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邓景发

移除 30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邓景发 编辑 ''', 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复旦大学 ]] 化学系著名校友。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催化和表面化学的科研工作。在我国率先研制成电解银催化剂用于甲醛的工业生产,使之达到国际水平。
中文名邓景发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3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目录1 == 人物介绍 2 人物生平 3 研究领域 4 科技成就 5 科技成果 6 论文著作 7 人物评价 8 个人荣誉    人物介绍编辑==
邓景发,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催化和表面化学的科研工作。
邓景发
在国内率先研制成电解银催化剂用于甲醛的工业生产。首次阐明了在电解银上甲醇转化为甲醛的分子反应机理,提出并实验证实了IB族金属吸附氧的反馈键模型和催化剂表面存在的诱导酸性,并研制出新型银催化剂。首次把非晶态合金以高分散形式负载在大比表面的载体上,解决了比表面小的问题;提出了非晶态合金的高催化活性是由几何效应引起的观点,研制成几种新的非晶态合金。研究出环戊二烯催化合成戊二醛的新方法
 
人物生平
编辑
1951年9月至1952年7月 同济大学化学系学习。
1952年9月至1955年7月 化学系学习。
邓景发
1955年9月至1959年7月 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
1959年9月至1963年4月 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助教。
== 研究领域编辑==
金属和合金的表面化学研究;非晶态合金的结构、表面组成和催化性质的研究;膜催化研究;纳米粒子的制备、结构和催化性能研究及低碳烷烃的选择氧化。
== 科技成就编辑==邓景发,1933年8月4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广东省番禺县。少年时,家遭日本侵略军炸毁,家境贫寒,曾随母流浪街头,后在友人帮助下,母亲摆饭摊谋生。邓景发白天上学,晨晚协助母亲购物、记账,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母常以国难家难的事例教育他“勤奋读书,做一个有 邓景发 用的人。”艰难的少年时期和母亲的教导对他后来始终不渝的顽强拼搏精神有极大的影响。至今,他常对人说:“母亲虽然一字不识,却是他的严师,一位终生的严师。”1951年,邓景发考入同济大学化学系,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转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1955年毕业后师从吴浩青教授作研究生,从事电化学研究。1959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在此期间,他讲授“化学热力学”课程并同时进行电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发表论文10 余篇,崭露了教学和科研的才华。他完成的“电解法生产过硫酸铵”和“电解法生产氧化亚铜”都应用在工厂的生产实际中。1963 年提升为化学系讲师。
70年代初,复旦大学招收了工农兵学员。邓景发担任“物理化学”课程的主讲教师。他联系工厂生产实际,把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977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物理化学》。
1972年,在一次下厂劳动中,邓景发看到工厂的甲醛生产仍用浮石银作催化剂。这种方法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一位工人在处理催化剂时曾被浓硝酸烧伤。当时,工厂的干部和工人希望邓景发能研究出电解银催化剂,因为国外的工厂大多已用电解银作催化剂生产甲醛。回校后,他和几位同事一起进行了电解银法制甲醛的实验研究,并很快在全国几十家工厂推广应用。自此,邓景发的科研方向由电化学转向催化,后又扩展到表面化学领域。
== 科技成果编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期的艰苦劳动使邓景发取得了多项成果。
电解银系列催化剂
== 论文著作编辑==
邓景发已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50余篇。先后应邀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讲学和学术交流。
== 人物评价编辑==
邓景发从事教学工作已40余年,长期从事基础课“物理化学”的讲授,还为研究生开设“分子催化”和“表面化学”课程。他讲课条理清楚,深入浅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认为:“在大学,教师要有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才能有高质量的课,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他不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国际上新的科研成就和自己的科研心得溶入到教学中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所教学生参加CGP中美联合招收出国研究生考试中,“物理化学”总成绩和个人成绩年年名列前茅。该教学成果“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及实践”1989年分别获全国和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奖(个人)和特等奖(个人)。1993年他和范康年教授合作编著出版了宏观与微观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新版《物理化学》,该著作1995年分别获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和199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著作类)。他的著作《催化作用原理导论》1986年获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邓景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已培养博士生14名,硕士生22名。他认为“上课也好,搞科研也好,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第一位的”。每年研究生入学时,他总是找学生谈话,教导他们“为人要真,待人要诚,做事要勤”。当学生毕业时,他也总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应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要把祖国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有爱国心,要有民族的尊严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祖国的富强,我们在国际上才有真正的地位”。青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教师的形象又无时无刻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身教重于言教,以良好的师德和作风去教育和激励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应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他常说:“教学生要严,爱学生要真”。他是出名的严师。他对报考他的研究生见面第一句话总是:“做学问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不能吃大苦者不入师门”。他每天都要到实验室检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每周六举行一次研讨会,鼓励学生对有关学术问题进行争论,大胆创新,进行集体论证。他非常重视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要求每个学生有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从查阅文献,下基层或工厂实地调查,制定研究方案,设计仪器设备和研究方案的实施,最后书写成论文,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他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和把关。他学风严谨,对每个实验结果,不仅要求学生本人进行重复实验校准,而且指派其他学生再重复结果后才予以确认,使学生在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基本上掌握一套完整的科研方法,养成良好的科研作风。他非常爱学生,学生有困难,总是给予热情的帮助。他慷慨解囊帮助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出国深造。当他得知一位新人学的大学生因家庭变故难以继续学习时,又主动资助这位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费。三年过去了,这位学生只知道他的生活费是一位教授资助的,而不知这位教授就是他们尊敬的邓老师。
== 个人荣誉编辑==
邓景发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1986年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的劳动模范,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0年由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和“金马”奖章。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邓景发已年近古稀,仍充满旺盛的进取精神,坚持每天上班,时刻关注学科的前沿发展,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工作中。他说:“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要花巨大的劳动才能得到”,“要一生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行政員使用者查核員拒收員巡檢員管理員、water、waterc、waterh、waterm、waterp、waters、watert、waterv、waterw、waterz
10,3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