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针虫

增加 55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针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取食烟草的有很多种
基本信息中文名金针虫{|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分布区域全球各地|-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脊索动物门'''<big>金针虫</big> '''
动物界|-
| [[File:360截图20200622144126949.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1.iplant.cn/image2/b/2885751.jpg 原图链接][http://ppbc.iplant.cn 来自 中国植物图像库 鞘翅目的图片]]]
叩甲科|-
拉丁学名Elateridae Leach|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别称铁丝虫、铁条虫、蛘虫|-
昆虫纲| align= light|
亚纲有翅亚纲'''中文名''':金针虫
目录1基本信息2生活习性3形态特征4 ''' 分布区域5危害特点6防治措施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信息金针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取食烟草的有很多种,但主要有Limonius(北美洲)(Akehurst,1981)、细胸金针虫(Agriotes)(美洲、亚洲、欧洲)、褐纹金针虫(Melahotus)(北美洲、欧洲、亚洲)、宽胸金针虫(Conoderus)(美洲、澳洲)(Akehurst,1981)和Hemicrepidius(北美洲、欧洲)。中国的主要种类有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细胸金针虫(Agriotesfusicollis)、褐纹金针虫 (Melanotus caudex)、宽背金针虫(Selatosomus latus)、兴安金针虫 (Harminius dahuricus)、暗褐金针虫(Selatosomussp.)等。''':全球各地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厘米间。 ⒈沟金针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 '''门''':脊索 ,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较强,卵产于土中3~7厘米深处,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作物。 在地下主要为害玉米幼苗根茎部。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沟金针虫在8-9月间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为成虫,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动。金针虫的活动,与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 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其上升表土为害的时间,与春玉米的播种至幼苗期相吻合。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9毫米或14~18毫米,依种类而异。体黑或黑褐色,头部生有1对触角,胸部着'''界''':动物界
金针虫金针虫'''目''':鞘翅目
生3对细长的足,前胸腹板具1个突起, 可纳入中胸腹板的沟穴中。头部能上下活动似 '''科''': 头状,故俗称“叩头虫”。幼虫体细长,25~30毫米,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身体生有同色细毛, 3对胸足大小相同。甲科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区域沟金针虫主要分布区域北起辽宁,南至长江沿岸,西到陕西、青海,旱作区的粉砂壤土和粉砂粘壤土地带发生较重;细胸金针虫从东北北部,到淮河流域,北至内蒙古以及西北等地均有发生,但以水浇地、潮湿低洼地和粘土地带发生较重;褐纹金针虫主要分布于华北;{|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拉丁学名''':Elateridae Leach
|-'''别称''':铁丝虫、铁条虫、蛘虫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大齿猛蚁</big> ''':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 [[File:360截图20200622144126949.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1.iplant.cn/image2/b/2885751.jpg 原图链接][http://ppbc.iplant.cn 来自 中国植物图像库 的图片]]]}
|-金针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取食烟草的有很多种
| style="background='''基本信息'''=='''中文名''': #008080" align= center|金针虫
|-'''分布区域''':全球各地
| align= light|'''门''':脊索动物门
中文学名'''界''': 山矾叶九节动物界
拉丁学名:Psychotria symplocifolia Kurz'''目''':鞘翅目
界:植物界'''科''':叩甲科
门:被子植物门'''拉丁学名''':Elateridae Leach
纲:单子叶植物纲'''别称''':铁丝虫、铁条虫、蛘虫
目:百合目'''纲''':昆虫纲
科:茜草科'''亚纲''':有翅亚纲
=='''基本信息'''== 属:九节属金针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取食烟草的有很多种,但主要有Limonius(北美洲)(Akehurst,1981)、细胸金针虫(Agriotes)(美洲、亚洲、欧洲)、褐纹金针虫(Melahotus)(北美洲、欧洲、亚洲)、宽胸金针虫(Conoderus)(美洲、澳洲)(Akehurst,1981)和Hemicrepidius(北美洲、欧洲)。中国的主要种类有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细胸金针虫(Agriotesfusicollis)、褐纹金针虫 (Melanotus caudex)、宽背金针虫(Selatosomus latus)、兴安金针虫 (Harminius dahuricus)、暗褐金针虫(Selatosomussp.)等。
|}=='''生活习性'''==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厘米间。
宽背 ⒈沟 金针虫 分布黑龙江 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较强,卵产于土中3~7厘米深处,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作物。<ref>[https://www.360kuai.com/pc/97e4cb92784165fbf?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对蛴螬 内蒙古 地老虎 宁夏、新疆;兴安 金针虫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暗褐金针 、蚜 分布于四川西部地区。束手无策?用这农药,一次管用60天 ]</ref>
在地下主要为害玉米幼苗根茎部。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沟金针虫在8-9月间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为成虫,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动。金针虫的活动,与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其上升表土为害的时间,与春玉米的播种至幼苗期相吻合。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或14~18毫米,依种类而异。体黑或黑褐色,头部生有1对触角,胸部着生3对细长的足,前胸腹板具1个突起, 可纳入中胸腹板的沟穴中。头部能上下活动似叩头状,故俗称“叩头虫”。幼虫体细长,25~30毫米,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身体生有同色细毛, 3对胸足大小相同。
=='''分布区域'''==
沟金针虫主要分布区域北起辽宁,南至长江沿岸,西到陕西、青海,旱作区的粉砂壤土和粉砂粘壤土地带发生较重;细胸金针虫从东北北部,到淮河流域,北至内蒙古以及西北等地均有发生,但以水浇地、潮湿低洼地和粘土地带发生较重;褐纹金针虫主要分布于华北;宽背金针虫分布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兴安金针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暗褐金针虫分布于四川西部地区。
=='''危害特点'''==
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粟、花生、甘薯、马铃薯、豆类、棉、麻类、甜菜和蔬菜等多种作物,在土中为害新播种子,咬断幼苗,并能钻到根和茎内取食。也可为害林木幼苗。在南方还为害甘蔗幼苗的嫩芽和根部。生活史较长,需3~6年完成1代,以幼虫期最长。幼虫老熟后在土内化蛹,羽化成虫有些种类即在原处越冬。次春 3、 4月成虫出土活动,交尾后产卵于土中。幼虫孵化后一直在土内活动取食。以春季为害最烈,秋季较轻。防治方法见地下害虫
=='''防治措施'''==
*(1)与水稻轮作;或者在金针虫活动盛期常灌水,可抑制危害。<ref>[https://www.360kuai.com/pc/9fa47ae340b78091c?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这样防治麦田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超简单,杀虫干净,持效期长 ]</ref>
折叠编辑本段危害特点
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粟、花生、甘薯、马铃薯、豆类、棉、麻类、甜菜和蔬菜等多种作物,在土中为害新播种子,咬断幼苗,并能钻到根和茎内取食。也可为害林木幼苗。在南方还为害甘蔗幼苗的嫩芽和根部。生活史较长,需3~6年完成1代,以幼虫期最长。幼虫老熟后在土内化蛹,羽化成虫有些种类即在原处越冬。次春 3、 4月成虫出土活动,交尾后产卵于土中。幼虫孵化后一直在土内活动取食。以春季为害最烈,秋季较轻。防治方法见地下害虫。
*(2)定植前土壤处理,可用48%地蛆灵乳油200毫升/亩,拌细土10千克撒在种植沟内,也可将农药与农家肥拌匀施入。
*(3)生长期发生沟金针虫,可在苗间挖小穴,将颗粒剂或毒土点入穴中立即覆盖,土壤干时也可将48%地蛆灵乳油2000倍,开沟或挖穴点浇。
折叠编辑 *(4)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48%乐斯 段防治措施(1)与 或48%天达毒死蜱、48%地蛆灵拌种,比例为药剂: 稻轮作;或者在金针虫活动盛期常灌水,可抑制危害 :种子=1:30-40:400-500
(2 *(5 定植前 施用毒 壤处理,可 用48%地蛆灵乳 油200毫升/亩 油每亩200-250克,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 喷于25-30公斤 土10千克撒在种植沟内,也可将农药与农家肥 土上 拌匀 成毒土,顺垄条 ,随即浅锄;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成毒土,或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公斤处理土壤
*(6)种植前要深耕多耙,收获后及时深翻;夏季翻耕暴晒。==参考文献=={{Reflist}}{{Reflist}}=='''相关视频'''== (3)生长期发生沟 麦田 金针虫 ,可在苗间挖小穴,将颗粒剂或毒土点入穴中立即覆盖,土壤干时也可将48%地蛆灵乳油2000倍,开沟或挖穴点浇。防治
(4)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48%乐斯本或48%天达毒死蜱、48%地蛆灵拌种,比例为药剂:水:种子=1:30-40:400-500。
(5)施用毒土。用48%地蛆灵乳油每亩200-250克,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公斤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成毒土,或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公斤处理土壤。
(6)种植前要深耕多耙,收获后及时深翻;夏季翻耕暴晒。{{#iDisplay:r3165fap2mc |480|360|qq}}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3,4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