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戚铮音

增加 6,47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戚铮音(1909~1988)女,又名铁生,浙江余姚人,中共党员。历任国民党抗日自卫团第三游击队连队政治指导员、浙江第二儿童保育院院长、重庆战时妇女辅导院总务股长、重庆女青年民众教育部干事、《现代妇女》杂志社编委。建国后,戚铮音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科长、校党委委员等职。后任南汇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1988年9月16日去世。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戚铮音
 
别名
戚铁生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地
浙江余姚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88年9月16日
 
性别
=人物简介=
 
戚铮音(1909~1988)又名铁生。浙江余姚人。民国22年(1933年),在上海同济附中求学时,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5年,转为中共党员。曾两次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抗日战争开始后获释。戚铮音去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后,被安排到浙江省从事抗日战争工作。历任国民党抗日自卫团第三游击队连队政治指导员、浙江第二儿童保育院院长、重庆战时妇女辅导院总务股长、重庆女青年民众教育部干事、《现代妇女》杂志社编委。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储能、南洋女中任教。
 
民国30年初,戚铮音在浙江第二儿童保育院工作时,中共浙江省委遭破坏,组织关系中断。戚铮音坚守保育院阵地,掩护20多位皖南事变中失散、上饶集中营越狱的同志。民国32年,她亲自掩护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冯雪峰到重庆。
 
建国后,戚铮音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科长、校党委委员等职。后任南汇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1962年,任进修学校校长时,重视小学教师培训和发展耕读小学工作。1965年,使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2.7%。"文化大革命"中,戚铮音遭受残酷迫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各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收集整理革命史料,撰写回忆录。她身患癌症,住院治疗,还在病榻上写稿。
=人物生平=
戚铮音,生于1909年,1933年8月在上海国立同济大学附中求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内部交通秘书。
 
1934年12月、1936年3月先后两次遭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仍坚持斗争。抗日战争开始后,经营救出狱。后由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送往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结业后,经组织介绍,在国民党浙江省警备区第三游击支队任连队政治指导员,以后曾担任浙江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代秘书、第二儿童保育院院长等职。任职期间,多次到抗日前线,救护数百名受难儿童,并自编教材,对儿童进行革命启蒙教育,有许多难童,后来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领导干部。1941年初,中共浙江省委遭到破坏,她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在国民党反共高潮的恶劣政治环境中,她利用保育院这块基地,掩护不少革命同志。
 
1943年6月,去重庆任妇女辅导院总务股长、《现代妇女》杂志社编委等职。抗战胜利后来上海工作,先后在储能中学、南洋女中任教。解放后,在市教联、教育工会工作一段时间,后参加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并留校先后担任教务科科长、老干部文化班党支部书记、校党委委员。
 
1962年2月调南汇县中学,后任南汇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身心遭受严重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不顾年迈体弱,搜集整理大量革命史料,撰写上百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并在本县各个乡镇作革命传统报告。
 
她尤热心于教育事业,每年逢"六一"儿童节,她都要给孩子们送去礼物,生前还将一生积蓄全部捐献给南汇县教育基金会。平时为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始终以一个普通党员形象生活在群众之中。1986年4月,被上海市委老干部工作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命名为先进离休干部,1986年7月,被中共南汇县委命名为优秀共产党员。她的一生,历经艰难曲折,政治上蒙冤受屈,但她对党的信念坚定不移,1988年,9月15日在她病逝的前一天,党组织告知她:她的政历问题全部澄清。她含着热泪捏住领导同志的手说:"谢谢党组织的关心……"。
 
戚铮音一生未婚。生活俭朴,却一次上缴党费3000余元。1986年,南汇地区遇风灾,捐款千元。还经常购玩具赠给托儿所、幼儿园。1986年,被评为市先进离休干部、南汇县优秀党员。1988年9月16日临终遗嘱:一万元存款捐给南汇县教育统筹基金会和中小学教师奖励基金会,藏书赠大团中学。
=主要成就=
浙江战时第二儿童保育院成立于1939年,戚铮音任院长。此前,她参加了筹建浙江战时儿童保育分会的工作。至1943年5月离开保育院时止,她担任院长职务达四年之久。在这期间,她先后抢救、抚育、培养了数百名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而流离失所的苦难儿童。为了救助这些儿童,她克服重重困难,筹划、解决他们的吃、穿、住等问题,还带领教师们亲自编教材、排课程,使难童们不失学,接受正规的启蒙教育,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物资非常匮乏的情况下,戚铮音为此经受了艰辛,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戚铮音在保育院任职期间,正逢皖南事变,国民党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时期,政治环境十分险恶。难能可贵的是,在白色恐怖下,戚铮音还利用自己的公开身份,以高度的革命责任心掩护了许多在皖南事变中失散,或从上饶集中营越狱出来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同志,不避风险地把他们隐蔽在保育院里,帮助他们顺利地回到党的怀抱。
 
戚铮音的名字也已上了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黑名单。在这种情况下,戚铮音只得吧一些共产党同志转移,他决定经桂林去重庆。戚铮音借口去重庆战时儿童保育总会汇报工作,联系好一辆去桂林的运货车。1943年5月,他们一起搭乘货车离开保育院。戚铮音也从此结束了在第二保育院的领导工作。当时,难童们却为自己院长的不得已离去而难过。
=革命回忆录=
她生前正式发表的革命回忆录有《南洋女中革命斗争片断回忆》。《回忆在浙江省第三游击支队政训室的工作》、《一件不寻常的长衫》、《回忆雪峰》、《战时儿童保育分会和两个儿童保育院》、《党的事业拚搏者--杂忆曹维廉老战友》、《贯彻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日的妇女阵地》、《战时儿童保育院》、《怀念郭纲琳烈士》等。
3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