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乔登江

增加 1,21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乔登江.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image.ssl.qhmsgso.com/t01cc4c8488a76898c6.jpg view?q=%E4%B9%94%E7%99%BB%E6%B1%9F&src=tab_www&correct=%E4%B9%94%E7%99%BB%E6%B1%9F&ancestor=list&cmsid=c6f6a7813bb502a29c20ca76f7b8328d&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3ea7c917e6df5d681fef164e40d915de&currsn=0&ps=55&pc=55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baidu.com/docitem/7727243-8001338.html %E4%B9%94%E7%99%BB%E6%B1%9F 图片来源百科]]]
| 图像说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1928年03月08日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乔登江2.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4%B9%94%E7%99%BB%E6%B1%9F&src=tab_www&correct=%E4%B9%94%E7%99%BB%E6%B1%9F&ancestor=list&cmsid=c6f6a7813bb502a29c20ca76f7b8328d&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deb4e48737ab5e459cee99f4f0103f79&currsn=0&ps=55&pc=55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6709041-6923058.html 图片来源360百科]]]| 图像说明 = 乔登江院士}}
==人物生平==
乔登江,1928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手工业者家庭。整个少年时期,生活在日本统治下的南京,耳闻目睹日本侵略军的残忍,饱受亡国的耻辱,因而,从小便立下振兴中华的大志。抗战胜利后就读于南京市第五中学。高中期间,在进步同学的思想熏陶和教育下,逐渐地接受了马列主义。1948年春天,考取南京金陵大学物理系后,积极参加共产党组织的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并在南京即将解放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积极投身于迎接南京解放的活动。南京解放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又参加了许多政治运动,使他在组织能力方面得到了不少锻炼,但却耽误了他的学习,主要课程学得不深、不透。1952 年春毕业后,由于他的天赋和出色的组织能力,被留在该校任助教。1952年底院系调整时,被调到南京师范学院理化系任助教。当时,正是党号召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教育的时期,乔登江静下心投入教育事业时,深感大学时期未学好,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为此,他开始结合教学补读了许多基础课程。
==两弹功臣==
20世纪30-40年代初,物理学中的核物理学分支得到了飞速发展。如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往往都首先用于军事目的一样,核物理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为研制具有大规模杀伤作用的核武器提供了理论依据。到1945年,美国研制了3颗原子弹,其中两颗用于战争,将日本广岛、长崎两城市毁成废墟。从此,核武器登上了军事舞台,也拉开了世界核军备竞赛的序幕,人们笼罩在核战争恐怖之中,"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迫使中国共产党下决心研制核武器。乔登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被中央组织部从地方调到国防科委的。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乔登江3.jpg|缩略图|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4%B9%94%E7%99%BB%E6%B1%9F&src=tab_www&correct=%E4%B9%94%E7%99%BB%E6%B1%9F&ancestor=list&cmsid=c6f6a7813bb502a29c20ca76f7b8328d&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252601d53cb60e11e94eee0035cca15b&currsn=0&ps=55&pc=55 原图链接] [https://m.sohu.com/n/404788072/ 图片来源搜狐]]]| 图像说明 = 乔登江院士}}
1963年春,乔登江从苏州来到北京。当他知道自己将从事核武器的试验工作后,倍感担子沉重,责任重大。虽然他是学理论物理的,且基础扎实,但自1952年毕业后十余年从事的都是教育工作,对核武器是陌生的。然而,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而是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关系到国家安危的"惊"天"动"地的事业中。他克服了国外资料保密的困难,从核爆炸现象学开始,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核爆炸早期的物理现象,核爆炸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的产生机理、传播规律以及放射性沾染形成等都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结合现场试验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在中国即将结束大气层核试验时,他及时地主持编写了《核爆炸效应参数手册》。其后,他利用业余时间,经数年不懈的耕耘,编著了《核爆炸物理概论》。该书全面反映中国核试验中核爆炸物理的研究成果,是中国在此领域中的唯一专著,对推动中国核爆炸物理的深入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ref>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5/0802/c117092-27398057.html 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某基地研究员乔登江 ],人民网, 2015-08-02</ref> 。 
1988年,罹患肾癌的乔登江中止了在国防科研第一线的工作。8年后,1997年11月28日,乔登江高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乔登江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447字的简介中,满是这样的表述:"他是我国核爆炸、核武器效应及核辐射加固技术领域开创者之一"、"他参与开创了核爆炸景象学研究"、"是我国唯一论著"……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