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群體

增加 4,57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集體又稱 ''' 群體 ''' (英語:collective),當多個團體中有一個共同的問題或動機,為了達到同一目標而組合成集體來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目標。 集體可以提出或行使政治或社會權利。 有些集體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但並非總是如此。群體或社會群體是指通過一定的社會關係結合起來進行共同活動而產生相互作用的集體。群體規模可以比較大,如幾十人組成的班集體;也可以比較小,如經常一起上街購物的兩位鄰居。群體人員之間一般有較經常的接觸和互動,從而能夠相互影響。*社會成員構成一個群體,應具備以下基本特征:**①群體成員需以一定紐帶聯繫起來。如以血緣為紐帶組成了氏族和家庭,以地緣為紐帶組成了鄰裡群體,以業緣為紐帶組成了職業群體。**②成員之間有共同目標和持續的相互交往。公車里的乘客、電影院里的觀眾不能稱為群體,因為他們是偶然和臨時性地聚集在一起,缺乏持續的相互交往。**③群體成員有共同的群體意識和規範。*從消費者行為分析角度,研究群體影響至關重要。**首先,群體成員在接觸和互動過程中,通過心理和行為的相互影響與學習,會產生一些共同的信念、態度和規範,它們對消費者的行為將產生潛移墨化的影響。**其次,群體規範和壓力會促使消費者自覺或不自覺地與群體的期待保持一致。即使是那些個人主義色彩很重、獨立性很強的人,也無法擺脫群體的影響。**再次,很多產品的購買和消費是與群體的存在和發展密不可分的。**比如,加入某一球迷俱樂部,不僅要參加該俱樂部的活動,而且還要購買與該俱樂部的形象相一致的產品,如印有某種標誌或某個球星頭像的球衣、球帽、旗幟等等。===群體免疫的觀念===*世界衛生組織批評了用群體免疫遏制新冠病毒蔓延的計劃,但是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為維持經濟運轉,許多人士仍然在討論群體免疫的辦法。**甚至有專家說,群體免疫最終可能是許多國家的無奈選擇。*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瑞安(Michael Ryan)博士在周一(5月11日)的發佈會上說「這真的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估算」。*邁克•瑞安博士說「人不是畜群」,他警告說,把同樣的標凖應用的人類身上「可能是很野蠻的算術,人的生命和痛苦沒有被放在方程式的核心位置。」*英國實際疫情更嚴重恐居歐洲之最,疫情中激化的中美矛盾與倍增的歐洲選邊站隊壓力,英國新出「避險」政策 群體免疫與科學邏輯。*瑞典公共衛生局的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泰格內爾預計斯德哥爾摩市本月就能實現群體免疫。*瑞典公共衛生局的首席流行病學家安德斯•泰格內爾預計斯德哥爾摩市本月就能實現群體免疫。*群體/畜群免疫源於獸醫術語,是個關於畜群整體健康的概念,它沒有強調動物個體。**這個概念的原則是群體的一大部分獲得對某種傳染病免疫,免疫的這部分生命體就形成阻隔效應,因此降低了未受感染的個體被感染的機率。*如果個體不通過疫苗獲得免疫,就要經過病毒感染而後獲得免疫。獲得免疫的群體要超過相當比例,或免疫門檻後,才能獲得群體免疫的效果,這樣才能阻止疾病在群體中傳播。*邁克•瑞安博士說,只有當科學家需要計算為讓整個社會達到類似群體免疫的效果,需要多少個人接種疫苗的時候才會使用群體免疫的概念。**他認為群體免疫的假定是全球相當部分的人口已經被感染而且經過新冠病毒輕症感染,但是早先的傳染病研究已經證明這個假定是錯誤的。**他說,「新冠重症群體在被感染者當中佔更高的比例」,新冠疫情實際變得比最初預想的更加嚴重。*世衛官員沒有明確指責任何國家,但是他的評論被看作是針對瑞典和其他不願意採取嚴格隔離措施的國家。在這些國家的專家認為可以實現群體免疫。*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邁克•瑞安說群體免疫"真的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估算",是對生命的漠視。<ref name="BBC NEWS">{{cite web |url=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654056 | title= 肺炎疫情:群體免疫成眾矢之的 但瑞典模式仍是無奈選擇 | language=zh | date=2020-5-13 | publisher=BBC NEWS | author=Susan | accessdate=2019-01-22}}</ref>==参考來源=={{Reflist}} [[File:青木宣親.jpg | thumb | 300px | 青木宣親 <br>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54901 原圖鏈接] ]]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