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
次編輯
變更
石灰釉
,無編輯摘要
传统手工艺有很多优势,其中有很多秘不示人的绝技,尿沤、头灰、二灰的调配等等方法对瓷器制作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古人没有那么丰富的化学知识,但他们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仍然是一笔宝贵财富,需要后人去学习认识、继承和发扬。
上一篇《石灰釉》中我说了氧化钙通过来釉灰形式引入到陶瓷釉水中,作为二氧化硅的有效助熔剂使用。中国青花瓷自元代起,到后来进入明代、清代,古人采用的釉料配方基本上沿袭着传统制釉方式,即石灰釉系统。这种釉料系统特别适合于柴窑烧造,前文中也作过一些说明。从实物情况来看,元明清三朝各个时间段瓷器釉面也是变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除了和古代民窑各自按传统经验配置来釉水外,与釉灰的成分、比例、质量也有关系。张家李家釉灰质量不同,王家赵家配比不同,拿来配釉烧瓷后成品的质量也不同,釉灰历代都有好坏之分,有名牌和大路货之分。釉灰由石灰石加狼萁草合炼而成,在加工制作方法一样的前提下,石灰石就成为釉灰质量好坏的关键。石灰石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其组成元素含量也各不相同,主要以氧化钙和氧化镁构成,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等杂质。如果杂质含量低于5%那么这种石灰石就可称为富石灰石。按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相对比例高低,石灰石可分为三类,即高钙石灰( 氧化镁含量小于 5%) 、镁质石灰( 氧化镁含量为5%-25%) 和白云石灰( 氧化镁含量25%—45%), 其中以白云石灰质量最好, 最适合于配置陶瓷釉,它可以代替任何氧化钙形式的助溶剂。早期青花瓷的配方根据实物来看采用的釉灰比例高,且多属于高钙石灰,由于杂质含量特别是铁元素含量较高,这个阶段的陶瓷器釉面普遍有发青或积釉泛青现象。明代中晚期后可以见到大量镁质石灰使用的痕迹, 瓷器白度较前段时期有较大提高,经过岁月沁润,这个时期的一些老瓷釉面能看到白中泛淡牙黄色的现象。进入清代后,白云石石灰开始被广泛采用,由于氧化钙和氧化镁同时引入瓷釉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不会出现乳浊现象而使二氧化硅玻璃相更加透明 ,釉面白度明显增高,象牙质感更强烈。学习这些陶瓷化工知识,目的是探索古人制瓷配釉的轨迹,事无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这是我研究这些的最终目的。<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4177d01008tl4.html 再谈石灰釉,新浪网 2008-02-27] </ref>
== 相关视频 ==
石灰窑工段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