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傅慶豊

移除 9 位元組, 5 年前
風格
== 風格 ==
19世紀下半葉開始的知覺探索之現代繪畫問題,造就了兩個「意向性」的對立形式,一類是現代[[哲學]]的反思性,一類是精神與認知狀態構成。傅慶豊將慣常的身體,『加上括號,存而不論』,試圖恢復作為『捕捉』或『捉住』的知覺原始意義,尤其是第二類的恍惚與出神-『還原身體』直覺以純意識的本質或原型:傅慶豊在1983年首次個展到1990年代自由形象的[[油畫]]及2000年來的墨彩表現及[[立體畫]]人物,20年來『人的變數』一直是他的造型語言,尤其是墨色與油彩的混用以及[[天地人]]的[[傳統]]架構,將他的油畫多元層次拉近到幾乎透明單純的[[身體]]影像。主題強調[[身體]]文化形式的不同,試圖尋回久被自身文化所隔離的[[ 身體]] ,在表達對人類整體環境的關注和反映中,『物、我關係』並非是冷漠與對立的,是一種身體與空間同時生成的狀態。這種陳跡傳統又革新題旨的方法,將慣習的水墨人文山水還原成感官[[ 山水]] ,提示了東西方哲思與媒材的辯證關係。這正是在[[日本]]三次個展所延伸過來的主題《植物人.動物人》,並在2004年[[法國]][[中國]]文化年的關注中,受邀到[[卡爾卡松]]市[[Carcassonne]]中古城鎮的騎士畫廊及布羅瓦市Blois古堡美術館個展的重點所在。[[西方]][[文藝復興]]的人文概念在[[人性]]與神性的對比下走向[[全球化]][[人性]]與物性的擺盪,[[人文主義]]便是涵蘊在這種對立並存的[[人文]]意識之中,這種[[哲學]]運動,對傅慶豊無如說是一種藝術態度: 承認[[人性]]的界限並堅持著人性的價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width="200"
|-
|}
 
藝術策展人張元茜形容他: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