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铃薯甲虫

增加 1,21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360截图20200622144126949马铃薯甲虫.jpg|缩略图|居中|[httphttps://img1timgsa.iplantbaidu.cncom/image2/b/2885751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7344085930&di=134bf1efa5ab2771f3a21de33bb43d6b&imgtype=0&src=http%3A%2F%2Fimages.669pic.com%2Felement_pic%2F41%2F72%2F84%2F13%2F8b667926fec410cbe91204b417130d97.jpg 原图链接][httphttps://ppbc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A9%AC%E9%93%83%E8%96%AF%E7%94%B2%E8%99%AB&step_word=&hs=0&pn=1&spn=0&di=125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278782700%2C1640107105&os=1289573559%2C3449441319&simid=0%2C0&adpicid=0&lpn=0&ln=311&fr=&fmq=1607333996144_R&fm=detail&ic=&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ages.iplant669pic.cn com%2Felement_pic%2F41%2F72%2F84%2F13%2F8b667926fec410cbe91204b417130d9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mmlrtv_z%26e3Bv54AzdH3FfvAzdH3Fnmm9dbb_z%26e3Bip4s&gsm=5&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中国植物图像库 的 百度 图片]]]
|-
| align= light|
''' 中文 名''':马铃薯甲虫 '''拉丁 学名:山矾叶九节''':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拉丁学名:Psychotria symplocifolia Kurz'''别称''':蔬菜花斑虫
''' :植 ''':动 物界
''' :被子植 ''':节肢动 物门
''' :单子叶植物 ''':昆虫
''' :百合 ''':鞘翅
''' :茜草 ''':叶甲
属:九节属'''亚科''':叶甲亚科
|}
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 [[ 叶甲科 ]] 。是世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原产在美国,后传入法国、荷兰、瑞士、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东欧、美洲一些国家,是中国外检对象。寄主主要是 [[ 茄科 ]] 植物,大部分是茄属,其中栽培的马铃薯是最适寄主,此外还可为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马铃薯甲虫
''' 拉丁学名Leptinotarsa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 别称 ''':[[ 蔬菜花斑虫]]
''' ''': 动物界
''' ''':[[ 节肢动物门]]
''' ''':[[ 昆虫纲]]
''' ''': 鞘翅目
''' ''':[[ 叶甲科]]
''' 亚科 ''': 叶甲亚科
''' 分布区域 ''': 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原发于北美落基山区。现欧美各国分布较多。
目录
1分类学
2物种信息
3分布
4危害特点
5寄主范围
6形态特征
7生活史
8生活习性
9传播途径
10防治方法
11防治案例
12防治措施
=='''分类学'''==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叶甲亚科
英文名: potato beetle,Colorado potato beetle
中文别名: [[ 蔬菜花斑虫]]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隶属于 [[ 鞘翅目叶甲科 ]] 叶甲亚科。是重要的国际检疫对象。原发生于北美落基山区,为害 [[ 茄科 ]] 的一种 [[ 野生植 物Solanum 物]]Solanum rostratum(中文名:刺萼龙葵)。随着美洲大陆的开发,当马铃薯的栽培向西扩展到落基山区时,立刻遭到这种甲虫的严重为害。此后,这种甲虫又向东扩散,速度很快。现已知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士、奥地利、 [[ 南斯拉夫 ]] [[ 捷克斯洛伐克 ]] 、波兰都有发生。成虫体长10毫米,卵圆形。橘黄色,头、胸部和腹面散布大小不同的黑斑,各足跗节和膝关节黑色,每鞘翅上有5个黑色纵条纹,相当艳丽。成虫在地下越冬。在春季马铃薯出土时,越冬成虫出现,产卵于叶子反面,每雌产卵300~500粒。老熟幼虫入土化蛹。一年发生1~3代。除对马铃薯造成毁灭性灾害外,还为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 [[ 茄科 ]] 植物。
=='''分布'''==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上著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原发现于北美洲落基山脉,最初为害野生 [[ 茄科 ]] 植物具角茴,19世纪初,随着新大陆的开拓,向该地移民的增多,贸易渠道形成,该虫开始在美洲传播。1817年,智利的栽培马铃薯引入北美。1855年发现马铃薯甲虫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严重为害马铃薯。1860年至1880年,马铃薯甲虫在美国的发生面积激增到400万平方公里,占据了美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10。1877年马铃薯传播到德国的莱茵河以北的谬里豪森市。1878年蔓延传播到荷兰、波兰等国。1920年传播到法国,在法国开始蔓延为害,到1938年蔓延到法国全境,并扩展到法国的四邻国家的比利时、西班牙、瑞士等国。1943年-1948年传播扩展到意大利、葡萄牙、 [[ 匈牙利 ]] [[ 斯洛伐克 ]] 等国家,到达苏联边境地区。1949年在苏联的 [[ 乌克兰 ]] 的里沃夫首先发现了此虫,在乌克兰为害蔓延到1968年,每年扩展速度达到120公里,传播到白俄罗斯,每年扩展速度达到150公里。在60年代的后半叶,扩展到了乌拉尔斯克地区,至此该虫占据了几乎苏联的欧洲部分地区,俄罗斯远东的 [[ 阿穆尔州 ]] 曾有过发生马铃薯的情况报道,近年来在俄罗斯滨海边区也有发生。现已广泛分布于欧美和亚洲的40多个国家。
=='''危害特点'''==
危害特点 种群一旦失控,成、幼虫为害马铃薯叶片和嫩尖,可把马铃薯叶片吃光,尤其是马铃薯始花期至薯块形成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严重的造成绝收。马铃薯甲虫最喜欢取食马铃薯,其次为茄子和番茄。此外,也喜食菲沃斯属的植物。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的毁灭性害虫。幼虫和成虫常将马铃薯叶片吃光,一般造成减产30%~50%,有的高达90%。在合适的条件下,该虫的虫口密度往往急剧增长,即使在卵的死亡率为90%的情况下,若不加以防治,1对雌雄个体5年之后可产生千亿个个体。
=='''寄主范围'''==
主要是 [[ 茄科 ]] 植物,大部分是茄属,其中栽培的马铃薯是最适寄主,此外还可为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马铃薯、番茄、茄子、 [[ 天仙 子4 子]]4 种寄主是独立寄主 (能完成生活史)。 此外,马铃薯甲虫还可传播马铃薯褐斑病和环腐病等。油葵、棉花等作物也有被害报道。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9~11.5mm,宽6~7mm。短卵圆形,体背显著隆起,红黄色,有光泽。鞘翅色稍淡,每一鞘翅上具黑色纵带5条。头 [[ 下口式 ]] ,横宽,背方稍隆起,向前胸缩入达眼处。唇基前缘几乎直,与额区有一横沟为界,上面的刻点大而稀。 [[ 复眼 ]] 稍呈肾形。触角11节,第一节粗而长,第二节很短,第五、六节约等长,第六节显著宽于第五节,末节呈圆锥形。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隆起,宽为长的二倍。基缘呈弧形,前角突出,后角钝,表面布稀疏的小刻点。小盾片光滑。鞘翅卵圆形,隆起,侧方稍呈圆形,端部稍尖,肩部不显著突出。足短,转节呈三角形,股节稍粗而侧扁;胫节向端部放宽,外侧有一纵沟,边缘锋利;跗节显4节;两爪相互接近,基部无附齿。
*幼虫
1、2龄幼虫暗褐色,3龄逐渐开始变成鲜黄色、粉红色或橘黄色;头黑色发亮,前胸背板骨片及胸部和腹部的气门片暗褐色或黑色。幼虫背方显著隆起。头为下口式,头盖缝短;额缝由头盖缝发出,开始一段相互平行延伸,然后呈一钝角分开。头的每侧有小眼6个,分成两组,上方4个,下方2个。触角短,3节。上唇、唇基以及额之间由缝分开。头壳上仅着生初生刚毛,刚毛短;每侧顶部着生刚毛5根;额区呈阔三角形,前缘着生刚毛8根,上方着生刚毛2根。唇基横宽,着生刚毛6根,排成一排。上唇横宽。明显窄于唇基,前线略直,中部凹缘狭而深;上唇前缘着生刚毛10根,中区着生刚毛6根和毛孔6个。上颚三角形,有端齿5个,其中上部的一个齿小。1龄幼虫前胸背板骨片全为黑色,随着龄的增加,前胸背板颜色变淡,仅后部仍为黑色。除最末两个体节外,虫体每侧有两行大的暗色骨片,即气门骨片和上侧骨片。腹片上的气门骨片呈瘤状突出,包围气门。中后胸由于缺少气门,气门骨片完整。4龄幼虫的气门骨片和上侧片骨片上无明显的长刚毛。体节背方的骨片退化或仅保留短刚毛,每一体节背方约8根刚毛,排成两排。第8、9腹节背板各有一块大骨化板,骨化板后缘着生粗刚毛,气门圆形,缺气门片;气门位于前胸后侧及第1~8腹节上。足转节呈三角形,着生3根短刚毛;爪大,骨化强,基部的附齿近矩形。
长卵圆形,长1.5~1.8mm,淡黄色至深枯黄色。
*蛹
[[ 离蛹 ]] ,椭圆形,长9~12mm,宽6~8mm,橘黄色或淡红色。成长幼虫转入土下化蛹。
=='''生活史'''==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防人为传入,一旦传入要及早铲除。(2)与非寄主作物轮作,种植早熟品种,对控制该虫密度具明显作用(3)生物防治,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喷洒 [[ 苏云金杆菌]](B. t.tenebrionia亚种)制剂600倍液。(4)发生初期喷洒杀虫畏、磷胺、甲萘威等杀虫剂,该虫对杀虫剂容易产生抗性,应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5)用真空吸虫器和丙烷火焰器等进行物理与机械防治,丙烷火焰器用来防治苗期越冬代成虫效果可达80%以上。
=='''防治案例'''==
*马铃薯甲虫国外防控主要措施
作为世界著名的检疫性害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将其定为"重点检疫对象",近百年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化学药剂防治害虫最早的实例就是1865年巴黎绿在马铃薯甲虫上的应用,随着科技水平和人们环保认识的不断提高,马铃薯甲虫的防控措施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当前更注重生物防治及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A.Randall Alford等早在1987年就提出柠檬碱具有对马铃薯甲虫的拒食活性。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欧美等国家不但应用天敌对马铃薯甲虫的捕食作用,筛选了二点益蝽等天敌种类,还大力发展生物制剂,人工合成一种色素杆菌分泌的毒素进行拌种或者土壤处理,可对马铃薯甲虫进行有效的毒杀防治,而且对于药理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效果的研究也更加深入。<ref>[https://www.360kuai.com/pc/9e1bb60a891db58f4?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马铃薯和胃调中、健脾益气,农民种植马铃薯时,如何防控甲虫呢? ]</ref>
*马铃薯甲虫防控关键
加强马铃薯甲虫在中国适生地的预测预报工作。准确判断适生地的范围,提早加强防范检测工作,切断害虫的各种传播途径,尤其是要做好高危适生地区的检疫防控工作。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等技术的综合利用,避免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从而可以延缓该虫抗药性的发展。同时,加强该虫的田间抗药性监测,应用各种检测技术准确判断其抗性发展变化,使其对中国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3,4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