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017
次編輯
變更
咏月
,创建页面,内容为“ 《'''咏月'''》是有关中秋节诗词中的一首。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咏月'''》是有关中秋节诗词中的一首。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center>《咏月》</center>
{{Cquote|
当涂当涂见,芜湖芜湖见。
八月十五夜,一似没柄扇。
|[唐]李贞白}}
==中秋习俗==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朝。《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赏花灯、赏桂花等习俗。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国外一些国家也有过中秋节的风俗。如:朝鲜半岛的中秋节叫做“韩国感恩节”,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还有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