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梅生

增加 3,09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吴梅生 ==
 
[[File:吴梅生.jpg|缩略图|吴梅生]]
[[吴梅生]](1895~1984),苏州人。1905年进上海集成纱厂当童工。1925年到支秉渊创办的新中工程公司工作。1949年3月,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争取“应变费”的斗争。解放后,任中国农业机械公司吴淞制造厂工程师,与技术人员一起试制成功5马力的柴油机。1951年4月,与工程师余承业设计搪排自动走刀成功。曾先后二次赴淮河工地,进行现场安装和技术指导,并主持攻关,解决了大型闸门启闭控制的难题,受到中央水利部表彰,并荣获治淮劳动模范称号,列席全国政协会议。1952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特级工程师。1954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并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多次接见。1966年5月退休回苏州。在古稀之年,还担任苏州市机械学会顾问,苏州市退休科技工作者学会荣誉顾问等职。
== 生平简介 ==
 
吴梅生,机械制造工艺和内燃机制造专家。
'''为治淮作贡献'''
 
淮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除从事柴油机研制、生产外,在其他机械制造上也有许多重大成就。其中较突出的有1950~1951年参加治理淮河工程。1950年第四季度,党中央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上海柴油机厂接受了大型闸门启闭控制系统的加工和安装工作。淮河水闸需要控制机构22套,油缸50套。油缸内径300毫米,长达3米多,技术要求较高。当时,国内没有大型设备。吴梅生与工程师余承业一起设计自动走刀搪排,成功地完成了油缸加工任务。这项工艺技术以后在中国专用机床设计制造中被广泛推广应用。
1984年8月21日逝世于江苏省苏州市。
 
== 人物荣誉 ==
 
吴梅生是自学成才的柴油机制造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深的理论造诣。1952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特级工程师。1954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并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多次接见。1966年5月退休回苏州。在古稀之年,还担任苏州市机械学会顾问,苏州市退休科技工作者学会荣誉顾问等职。
 
== 人物生平 ==
 
吴梅生,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三塘街,6岁入私塾,9岁失怡,其母带着他和年迈的祖母以及三岁的妹妹来到上海,为生活所迫其母进入集成纱厂当摇纱工,他也进厂当了名童工。以后吴梅生先后进上海公隆机器厂、公兴造船厂、老怡和纱厂、洋商大飞汽车机器厂、慎昌洋行等十多家机器厂,当过车工、钳工、汽车修理工等各种技术工,学成一手精湛的机械制造技术。为他日后研制内燃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4年1月,吴梅生在我国著名机械工程师支秉渊开设的上海公勤机器厂搞内燃机装配工作。1925年至1937年同我国著名实业家魏如、支秉渊一起创办在国内享有盛名的新中工程公司并担任机械技师。
 
抗日战争时期,吴梅生不愿留在上海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凌,与支秉渊一起到内地,在湖南、昆明等地的中央机器厂重机械组担任副工程师。以后,又转香港保世实业公司担任工程师。
 
1949年3月,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争取"应变费"的斗争,与地下党员杨耀庭等赴昆山和无锡等地,用应变费采购大米运到上海,为解放前夕保护工厂备用。解放后,任中国农业机械公司吴淞制造厂工程师,与技术人员一起试制成功5马力的柴油机。1951年4月,与工程师余承业设计搪排自动走刀成功,为治理淮河配套工程,完成了高难度的油缸加工任务。曾先后二次赴淮河工地,进行现场安装和技术指导,并主持攻关,解决了大型闸门启闭控制的难题,受到中央水利部表彰,并荣获治淮劳动模范称号,列席全国政协会议。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任华东工业部吴淞机器厂第一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在职期间,主持制造了防滑链、打桩机、自动无芯万能绕簧机,改进了135型柴油机燃烧室结构,改善了柴油机性能,为研制和批量生产110柴油以后的主导产品135型、180型系列柴油机,作出了重大贡献。1957年,为解决镗床设备的薄弱环节,支持工艺科副科长何杰研制EX-ell-0液压动力头,组织工装设计人员进行测绘,并于1958年制成功,配套组成110型柴油机机体的专用镗床,突破液压技术神秘之门,为推行液压驱动的专用设备奠定了基础,1959年1月,他按照国家经委布置,与赵世愚负责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T7型气象卫星火箭发射器。
2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