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石灰釉

增加 3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制作 ==
釉灰的制作首先是开采石灰石,锻烧成生石灰(氧化钙),自然或人工加水消解变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再与狼萁草叠加煨烧,利用煨烧狼萁草产生的二氧化碳把熟石灰变成碳酸钙, 基本是这么个过程。拿现代化工厂生产的轻质碳酸钙也可以配釉,但比起古法来说,化工品成份单一得多,没有古法制作的釉灰成分那么复杂。比如古法釉灰中还有少量的磷酸钙成份,可以使釉面趋柔,对光线有散射作用,历经岁月后古瓷容易出宝光。当然,宝光的机理还不止于此,不多说了。二氧化硅是所有瓷釉的主要组分之一,而且往往是仅有的酸性基团, 通过釉灰引入的钙的氧化物及其它碱金属氧化物则作为碱性基团存在,二氧化硅酸性基团与碱性基团的比例不会小于1:1,也不会大于3:1,古人手工操作釉料配置靠的是实践经验,有好有坏,没有定式。古陶瓷的釉水即便是一个时代的也充满变化,表现各异,如俗称的 [[ 水眼 ]] [[ 棱眼 ]] [[ 橘皮 ]] 、唾沫星等等,但机理相同。 [1]
== 相关资料 ==
== 历史传承 ==
“吾华之瓷上矣,而今不古若者其原因甚繁复矣”。古代陶瓷具备矿物质的光洁晶莹,有白里泛青的玉质效果,这不光和釉料配方有关系,同样和柴窑有关系,和烧成制度有关系,要仿古瓷的釉面效果必须按古法来,少了程序则不行。传统石灰釉由于始熔点低,对烧造气氛要求严格,只适于柴窑烧造,燃料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其烧成质量, [[ 煤窑 ]] [[ 气窑 ]] [[ 重油窑 ]] 、电窑等等烧石灰釉极容易出现烟熏发黄等釉面缺陷。现代大部分仿古瓷的釉面泛青是人工调色的,与火烧出来的区别很大。由于燃料结构的改进,所使用的釉水已经不是传统的石灰釉了,更多地是通过滑石引入氧化镁碱性金属或添加氧化锌等现代化工元素来配制釉料的碱性基团。知道了传统釉料的石灰釉特征加上多上手看实物,我们就可以增加目测判断古陶瓷真伪的能力。总的来说传统石灰釉的特点是弹性好,釉面光泽柔和,不刺眼,白度可能不一,釉层组分是散疑的聚集体并有密实的沉淀体积,给人的感觉更象是一种膏体而不是玻璃体。人工调色发青长着硬硬一层玻璃皮肤的仿古瓷是可以轻易识别出来的,对景德镇人来说一点也不难,收藏家也不应该搞混。
== 传统手艺 ==
上一篇《石灰釉》中我说了氧化钙通过来釉灰形式引入到陶瓷釉水中,作为二氧化硅的有效助熔剂使用。中国青花瓷自元代起,到后来进入明代、清代,古人采用的釉料配方基本上沿袭着传统制釉方式,即石灰釉系统。这种釉料系统特别适合于柴窑烧造,前文中也作过一些说明。
从实物情况来看,元明清三朝各个时间段瓷器釉面也是变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除了和古代民窑各自按传统经验配置来釉水外,与釉灰的成分、比例、质量也有关系。张家李家釉灰质量不同,王家赵家配比不同,拿来配釉烧瓷后成品的质量也不同,釉灰历代都有好坏之分,有名牌和大路货之分。
釉灰由石灰石加狼萁草合炼而成,在加工制作方法一样的前提下,石灰石就成为釉灰质量好坏的关键。石灰石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其组成元素含量也各不相同,主要以氧化钙和氧化镁构成,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 [[ 氧化铁]], [[ 氧化铝 ]] 等杂质。如果杂质含量低于5%那么这种石灰石就可称为富石灰石。
按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相对比例高低,石灰石可分为三类,即高钙石灰( 氧化镁含量小于 5%) 、镁质石灰( 氧化镁含量为5%-25%) 和白云石灰( 氧化镁含量25%—45%), 其中以白云石灰质量最好, 最适合于配置陶瓷釉,它可以代替任何氧化钙形式的助溶剂。早期青花瓷的配方根据实物来看采用的釉灰比例高,且多属于高钙石灰,由于杂质含量特别是铁元素含量较高,这个阶段的陶瓷器釉面普遍有发青或积釉泛青现象。明代中晚期后可以见到大量镁质石灰使用的痕迹, 瓷器白度较前段时期有较大提高,经过岁月沁润,这个时期的一些老瓷釉面能看到白中泛淡牙黄色的现象。进入清代后,白云石石灰开始被广泛采用,由于氧化钙和氧化镁同时引入瓷釉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不会出现乳浊现象而使二氧化硅玻璃相更加透明 ,釉面白度明显增高,象牙质感更强烈。学习这些陶瓷化工知识,目的是探索古人制瓷配釉的轨迹,事无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这是我研究这些的最终目的。<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4177d01008tl4.html 再谈石灰釉,新浪网 2008-02-27] </ref>
1,3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