 <ref>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97929/9b8axYWSTcMcLEL28v9I7hRkQzrxTGfjOT90XGJdJXSTnl2yIrZHNiWD-mJAhzHdppSlTQ9apFygVowfv-enbEwRBDDxF_QMm6C-FXGhvQ | 是何年,引用日期2012-11-18] </ref> 后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顺序。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顺应自然施行教化。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干预,万物生成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凭借以自大;成就大事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不会失掉功业。
==解读==
美之为美:即美之所以是美。这是说美的定义,或美的标准。同理,善之为善说的是善的标准。
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这里美和恶、善和不善的定义,是符合肯定即否定这一关系。天下的人明白美的定义,实际上是对美设定了标准,但不论是何种渠道产生的美的标准,主观的还是被动的,在你设定美的同时,等于宣称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就是不美,就是丑。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97929/3222Nl7lB2cO8cGRfanXYy9bB-d9wRUtdPHX-HWMw2kVcqdf7wYwNutVHCCs4v5PHqVOoUOC2p1FxJq3uediztwf8_EwBGE | 搜狐网.2019-08-31,引用日期2020-07-19] </ref>
更深层次的看待美善这类司空见惯的概念,人们总是单向度的赞美善,打击恶,却不知美背后隐藏了丑,善背后隐藏了恶。“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第49章)世人恰恰相反,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恶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不信之。
世人对自己的善恶美丑标准深信不疑,但这不符合玄同妙理。赞美善人,抛弃恶人。这是小善,不是大善。所以,老子赞美的是大善大美。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美才是大美,不居功的玄德才是大善。老子这里赞美的不是世人的小美小善。老子告诉世人,世俗的美与善没有真正摆脱丑与恶。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97929/89acX2tWs0PEyx_cSosxzF2S6EvVzvukwjOBvp-g1c1ok6med5w9nO-xHBnl915uful42Ea5IhSLT_WcDIHINxUinXw | 知乎.2019-06-14[引用日期2020-07-19]] </ref>
==文章出处==
《老子》第二章,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先秦学派代表著作。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作品评价==
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显著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在本章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本章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词。
在第三句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在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因素。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597929/9b8axYWSTcMcLEL28v9I7hRkQzrxTGfjOT90XGJdJXSTnl2yIrZHNiWD-mJAhzHdppSlTQ9apFygVowfv-enbEwRBDDxF_QMm6C-FXGhvQ | 是何年,引用日期2012-11-18] </ref>
==作者简介==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人。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他的身份,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File:B7fd5266d016092491a333fbd40735fae7cd344f.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7fd5266d016092491a333fbd40735fae7cd344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20,limit_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7fd5266d016092491a333fbd40735fae7cd344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20,limit_图片来源百度 ]]]
==视频==
{{#iDisplay:t31138774y9 | 560 | 390 | qq }}
==参考资料==
categorg:+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