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夏衍

增加 8,60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出生日期 = 1900年10月30日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Xia Yan
| 職業 = 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
| 知名原因 = 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
'''夏衍'''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毕业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 中国著名文学、 电影、 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 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1927年夏衍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夏衍同鲁迅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协会长、中顾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
== 人物生平 ==
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三十日(农历九月初八),  [[File:夏衍 不同时期照片.jpg|缩略图|1]]  出生于浙江省仁和县(后属杭县)严家弄27号。<ref>{{cite news|url=http://www.zj.xinhuanet.com/celeb/2004-03/17/content_1799723.htm|title=夏衍 }} . .新华网 . 2015-08-04</ref>  公元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夏衍父亲沈学诗中风去世。 公元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入私塾,习读《三字经》、《论语》。 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春,入杭州正蒙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新式教科书,两年后退学在家自修。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与母避居德清舅父家,辛亥革命成功后,是严家弄第一个剪辫子的人。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夏衍入德清县立高等小学,两年后高小毕业,考试名列第二,回到杭州,进泰兴梁坊当学徒约8个月。 [[File:夏衍1.jpg|缩略图|夏衍]]  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九月,夏衍被德清县公费保送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色科学习。 
公元1917年(民国六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受其影响,开始阅读《时事新报》、《民国日报》、《新青年》、《解放与改造》等报刊上各种介绍新思潮的文章。
公元1919年(民国八年),五四运动爆发,参加浙江学生运动,被选为学生会联合会代表。6月,在《学生杂志》第6卷第6号发表《木棉漂白之过去及将来》一文。10月,参与创办进步刊物《双十》和《浙江新潮》,并以"宰白"的笔名发表文章与"随感录",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得到 [[ 陈独秀 ]] 的赞赏。
元1929 元1921 年(民国十 年) 冬,夏衍参与筹备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0 月, 与郑伯奇等人创办上海艺术剧社 考入日本北九州户烟盯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
公元1926年(民国十五年)三月,明治专门学校毕业,获工学士学位。4月,免试入九州帝国大学工学部冶金科。10月初,夏衍赴东京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驻日神田总支部党委、组织部长,在日本各地华侨和留学生中宣传革命,发展党员。 [[File:著名作家夏衍 刘文韬 摄.jpg|缩略图|著名作家夏衍 刘文韬 摄]] 公元1927年(民国十六年)年初奉命回国。5月,受国民党通缉并被开除党籍。6月,经[[郑汉先]]、[[庞大恩]]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公元1929年(民国十八年)冬,夏衍参与筹备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0月,与[[郑伯奇]]等人创办上海艺术剧社。 公元1930年(民国十九年)三月二日"左联"成立,夏衍与鲁迅、钱杏村被推举为主席团,并当选为执行委员。4月,与 [[ 蔡淑馨 ]] 结婚。8月,与 [[ 田汉 ]] 等人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公元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五月,夏衍担任明星公司的编剧顾问。7月,成立"剧联"领导的'`影评人小组"。
公元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夏衍与 [[ 阿英 ]] [[ 王尘无 ]] [[ 司徒慧敏 ]] [[ 石凌鹤 ]] 成立党的电影小组。
公元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二月,根据田汉的提纲,编写《风云儿女》。试作短篇小说《泡》,第一次用"夏衍"笔名,发表于 [[ 郑振铎 ]] 主编的《文学》6卷2号。5月以后创作了多幕剧《赛金花》,独幕剧《都会的一角》等。
公元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作三幕剧《上海屋檐下》 。4月初春,母亲[[徐绣笙]]去世,终年80岁,赴杭州奔丧
公元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夏衍与 [[ 田汉 ]] 、洪深合作话剧《再会吧,香港》。4月,赴重庆,任中共南方局办事处文化组副组长,负责文化界统战工作。在《新华日报》上撰写政论及杂文,6月,写成四幕剧《水乡吟》。8月,五幕剧《法西斯细菌》完成。
公元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春,夏衍创作四幕话剧《芳草天涯》,9月在重庆上演。
 
公元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3月,夏衍经香港抵达新加坡,向华侨领袖陈嘉庚传达中共中央军政方针,并应陈嘉庚、胡愈之邀请任《南侨日报》主笔。
 
公元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6月,夏衍在香港《群众》杂志开设《蜗楼随笔》专栏,在香港参与策动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主任钱昌照起义。
公元1949年,夏任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暨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7月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委员。
公元1950年3月,夏衍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8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兼任院长。
 
公元1953年夏衍创作五幕六场话剧《考验》。
 
公元1955年5月,夏衍受[[潘汉年]]冤案牵连,在北京被隔离,接受中组部审查。
 
公元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被关押在文化部机关"大庙"内,在群众大会上遭到批斗。12月4日凌晨1时,被红卫兵架走,7日交解放军"监护"。
 
公元1969年2月,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入空军医院,两次输血,在医院一年有余,继续受审。
 
公元1976年,粉碎"四人帮",闭户读书。
 
公元1977年秋,恢复党组织关系。9月,去上海。
公元1994年,6月,向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7月16日,在《文汇电影时报》上发表回忆文章《<武训传>事件始末》,后《文汇报》、《作家文摘》等转载。10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夏衍同志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报告会",下午"夏衍电影回顾展"开幕。10月30日,在北京医院度过95华诞。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公元1995年2月6日,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95岁 。[2]<ref>{{cite news|url=http://book.sina.com.cn/today/2011-01-29/2113282867.shtml|title=1995年2月6日,电影艺术家夏衍逝世 }} . .新浪网 . 2015-08-04</ref> == 人物评价 == 沈芸:我祖父一生都被家国情怀萦绕,历经磨难而不悔,不止他一个人,还有那一代人。 李月红:戏里戏外皆传奇。 == 轶事典故 == === 爱情婚姻 ===[[File:夏衍一家.jpg|缩略图|夏衍一家]] 夏衍留学后,母亲挂念着他,尤其是他的婚姻,于是开始为夏衍物色对象,最后选中了后来升任杭州纬成丝织公司驻上海总经理的长女[[蔡淑馨]]。蔡淑馨原在杭州读书,后转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暑假,夏衍来到杭州正式相亲,两人彼此心仪。1925 年,从省女师毕业的[[蔡淑馨]],在校长的鼓励下也来到日本,进入了奈良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于是,夏衍在京都租了一套小木屋,也就是照片中的这幢透着浓浓爱意和诗意的小木屋。以后每逢假日,夏衍便常和[[蔡淑馨]],还有朋友们来这里小聚。 1930年4月,夏衍和[[蔡淑馨]]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婚后,[[蔡淑馨]]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事业,放弃了自己的所学专业。在以后的岁月里,于各个历史时期,她都默默地协助着夏衍,殚精竭虑,风雨同舟。 === 救亡日报 === '''查封''' 1941年春节前夕,在桂林苦心经营了两年一个月又十五天、为宣传发动抗日救国做出卓越贡献的《救亡日报》 ,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救亡日报》--这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纸,从1937年8月4日在上海 创刊开始,便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为促进全民族抗日救亡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当时,郭沫若兼任《救亡日报》社社长兼发行人,夏衍则出任总编辑。1937年11月22日,上海沦陷,《救亡日报》被迫撤离,于1938年转至广州复刊。当年10月底广州又陷入日军的三面围攻之中,于是《救亡日报》再度"流浪"。 通信联系已经中断,夏衍只好主张去桂林找[[李克农]]。1938年11月8日晚,夏衍坐上了开往长沙的火车,第二天,他好不容易才通过一个个间接的朋友关系找到了[[郭沫若]]和[[周恩来]]。当时事情太不凑巧,正逢不堪回首的"长沙大火",[[周恩来]]正在忙着安排"紧急疏散",根本就腾不出时间来跟夏衍详谈《救亡日报》的事情,但[[周恩来]]却对他说:"你来得正好,马上回桂林和克农商量,自筹经费,尽快恢复《救亡日报》……"夏衍来到桂林与[[李克农]]商量后,在1938年离开桂林赴香港筹款。第二天,[[郭沫若]]就来到了桂林。三天后,周恩来也专程从长沙来桂,向郭沫若指示《救亡日报》的办报方针。这时,夏衍筹款工作十分顺利。驻港的[[廖承志]]接到[[周恩来]]的电报后,即从海外华侨捐赠的抗日经费中,专门拨给《救亡日报》1500港币。 复刊 [[File:《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jpg|缩略图|《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 1939年1月10日,《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夏衍主持《救亡日报》作风严谨,一丝不苟。作为总编辑的夏衍,一直主笔撰写社论和时评,理直气壮地宣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为。《救亡日报》在抗日宣传中的影响不仅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注意,也引起了反动派的嫉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直接导致了《救亡日报》在桂林的劫难。1941年1月17日,蒋介石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新四军番号,还命令全国报纸都必须刊登颠倒是非的"中央社"电讯稿和"军委命令",以掩盖事实真相。夏衍坚持拒绝刊登这则诬蔑"新四军叛变"的消息电稿。 1941年3月1日,驻桂林的国民党新闻检查所秉承蒋介石重庆当局的密令,查封了《救亡日报》
== 个人作品 ==
 
1924年1月,正在日本福冈的沈端先(夏衍)将一篇旧作重新修改,题名《新月之下》寄回上海,刊登在《狮吼》半月刊上,署名"沈宰白"。这是夏衍发表的第一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对未婚妻的思念。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改编创作有《在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懒寻旧梦录》等。
 
== 后世纪念 ==
 
纪念夏衍逝世二十周年暨30年代反法西斯电影研讨会
 
2015年07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的"可见的左翼--纪念夏衍逝世二十周年暨30年代反法西斯电影研讨会"于7月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幕。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媒体的近百名学者及相关人士出席全国学者云集 纪念左翼文化开拓者夏衍逝世20周年。<ref>{{cite news|url=http://news.hexun.com/2015-07-19/177660205.html|title=全国学者云集 纪念夏衍逝世二十周年}}. .和讯网 . 2015-11-08</ref>
 
夏衍故居建于清末民初,属中式平房,位于杭州庆春门外严家弄。现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创作特色 ==
夏衍作为 [[File:夏衍5.jpg|缩略图|夏衍]] 中国三十年代开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对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从戏剧的表现内容,还是戏剧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都在对 " 五四"以来中国话剧优秀传统继承的基础之上, 进行了许多开艺术先河的创造性探索, 营造了自己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夏衍创作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关注大时代里普通知识分子和市民阶层的精神悲欢,来提示社会政治和革命的主题。夏衍大多将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 寓托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内心冲突中, 从简单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反映出激荡的时代特征, 让读者和观众听到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以一种近乎平庸的写实精神反衬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将高度的社会政治意识、饱满的政治热情与艺术创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使他在同时代剧作家同行中脱颖而出, 并获得了自己的文学史地位。
夏衍出于对政治的热情和信仰的追求,一心想要自己的创作介入政治生活领域,但他并未简单地以艺术图解政治, 而是以自己日臻成熟和明晰的创作个性、以他对政治与艺术关系的独特理解化开了僵硬的政治外壳。 可以说, 夏衍正是以其敏感多思、善于冷静地观察和剖析的艺术气质将作品的政治倾向性与艺术性完善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他富有个性的戏剧艺术风格。
 
中国现代作家
阿英(原名:钱杏村) 艾芜(原名:汤道耕) 艾青(原名:蒋海澄) 巴人(原名:王任叔) 巴金(原名:李尧棠)
白桦(原名:陈佑华) 冰心(原名:谢婉莹) 丁玲(原名:蒋冰之)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胡适(原名:胡嗣糜)
柳青(原名:刘蕴华) 鲁迅(原名:周树人) 老舍(原名:舒庆春) 落花生(原名:许地山) 鲁彦(原名:王燮臣)
茅盾(原名:沈雁冰) 秦牧(原名:林觉夫) 柔石(原名:赵平复) 绿漪(原名:苏雪林) 田汉(原名:田寿昌)
田间(原名:童天鉴) 唐弢(原名:唐瑞毅) 魏巍(原名:鸿杰) 闻捷(原名:赵文节) 萧军(原名:刘鸿霖)
萧红(原名:张乃莹) 西谛(原名:郑振铎) 夏衍(原名:沈端先) 殷夫(原名:徐祖华)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周扬(原名:周起应) 邹韬奋(原名:邹思润)
== 参考资料: ==
1,8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