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叶普盖尼·基辛

增加 5,74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但是尽管在国际上已经相当著名,也有了很高的地位和如此多的乐迷,基辛每年也只举办40-50音乐会——“小时妈妈严格控制我的音乐会数量,”基辛说。母亲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基辛的品格,以及对音乐的纯真理解;而长大后基辛更是明白这点,他是一个不带任何商业性质的钢琴家。
*2002年,基辛加入英国籍。
== 作品简介 ==
RCA 74321-25807-2 The Chopin Collection
 
RCA 09026-60445-2 Chopin , Recorded at Carnegie Hall Vol.1
 
RCA 09026-62542-2 Chopin , Recorded at Carnegie Hall Vol.2
 
RCA 09026-68378-2 The Legendary 1984 Moscow Concert
 
RCA RD 87948/7948-2-RC 海顿:钢琴协奏曲,史毕瓦可夫指挥。
 
RCA 09026-68262-2 舒曼:幻想曲,李斯特:超技练习曲
 
RCA 09026-60400-2 莫札特:第 12 、 20 号钢琴协奏曲,史毕瓦可夫指挥。
 
RCA NA/60051-2-RC 普罗高飞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 Chistyakov 指挥。
 
RCA RD 60443-2-RC Carnegie Hall Debut Concert
 
RCA 07863-57983-2 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葛济夫指挥。
 
RCA 09026-61548-2 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小泽征尔指挥。
 
RCA RD 60567-2-RC A Musical Portrait
 
RCA 60275-3-RC萧邦:夜曲(录影带)
 
RCA 60275-3-RC Melodiya 74321-+25182-2 俄罗斯钢琴学派第十集
 
DG 435 617-2 Beeethoven In Berlin 《合唱幻想曲》
 
DG 445 562-2 布拉姆斯:七首幻想曲,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
 
DG 439 898-2 普罗高飞夫:第一、三号钢琴协奏曲,阿巴多指挥。
 
DG 427 485-2 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史克里亚宾:四首小品,卡拉扬指挥。
 
Sony SK 64538 海顿:钢琴奏鸣曲 Hob 30 、 52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D784 、军队进行曲
 
Sony SK 52567 舒曼:钢琴协奏曲,朱里尼指挥。
 
Sony SK 45931 Kissin In Tokyo Sony SK 45931 Kissin In Tokyo
 
Sony SHV 48435 The House Of Magical Sounds (录影带)
 
Sony SHV 46375 Recital in Tokyo 1987 (录影带、影碟编号为 SLV )
== 艺术评价 ==
基辛十一个月大就会哼唱出姐姐演奏的巴赫赋格,四岁可以凭记忆弹出整首协奏曲(基辛十岁在学校弹奏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十二岁在全莫斯科爱乐者面前演奏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虽然“神童”这两个字足以代表他,但是他不喜欢被贴上这个标签。一般来说,“神童”的生活就是不断练习而且失去童年的欢乐,不过,这句话并不完全适用于基辛身上。
 
因为对基辛而言,钢琴正是他表达自我情感以及个人沟通的工具。因此只要有人提到基辛可能因钢琴而失去童年生活时,他总会表示自己喜欢坐在钢琴前练习更甚于和其它孩子玩耍,音乐并没有破坏他的童年,而是丰富了整个童年。
 
基辛是个浪漫的人。这种倾向不只在他的演出曲目(以十九世纪作品为主)中可窥见端倪,从基辛弹奏的每一小节音乐中,也可以感受到他浪漫的气质与性格。基辛是以弹奏十九世纪作品跃上国际舞台,而他似乎也愿意沿着这条路线发展。当基辛于1989年4月首度在慕尼黑演出时,德国最富盛名的钢琴乐评人凯瑟表示,他确信“年轻的霍洛维兹或是年轻的阿劳正坐在钢琴前”。少年基辛最常在音乐会中排上肖邦的作品,而李斯特也是他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例如:第十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基辛靠着直觉来诠释乐曲,他以几近于少年的天真纯朴与活力来弹奏钢琴,因此听者常会在基辛的音乐中发现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新意。举例来说,在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后段E大调的抒情乐句中,基辛的高潮如同河水泛滥般的汹涌骇人,一次又一次的让听众们为他的演奏神魂颠倒。
 
十五岁的时候,由于基辛的年龄还不能参赛,他应邀在1986年第八届莫斯科国际柴可夫斯基大赛中以特别来宾的身份演出。在开幕音乐会中,基辛选择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这是当年他在音乐会巡回演出中(包括日本)最常排出的曲目之一,也是他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度登台的乐曲。基辛铿锵有力、轮廓分明的弹奏出这部奏鸣曲被称为斯大林动机的主题,夸张而激烈的呈现出斯大林时期各种景象。第二乐章第一部份是段看似莫名其妙的断奏和弦,基辛以讽刺性的军队进行曲方法来诠释,中段则以能量的表现为重心。而在终乐章与第一乐章间,基辛以戏剧性的音乐脉动以及不祥的主题动机加以串连。“仔细听”,基辛说,“你会听到普罗科菲耶夫在乐曲结尾部份以浮夸的主题击垮了斯大林。”
 
很少有人不为基辛的惊人技巧感到诧异。“(我只在)作品需要的时候才会展现技巧。”基辛简洁的说。不过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或是《西班牙狂想曲》中,基辛还是忍不住展现出骇人的演奏技巧。他会从整体来考虑一首作品。以《西班牙狂想曲》为例,他利用节奏赋予作品该有的张力以及灿烂明亮的气氛,并顾及乐曲该有的深度与自发性。《匈牙利狂想曲》也是一样。这是一首规模有如交响乐的作品,融合了抒情与感官刺激的成份,而基辛同样出自本能的传达出乐曲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
 
李斯特改编自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曲,如:《鳟鱼》、《水上吟》与《纺车旁的葛丽卿》经常出现在基辛九十年代初期的音乐会曲目上。在这些作品中,基辛偏向李斯特以钢琴重新塑造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方式来诠释,因此听者不会有任何“失去歌声”感觉。基辛的分句清晰到如同在说话,如歌的旋律线条有如想象中的歌手般会呼吸、吟唱。基辛成功的掌握住这些作品的精髓,如:《鳟鱼》中灵敏活跃的鳟鱼,或是《纺车旁的葛丽卿》中孤独忧愁的葛丽卿。
7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