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流芳

增加 6,73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檀园集》<br>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李流芳</big>''',(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擅画山水,学 [[ 吴镇 ]] [[ 黄公望 ]] ,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 == 个人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三年(1575)李流芳出生于嘉定南翔一户官宦人家。<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流芳青少年时,潜身东林庵中,认真读书,企求科举入仕。<p style="text-indent:2em;">万历三十四年(1606),32岁中举,后又两度赴京参加殿试皆不第。时朝廷为太监魏忠贤及其党<p style="text-indent:2em;">羽把持,仕途凶吉难料。他感到气馁,回到家乡,自建“檀园”,绝意仕途。<p style="text-indent:2em;">他经常游览杭州西湖,一边游湖一边作画,并提笔写下一系列题跋,一派高人逸士之风度。为<p style="text-indent:2em;">人耿直,诗风清新自然,文品为士林翘楚。魏忠贤<ref>[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3666966583120075&wfr=spider&for=pc 魏忠贤 ]百家号</ref>建生祠不往拜,与人云:“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p style="text-indent:2em;">崇祯二年 (1629)闰四月三日 李流芳卒于檀园,享年五十五岁。== 书法大家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流芳书法源于苏轼,擅 行书和草书,为一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风格浑厚而大气、自然而严谨 与绘画一样,在书法上受董其昌的影响,力求生秀古淡。 他在《跋摹书帖》中对书法艺术有 段极为精到的论述。他认为:学习书法,要临帖但不要成为 茂宰 号檀园、香海、 不求形似而应汲取传统的精髓;要师 怀堂、沧庵 但又要创新,应自具风貌。他又非常重视文学趣味和学识修养对笔墨书画的影响,他的书画充满了悠悠的文人气息。<p style="text-indent:2em;">他以苏轼为模范,取苏字扁平的形体,而去其丰腴及天真烂漫 晚号慎娱居士、六浮 改为细劲坚挺的笔 ,于是筋骨隽峭,风神一变,正如行家所评:能得苏字精髓,又具自家面目。<p style="text-indent:2em;">李氏行书,在点画笔意处匠心独具,心意迭出,是明代学苏中的佼佼者。在入古出新方面,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后 有一定的影响。平素题画之作,多用行书,笔致含蓄,行笔流畅,与画相得益彰。<p style="text-indent:2em;">李氏草书参用杯素法,但绝不放纵。而只是增加点划之间顾盼、回环、牵联 歙县(今属安徽)人 结体取横向 侨居嘉定(今属 纵向均加大向 的倾斜幅度,从而加强整体篇章的动感。据说他晚年曾草书唐宋先贤诗达数十巨册,既研诗律,又练书法,可知其习书之勤劳,炼字之功力。<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流芳传世墨宝比较多,有扇面、手札、立轴和题画,绝大多数收藏于江、浙、沪和苏州 等博物馆。其作品被辑入《中国书法名作大观》和《国宝大典》等典籍 == 画苑健将 ==<p style="text-indent:2em;">画家李流芳,工山水,兼善花卉。其画主要师承五代董源、巨然以及元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云林。<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流芳在绘画上既崇尚宋元各家,又能注重师法自然,强调写生,于画中自创新意。《吴中十景图》册是他写生作品中的代表作。他以艺术家的视角摄取吴中 二岁 处风景名胜入画,摹写真实生动,主景次景剪裁得宜,他的传神之笔塑造的艺术形象展示了吴 胜景特有的风采,令 神往。<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流芳除山水外 后绝 李流芳又善作水墨写 仕途 花卉。他的花卉,笔势飞舞,泼墨淋漓,别有一种逸趣 诗文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流芳其绘画作品为国内外许 写景酬赠之作 博物馆珍藏,并入选《国宝大典》和《海外珍藏中国名画》等绘画经典。== 人物铁事 ==<p style="text-indent:2em;">一次,李流芳到杭州西湖边游玩。见西湖里长满了嫩绿的蓴菜,郁郁葱葱,人们倾城出动,从早到晚采摘蓴菜,然後千担万担地运往萧山 风格 在湘湖中浸泡、 新自然 洗後再出售。据说,西湖的蓴菜要经过湘湖水浸洗,味美无比。他们一行人从未见过蓴菜,更未见过如此热闹、浩大的场面,非常惊奇,便买下许多蓴菜,回家烹调,并赋诗。<p style="text-indent:2em;">当蓴菜羹端上桌时,人们都惊叹它的色泽,不忍下箸扰乱其形色。过了许久,终於抵挡不住诱惑,品尝起来 最後,李流芳表达了众人的心声,认为蓴菜可以 著名的黄芽菜 娄坚、程嘉燧合 燕笋等媲美。李流芳的《蓴羹歌》描述了江浙人采食西湖蓴菜的场面和习俗, “嘉定 赞了蓴羹色香味形的美妙,对後世人了解时代蓴菜的食用情况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诗作品 ==【莼羹歌】<p style="text-indent:2em;">怪我生长居江东,不识江东莼菜美。今年四月来西湖,西湖莼生满湖水。<p style="text-indent:2em;">朝朝暮暮来采莼,西湖城中无一人。西湖莼菜萧山卖,千担万担湘湖滨。<p style="text-indent:2em;">吾友数人偏好事,时呼轻舠致此味。柔花嫩叶出水新,小摘轻淹杂生气。<p style="text-indent:2em;">微施姜桂犹清真,未下盐豉已高贵。吾家平头解烹煮,间出新意殊可喜。<p style="text-indent:2em;">一朝能作千里羹,顿使吾徒摇食指。琉璃碗成碧玉光,五味纷错生馨香。<p style="text-indent:2em;">出盘 座已叹息,举箸不敢争 尝。浅斟细酌意未足,指点杯盘恋余馥。<p style="text-indent:2em;">但知脆滑利齿牙,不觉清虚累口腹。血肉腥臊草木苦,此味超然离品目。<p style="text-indent:2em;">京师黄芽软似酥,家园燕笋白于玉。差堪与汝为执友,菁根杞苗皆臣仆。<p style="text-indent:2em;">君不见,区区芋魁亦遭遇,西湖莼 人不顾!季鹰之后有吾徒,此物千年免沉涸。<p style="text-indent:2em;">君为我饮我作歌,得此十斗不足多。世人耳食不贵近,更须远挹湖湘波! [3] <p style="text-indent:2em;">【白门七夕】<p style="text-indent:2em;">旧日维舟处,悬情独柳条。秋风又京国,客思正江潮。<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流芳代表画作<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流芳代表画作(4张)<p style="text-indent:2em;">长路有时到,欢期难再邀。徘徊望牛女,愁绝向中宵。<p style="text-indent:2em;">【黄河夜泊】<p style="text-indent:2em;">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p style="text-indent:2em;">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p style="text-indent:2em;">【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p style="text-indent:2em;">每多方外游,见僧即如故。灯明一龛下,夜长惬深晤。<p style="text-indent:2em;">不知山月上,千林已流素。出门寻旧溪,爱踏松影路。<p style="text-indent:2em;">气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幽泉洗我心,微钟杳然度 == 参考文献 =
2,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