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焘

增加 67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刘焘
| 图像 =
[[File:刘焘4d1b4dfca93247.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a64d1b4dfca93247.jpg?size=133x20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6616438-6830232.html 来自360]]]
| 图像说明 = 刘焘 |center
| 出生日期 = 1512年
| 出生地点 = 河北省沧州市
| 逝世日期 = 1598年
| 所处时代 = 明朝
| 字号 = 仁甫 带川
}}
国籍= 中国'''刘焘'''(1512-1598)字仁甫,号带川。生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
逝世日期= 1573河北省沧州市刘辛庄人。
民族=汉族明中叶抗倭戍边将领。
25岁 文名= 苏佑举人,嘉靖戊戌(公元1538年)
出生日期= 149326岁进士,精骑射,通韬略。
初任济南府推官、兵部职方主事,陕西佥事、监军,屡立战功。
1人物简介1553年,海盗汪直、徐海等勾倭寇入浙江,焘补杭嘉湖副使,转战于浙闽沿海,射杀倭酋迷里只麻、叶明,擒汪直、降徐海。倭平,加抚察使。
2历史背景目录
== 1 人物简介 ==刘焘
  苏佑,(约公元1493——1573)字允吉,一字舜泽,生卒年不详,蒙古 苏氏五世,明朝濮州(今 范县 濮城镇)人,文学家。官至 兵部尚书。== 2 历史背景 ==事迹
  嘉靖丙午年(公元1526年),苏佑中进士,被任命为广东道御史,平大同乱军。后升为江西督学副使,又任山西参政,治理鸿门三关,不久,被提拔为大理少卿及右副都御史,再任刑部右侍郞,嘉靖十二年(1533),大同兵士苦于工役,发生兵变,杀总兵李瑾,明世宗派苏佑为监军,平定叛军,安抚兵士,在同遂安。此后,佑先后调任江西督学副使,山西参政(治雁门三关),大理少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兵部侍郎,又以本职兼佥都御史,行宣大总督事。嘉靖癸丑年(公元1553年),苏佑升为右都御史,不久,乱军十万,南入紫荆关。苏佑疾驰前往,顶风冒雨,日夜兼行,在永安堡与敌交战,五天内杀敌四百余人,敌军逃去。此事奏告天子,皇帝下旨,举国欢庆,祭告天地,通告边防,提升苏佑为兵部尚书,并封苏佑之孙为锦衣正千户。== 1刘焘 ==
  当时 1560年 苏佑在朝中威望极高 倭寇居福建 皇帝调他到朝中官 焘擢为巡抚 适逢总兵岳懋失事惧罪 长乐一战溃贼 诬告苏佑不请兵饷,因而苏佑被逮捕入狱,等查清事实 蒲田再战破贼三十六巢 苏佑乘此辞官司归田 倭酋呵哈咳秃夜遁 自愿为庶人 晋右副都御史
  苏佑爱好诗文 1561年 在文学方面负有盛名 以平广兵判 著有《孙子集解》 晋左副都御史。1563年,大同 《三关纪要》 古北口告警,任山西巡抚 《法家剖集》、《谷原诗文草》、《 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屡屡出兵 捷,升兵部右侍郎。以 》、《建旃琑 修边墙筑营城 》、《云中纪要》等书 铺,升兵部左侍郎
词条标签:1564年,任两广福建总督,平两广"巨寇"曾一本、材道乾,复杀入寇,惠州之倭酋乌七麻。官至都察院左都御使兼兵部左侍郎。
中国历史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0月,以水土致疾具疏去归。1598年卒,享年八十七岁。赠太子少保,谥"竭忠",赐祭葬。 == 2事迹 == 刘焘入仕以后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尤其是他长期带领军队抗击倭寇,屡建战功。  历史人物 《明实录》记载,刘焘督兵五千余,分三道攻倭巢,倭只二百余来迎。然官兵见倭寇望风而逃,刘焘带家丁 二十余 引弓迎敌。 1560年,倭首迷里只麻犯福州,刘焘率兵伏击,开弓射死倭首,余众奔溃,赴水者无数。  名人 值得一提的是,戚继光曾在刘焘部下任参将。  刘焘不仅尚武而且崇文,有大量诗文传世。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屡建奇功,特别是狠狠教训了倭寇的民族英雄," 历史似乎忘掉了他",一些史书对刘焘的记载寥寥无己,以致沧州当地学者曾撰文感叹:"这样轻易忽略掉一个先贤,不应该啊!" 刘焘墓地座落于沧州南梁官屯村西三百米处,农田之中。
43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