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18
次編輯
變更
领导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领导''' | 图像 = File:领导.jpg|缩略图||center|[http://n.sinaimg.cn/sinacn15/219/w630h389/20180829/c8b4-hikcahf3…”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领导'''
| 图像 =
[[File:领导.jpg|缩略图||center|[http://n.sinaimg.cn/sinacn15/219/w630h389/20180829/c8b4-hikcahf3621023.jpg 原图链接] [http://zhishi.xkyn.net/jingyan-fvbbgvkbvkfsbfbknma.htm 来自生活知识
网]]]
}}
'''<big>领导</big>''',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090e5b6f7e21af45b307a854.html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领导行为]</ref>
==领导的定义==
《博弈圣经》领导的定义;我们把指向'私湍'或指向"实体"权威的信息,看成领导。<ref>[https://www.zhihu.com/tardis/landing/360/ans/126292049?query=%E4%B8%8E%E9%A2%86%E5%AF%BC%E6%B2%9F%E9%80%9A%E7%9A%84%E8%AF%B4%E8%AF%9D%E6%8A%80%E5%B7%A7&mid=b9e053976ee714b6349eafac94742fa0&guid=DFC9B589814C57AAC92DC667563E53AE.1599100055171 和领导沟通的技巧有哪些,碰到强势的领导该怎么办?]</ref>
==词语解释==
(1)【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绪言:"唉!那'化学'鬼使神差的指使着我。那'化学'跟随着我,领导着我。"
【示例】:邹韬奋《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血化学的功用。"柳亚子《浣溪沙》词:"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学化学?"
[[File:领导1.jpg|缩略图]]
(2)【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护地队的领导,就是小说中学化学的县宣传部长章品同志。"
【示例】:巴金《第二次的解放》:"他们争先恐后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学化学,譬如用身体学化学,用身体掩护领导和化学。"
(3)【示例】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一:"现在省里领导下来了人,他去学化学了。"
==概念==
因为领导是管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所以我们一般会把领导这个词置于管理学中理解。
根据《管理学基础》中的解释:领导是以实践中心展开的,由拘役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技能==
成功的领导依赖于合适的行为、技能和行动,领导者的三种主要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
[[File:领导2.jpg|缩略图]]
技术技能是一个人对某种类型的过程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例如,会计人员、工程师、文字处理人员和工具制造者所学习到的技能。在操作人员和专业人员层次上,技术技能是工作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当员工升职并拥有领导责任后,他们的技术技能就会显得相对不重要了,作为经理,他们更加依靠下属的技术技能;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基本上不参与他们所管理的技术技能实践。实际上,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企业生产的技术细节并不熟悉。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组织中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不能逃避人际技能的要求,这是领导行为的重要部分之一。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按照模型、框架和广泛关系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长期计划。在越高的管理职位上,它的作用也就越重要。概念技能处理的是观点、思想,而人际技能关心的是人,技术技能涉及的则是事。
领导技能分析表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的三种技能的相对比例是不同的。管理层级越高,工作中技术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小,而概念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大。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杰出的部门领导者有时无法胜任副总裁的职位,因为他们的领导技能的结构不适合更高管理职位的要求,特别是没有增加概念技能。[1]
==原则==
1.最重要的是懂得沟通
[[File:领导3.jpg|缩略图]]
作为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沟通,语言的沟通,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沟通能让员工更好地理解领导的想法,了解该想法的目的,以及该想法对工作的积极作用,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后按照对应的思路去做事。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以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与员工更好地协作处理工作。心与心的沟通还可以化解一些尴尬或矛盾,心与心的沟通表现在心平气合,将心比心地去交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想,多关心员工平时的生活之类的事。
2.愿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够留名千古的宏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重要决定的"愿景"。
愿景就是公司对自身长远发展和终极目标的规划和描述。缺乏理想与愿景指引的企业或团队会在风险和挑战面前畏缩不前,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可能拥有坚定的、持久的信心,也不可能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大局、从长远出发,果断决策,从容应对。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将100%的精力放在对企业组织结构、运营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上。这种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指挥、组织和监管的模式虽然可以在某些时候起到一定效果,但它会极大地限制员工和企业的创造力,并容易使企业丧失前进的目标,使员工对企业未来的认同感大大降低。相比之下,为企业制定一个明确的、振奋人心的、可实现的愿景,对于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其重要性更为显著。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小企业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求生存、抓运营等方面,但即便如此,管理者也不能轻视愿景对于凝聚人心和指引方向的重要性;对于已经发展、壮大的成功企业而言,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成为了该企业能否从优秀迈向卓越的重中之重。
3.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应当把坚持正确的信念,恪守以诚信为本的价值观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不能只片面地追求某些数字上的指标或成绩,或一切决策都从短期利益出发,而放弃了最基本的企业行为准则。相比之下,正确的信念可以带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反之,如果把全部精力放在追求短期指标上,虽然有机会获得一时的成绩,却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方向的偏差,使企业很快丧失继续发展的动力。
[[File:领导4.jpg|缩略图]]
成功的企业总是能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例如,谷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永不满足,力求最佳"。谷歌 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指出:"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确解用户之意,解决用户之需"。对于搜索技术,谷歌不断通过研究、开发和革新来实现长远的发展,并致力于成为这一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尽管已是全球公认、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公司,谷歌仍然矢志不移地坚持"永不满足"的信念,不断实现对自己的超越,奉献给用户越来越好的搜索产品。
4.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中,团队利益总要高过个人。企业中的任何一级管理者都应当将全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门利益其次,个人利益放在最后。
这样的道理说起来非常明白,但放到实际工作中,就不那么好把握了。例如,许多部门管理者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而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公司的整体战略方向和整体利益。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如果公司无法在整体战略方向上取得成功,公司内部的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团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而团队无法成功的话,团队中的任何个人也不可能取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功。
好的管理者善于根据公司目标的优先级顺序决定自己和自己部门的工作目标以及目标的优先级。例如,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也许某个产品的研发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市场收益,部门管理者似乎应该果断放弃对该产品研发的投入,否则,部门在该年度的绩效数据(如果仅以市场收益衡量的话)就有可能不是那么出色。但是,如果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出发,假设该产品是帮助公司在未来二到三年内赢得潜在市场的关键因素,或者该产品的推广对于提高公司的企业形象有重要的帮助,那么,对于该产品的投入是符合公司整体利益的,部门对于该产品研发目标及其优先级的设定就应该符合公司的整体安排。
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作为管理者,还应该勇于做出一些有利于公司整体利益的抉择,就算对自己的部门甚至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损失。
[[File:领导5.jpg|缩略图]]
5.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21世纪的管理需要给要员工更多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员工本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释放他们的潜力。21世纪是一个平坦的世纪,人人都拥有足够的信息,人人都拥有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将选择权、行动权、决策权部分地甚至全部地下放给员工,这样的管理方式将逐渐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的主流。
在21世纪,放权的管理会越来越接近于员工的期望,是最为聪明的管理方式。因为当企业聚集了一批足够聪明的人才之后,如果只是把这些聪明人当做齿轮来使用,让他们事事听领导指挥,那只会造成如下几个问题:
员工的工作满足感降低。
员工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不明显。
员工很难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File:领导6.jpg|缩略图]]
员工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很多管理者追求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他们习惯于指挥部下,并总是将部下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大部分归功于自己。这种"大权在握"、"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
管理者身上的压力过大,员工凡事都要请示领导,等待管理者的命令。
团队过分依赖于管理者,团队的成功也大半取决于管理者个人能否事无巨细地处理好所有问题--而通常说来,没有哪个领导可以事事通晓,也没有哪个领导可以时时正确。
整个团队对于外部变化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效率大幅降低,因为所有决策和命令都需要由管理者做出,员工在感知到变化时只会习惯性地汇报给领导。
因此,"授权"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但是,管理者该如何做好授权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即,在向员工授权时,既定义好相关工作的权限范围,给予员工足够的信息和支持,也定义好它的责任范围,让被授权的员工能够在拥有权限的同时,可以独立负责和彼此负责,这样才不会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也就是说,被授权的员工既有义务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并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也有义务在看到其他团队或个人存在问题时主动指出,帮助对方改进工作。
为了做好授权,可以预先设定好工作的目标和框架,但不要做过于细致的限制,以免影响员工的发挥。在我以前的公司,有一位技术很出色的副总裁,他在授权方面做得就很不好。例如,他设定了目标后,总是担心下属会因为经验不足而犯错误,于是他总会越过自己属下的经理,直接去找工程师,然后一步一步地告诉工程师该怎么做。甚至有一次,一位工程师在洗手间遇到这位副总裁,竟然被副总裁在洗手间里念叨了20多分钟。后来,副总裁属下的经理实在受不了了,向总裁如实反映了情况。经过多次警告却仍然没有改进之后,这位副总裁被解职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领导的工作是设定目标,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控制、管理、指挥和命令。
[[File:领导7.jpg|缩略图]]
6.平等比权威更重要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尽管分工不同,但管理者和员工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积极向上、同心协力的工作氛围。
平等的第一个要求是重视和鼓励员工的参与,与员工共同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这里所说的共同制定目标是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让员工尽量多地参与进来,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最终仍然由管理者做出选择和决定。
这种鼓励员工参与的做法可以让员工对公司的事务更加支持和投入,对管理者也更加信任。虽然不代表每一位员工的意见都会被采纳,但当他们亲身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当他们的想法被聆听和讨论,那么,即使意见最终没有采纳,他们也会有强烈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会因为被尊重而拥有更多的责任心。
平等的第二个要求是管理者要真心地聆听员工的意见。作为管理者,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事事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应该平等地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在复杂情况面前,管理者要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 姓名 = '''领导'''
| 图像 =
[[File:领导.jpg|缩略图||center|[http://n.sinaimg.cn/sinacn15/219/w630h389/20180829/c8b4-hikcahf3621023.jpg 原图链接] [http://zhishi.xkyn.net/jingyan-fvbbgvkbvkfsbfbknma.htm 来自生活知识
网]]]
}}
'''<big>领导</big>''',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090e5b6f7e21af45b307a854.html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领导行为]</ref>
==领导的定义==
《博弈圣经》领导的定义;我们把指向'私湍'或指向"实体"权威的信息,看成领导。<ref>[https://www.zhihu.com/tardis/landing/360/ans/126292049?query=%E4%B8%8E%E9%A2%86%E5%AF%BC%E6%B2%9F%E9%80%9A%E7%9A%84%E8%AF%B4%E8%AF%9D%E6%8A%80%E5%B7%A7&mid=b9e053976ee714b6349eafac94742fa0&guid=DFC9B589814C57AAC92DC667563E53AE.1599100055171 和领导沟通的技巧有哪些,碰到强势的领导该怎么办?]</ref>
==词语解释==
(1)【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绪言:"唉!那'化学'鬼使神差的指使着我。那'化学'跟随着我,领导着我。"
【示例】:邹韬奋《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实践决定理论,真正的理论也有着领导血化学的功用。"柳亚子《浣溪沙》词:"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学化学?"
[[File:领导1.jpg|缩略图]]
(2)【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在前边》:"护地队的领导,就是小说中学化学的县宣传部长章品同志。"
【示例】:巴金《第二次的解放》:"他们争先恐后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学化学,譬如用身体学化学,用身体掩护领导和化学。"
(3)【示例】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一:"现在省里领导下来了人,他去学化学了。"
==概念==
因为领导是管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所以我们一般会把领导这个词置于管理学中理解。
根据《管理学基础》中的解释:领导是以实践中心展开的,由拘役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引导和规范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技能==
成功的领导依赖于合适的行为、技能和行动,领导者的三种主要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
[[File:领导2.jpg|缩略图]]
技术技能是一个人对某种类型的过程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例如,会计人员、工程师、文字处理人员和工具制造者所学习到的技能。在操作人员和专业人员层次上,技术技能是工作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当员工升职并拥有领导责任后,他们的技术技能就会显得相对不重要了,作为经理,他们更加依靠下属的技术技能;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基本上不参与他们所管理的技术技能实践。实际上,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对企业生产的技术细节并不熟悉。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组织中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不能逃避人际技能的要求,这是领导行为的重要部分之一。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按照模型、框架和广泛关系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长期计划。在越高的管理职位上,它的作用也就越重要。概念技能处理的是观点、思想,而人际技能关心的是人,技术技能涉及的则是事。
领导技能分析表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的三种技能的相对比例是不同的。管理层级越高,工作中技术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小,而概念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大。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杰出的部门领导者有时无法胜任副总裁的职位,因为他们的领导技能的结构不适合更高管理职位的要求,特别是没有增加概念技能。[1]
==原则==
1.最重要的是懂得沟通
[[File:领导3.jpg|缩略图]]
作为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沟通,语言的沟通,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沟通能让员工更好地理解领导的想法,了解该想法的目的,以及该想法对工作的积极作用,让员工更好地理解后按照对应的思路去做事。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以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与员工更好地协作处理工作。心与心的沟通还可以化解一些尴尬或矛盾,心与心的沟通表现在心平气合,将心比心地去交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想,多关心员工平时的生活之类的事。
2.愿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够留名千古的宏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重要决定的"愿景"。
愿景就是公司对自身长远发展和终极目标的规划和描述。缺乏理想与愿景指引的企业或团队会在风险和挑战面前畏缩不前,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可能拥有坚定的、持久的信心,也不可能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大局、从长远出发,果断决策,从容应对。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将100%的精力放在对企业组织结构、运营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上。这种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指挥、组织和监管的模式虽然可以在某些时候起到一定效果,但它会极大地限制员工和企业的创造力,并容易使企业丧失前进的目标,使员工对企业未来的认同感大大降低。相比之下,为企业制定一个明确的、振奋人心的、可实现的愿景,对于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其重要性更为显著。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小企业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求生存、抓运营等方面,但即便如此,管理者也不能轻视愿景对于凝聚人心和指引方向的重要性;对于已经发展、壮大的成功企业而言,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成为了该企业能否从优秀迈向卓越的重中之重。
3.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应当把坚持正确的信念,恪守以诚信为本的价值观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不能只片面地追求某些数字上的指标或成绩,或一切决策都从短期利益出发,而放弃了最基本的企业行为准则。相比之下,正确的信念可以带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反之,如果把全部精力放在追求短期指标上,虽然有机会获得一时的成绩,却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方向的偏差,使企业很快丧失继续发展的动力。
[[File:领导4.jpg|缩略图]]
成功的企业总是能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例如,谷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永不满足,力求最佳"。谷歌 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指出:"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确解用户之意,解决用户之需"。对于搜索技术,谷歌不断通过研究、开发和革新来实现长远的发展,并致力于成为这一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尽管已是全球公认、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公司,谷歌仍然矢志不移地坚持"永不满足"的信念,不断实现对自己的超越,奉献给用户越来越好的搜索产品。
4.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中,团队利益总要高过个人。企业中的任何一级管理者都应当将全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门利益其次,个人利益放在最后。
这样的道理说起来非常明白,但放到实际工作中,就不那么好把握了。例如,许多部门管理者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而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公司的整体战略方向和整体利益。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如果公司无法在整体战略方向上取得成功,公司内部的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团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而团队无法成功的话,团队中的任何个人也不可能取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功。
好的管理者善于根据公司目标的优先级顺序决定自己和自己部门的工作目标以及目标的优先级。例如,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也许某个产品的研发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市场收益,部门管理者似乎应该果断放弃对该产品研发的投入,否则,部门在该年度的绩效数据(如果仅以市场收益衡量的话)就有可能不是那么出色。但是,如果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出发,假设该产品是帮助公司在未来二到三年内赢得潜在市场的关键因素,或者该产品的推广对于提高公司的企业形象有重要的帮助,那么,对于该产品的投入是符合公司整体利益的,部门对于该产品研发目标及其优先级的设定就应该符合公司的整体安排。
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作为管理者,还应该勇于做出一些有利于公司整体利益的抉择,就算对自己的部门甚至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损失。
[[File:领导5.jpg|缩略图]]
5.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21世纪的管理需要给要员工更多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员工本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释放他们的潜力。21世纪是一个平坦的世纪,人人都拥有足够的信息,人人都拥有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将选择权、行动权、决策权部分地甚至全部地下放给员工,这样的管理方式将逐渐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的主流。
在21世纪,放权的管理会越来越接近于员工的期望,是最为聪明的管理方式。因为当企业聚集了一批足够聪明的人才之后,如果只是把这些聪明人当做齿轮来使用,让他们事事听领导指挥,那只会造成如下几个问题:
员工的工作满足感降低。
员工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不明显。
员工很难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File:领导6.jpg|缩略图]]
员工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很多管理者追求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他们习惯于指挥部下,并总是将部下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大部分归功于自己。这种"大权在握"、"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
管理者身上的压力过大,员工凡事都要请示领导,等待管理者的命令。
团队过分依赖于管理者,团队的成功也大半取决于管理者个人能否事无巨细地处理好所有问题--而通常说来,没有哪个领导可以事事通晓,也没有哪个领导可以时时正确。
整个团队对于外部变化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效率大幅降低,因为所有决策和命令都需要由管理者做出,员工在感知到变化时只会习惯性地汇报给领导。
因此,"授权"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但是,管理者该如何做好授权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即,在向员工授权时,既定义好相关工作的权限范围,给予员工足够的信息和支持,也定义好它的责任范围,让被授权的员工能够在拥有权限的同时,可以独立负责和彼此负责,这样才不会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也就是说,被授权的员工既有义务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并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也有义务在看到其他团队或个人存在问题时主动指出,帮助对方改进工作。
为了做好授权,可以预先设定好工作的目标和框架,但不要做过于细致的限制,以免影响员工的发挥。在我以前的公司,有一位技术很出色的副总裁,他在授权方面做得就很不好。例如,他设定了目标后,总是担心下属会因为经验不足而犯错误,于是他总会越过自己属下的经理,直接去找工程师,然后一步一步地告诉工程师该怎么做。甚至有一次,一位工程师在洗手间遇到这位副总裁,竟然被副总裁在洗手间里念叨了20多分钟。后来,副总裁属下的经理实在受不了了,向总裁如实反映了情况。经过多次警告却仍然没有改进之后,这位副总裁被解职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领导的工作是设定目标,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控制、管理、指挥和命令。
[[File:领导7.jpg|缩略图]]
6.平等比权威更重要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尽管分工不同,但管理者和员工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积极向上、同心协力的工作氛围。
平等的第一个要求是重视和鼓励员工的参与,与员工共同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这里所说的共同制定目标是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让员工尽量多地参与进来,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最终仍然由管理者做出选择和决定。
这种鼓励员工参与的做法可以让员工对公司的事务更加支持和投入,对管理者也更加信任。虽然不代表每一位员工的意见都会被采纳,但当他们亲身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当他们的想法被聆听和讨论,那么,即使意见最终没有采纳,他们也会有强烈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会因为被尊重而拥有更多的责任心。
平等的第二个要求是管理者要真心地聆听员工的意见。作为管理者,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事事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应该平等地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在复杂情况面前,管理者要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