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梦蝶

增加 11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周梦蝶</big>''' (<big>台湾诗人</big>)
'''周梦蝶'''本名周起述,1921年2月6日 [1] (1920年腊月二十九 [2] )-2014年5月1日下午2点48分病逝,享寿94岁。 [3] 河南籍台湾著名诗人,为台湾“国家文艺奖”首位获得者。出生于河南 [[ 南阳 ]] 。原就学于开封师范、宛西乡村师范,由于家境及战乱肄业。1948年去武汉求学未成,生活无着投军,后随军撤到台湾。1952年开始发表诗作,加入 [[ 蓝星诗社 ]] ,1959年4月自费出版诗集《孤独国》,销路不佳。1965年7月出版诗集《还魂草》,受到诗坛瞩目。 周梦蝶是诗坛少有的蜗牛派,创作半个世纪,却字字珍惜,至今只出版过五部诗集《孤独国》、《 [[ 还魂草 ]] 》、《 [[ 十三朵白菊花 ]] 》、《约会》和《有一种鸟或人》(大陆仅正式出版过一部诗选集《 [[ 刹那 ]] 》)。他的生命全献给了诗,诗和他的生命已分不开,而这颗未蒙尘的珍珠,也实至名归地获得第一届“国家文艺奖”。
{{Infobox person
陈绮贞为周梦蝶作歌《周梦蝶》
1921年2月6日(1920年腊月二十九)凌晨,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 [[ 淅川县 ]] 马镫乡陈店村。出生前四个月父亲已去世,由母亲抚养长大。11岁上私塾, 18岁上小学,20岁上初中。先后在开封师范学校、宛西乡村师范就读,因战乱肄业。16岁结婚,育有两男一女。
1948年,去武汉求学未成,生活无着投军,后随军撤到台湾。
==社会评价==
[[ 李立平]]
摘要:周梦蝶在台湾诗坛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现代派诗人,他悲苦的人生经历使他的诗歌表现出了与其它诗人迥然不同的诗歌特质。因而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同时他诗作的现代性所闪射出的是东方古典的睿智与玄妙。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 :1006?0677(2003)5?0057?05
在台湾当代诗坛上,周梦蝶及其诗作恐怕是最为独特的,留给人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他独特的悲苦命运使他的诗作融入了道家、 [[ 佛家 ]] 禅宗乃至 [[ 基督 ]] 的宗教情怀,同时他的诗歌所闪射出的是东方古典的睿智与玄妙,使其作品以特有的色彩和韵味开放在台湾和整个中国的诗坛上,成为中国现代派诗的一朵 [[ 奇葩 ]]
周梦蝶,原名 [[ 周起述 ]] ,1920年阴历12月29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 [[ 淅川县 ]] ,而此前的四个月,他的父亲撒手西去,由母亲把他和两个姐姐在含辛茹苦中养大。童年失怙的生活,使他养成了较为内向的个性,也影响了他后来几十年的生活。由于家境的贫困,所以他读私塾很用功,打下了很好的古文功底,而且只读一年就考入了安阳初中,1943年考入开封师范学校,但由于家贫和战乱的原因而辍学,1947年又入宛西乡村师 [6] 范,同年加入了国民党的青年军。周梦蝶在17岁由母亲包办结了婚,夫妻感情也不错,并且生有二男一女。1948年他抛妇别雏,只身一人随国民党军来到台湾,开始了孤独一人的生活。周梦蝶于1956从国民党军中退伍,此后厄运似乎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生计,他摆过书摊,看管过茶庄,甚至还当过守墓人。周梦蝶到了晚年,处境更为悲惨,1980年他因患胃溃疡而住院,并将胃切除四分之三,同时也结束了他近20年的书摊生涯。
也许是特殊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特殊的性格,周梦蝶在台湾诗坛上的确是个奇特的诗人,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就连在台北武昌街摆书摊时也专卖那些冷僻的哲学、诗集、诗刊等文学读物,所以当1959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孤独国》出版后,人们送其雅号为“孤独国主”,1962年以后他每日静坐街头开始礼佛习禅,对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不为所动,俨如一入定老僧,成为台北街头一景,惹得许多人不买书也要驻足观看一番。1965年文星书店出版了他充满禅味的诗集《还魂草》,由于他写诗精雕细琢,苦苦吟思,所以人们又送给他一个雅号“苦僧诗人”。此后,他的一些诗作虽有陆续发表,但一直未能结集出版,也许他正是要“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
“周梦蝶无论在生活态度上,及文学表达方面,都含有深厚的传统知识分子的色彩。他像是一株紧紧扎根在传统文化土地上的未凋的松树”(戴训杨《新时代的采菊人——周梦蝶其诗其人》),的确,对人生悲苦的态度,传统的知识分子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同。著名学者 [[ 叶嘉莹 ]] 在为周梦蝶的第二部诗集《还魂草》作序时曾把它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将悲苦消融于智慧的体悟,如 [[ 陶渊明 ]] [[ 李白 ]] [[ 杜甫 ]] [[ 欧阳修 ]] [[ 苏东坡 ]] 等。于是也就有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也有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旷达胸襟。第二类则是一味沉溺于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如 [[ 屈原 ]] [[ 李商隐 ]] 。于是屈原发出了“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感慨,最终落得自沉 [[ 汨罗 ]] 的悲剧,留下了千古遗憾。第三类借山水的悠闲来排解内心矛盾,如 [[ 谢灵运 ]] 。周梦蝶则似乎与这些古代诗人不同,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占面积,另一种是不占面积的,而他属于后者。这也许是他欲求摆脱而未得摆脱的一种自我调侃吧。看来,尽管现实生活对他来说是孤绝无望的,但他对悲苦的态度还是豁达的。
周梦蝶在性格上虽孤独但却又是旷达的,沉静却又是向往自由的,落拓但却又是不自卑的。正如《七十年代诗选》编者说:“从没有一个人像周梦蝶那样赢得更多纯粹心灵的迎拥与向往。周梦蝶是孤绝的,周梦蝶是黯淡的,但是他的内里却是无比的丰盈与执着。”也正是他内心的执着,无论物质生活如何平乏,他也要以一颗怡然平静的心去对待,于是也就有了1959年4月《孤独国》的出版,大部分诗作在红尘之中而又摒红尘于千里之外的孤绝,所以此集一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不可动摇的地位,还被入选为“台湾文学经典第一份书单。”
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皇帝
在这里,我们如果用 [[ 弗洛伊德 ]] 的精神分析说解读这首诗,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周梦蝶正是由于摆脱悲苦生活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所以他采取了一种迂回的方式表现于在诗作中,他想借助诗歌中的梦境来排谴他心中的郁闷,于是在他理想的乐园中出现了天鹅绒的雪,曼陀罗花、橄榄树和玉蝴蝶等形象,结尾“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皇帝”,表明了他对悲苦命运的态度,即使不能摆脱命运的捉弄,但也要做生活的主人,即使“过去伫足不去,未来不来”,他也要执着的追求,因为,他理想中的乐园没有尘世间的一切丑恶,就连寒冷也“如酒,封藏着诗和美”。
也正是由于人生的坎坷,心境的悲苦,具有深厚古典文化素养的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寄托,他的笔名就取自 [[ 庄子 ]] 的《 [[ 齐物论 ]] 》篇,周梦蝶以此典故为名,可见他对庄子是十分推崇的,如诗作《 [[ 逍遥游 ]] 》就引用了 [[ 庄子 ]] 的开头部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可见,周梦蝶对庄子的绝对自由思想是向往的,尤其在诗中写道:
[[File:周梦蝶3.jpg|缩略图]]
浩浩天籁之在我胁下……
他认为,也许只有 [[ 庄周 ]] 才能使他振翅高飞,这样,也使得他的诗作显得沉郁而凝重,与同为“蓝星”成员的覃子豪,余光中等的繁富、轻灵和瑰丽的风格迥然不同。他自己也曾在《孤独国》的扉页上引奈都夫人的话为题辞:“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可见,用这句话概括他的创作心境和艺术风格,是再恰当不过的。
==个人作品==
2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