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欧阳予倩

增加 1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欧阳予倩.jpg|缩略图|thumb|200px|欧阳予倩[http://www.vdolady.com/uploads/starpic/a3b7770169303f68677ce56666ce4e25.jpg 原图链接]]]
'''欧阳予倩'''({{bd|1889年|5月12日|1962年|9月21日|O欧阳}}),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容''',笔名'''春柳'''、'''桃花不疑庵主''',[[湖南省]][[浏阳县]]人,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导演、演员。<ref name=ls>[http://www.todayonhistory.com/9/21/d4995.htm 电影艺术家欧阳予倩逝世,历史上的今天,于2013-04-07查阅]</ref><ref name=whb>[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4-06/28/content_50085.htm 欧阳予倩(1889—19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于2015-05-07查阅]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94940/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4-06/28/content_50085.htm |date=2016-03-04 }}</ref>
== 人物 生平==
===文明戏、京剧、电影===
1889年,欧阳予倩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欧阳中鹄]]曾任广西[[桂林府]]知府。欧阳予倩自幼随祖父读书。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Link-ja|成城中学|成城中学校・高等学校}}。1906年回到家乡,和刘韵秋结婚。不久再赴日本,入[[明治大学]]商科,1908年考入[[早稻田大学]]文科学习。<ref name=ls/><ref name=whb/>
{{Wide image|欧阳29.jpg|600px|1907年6月,春柳社在日本演出《黑奴吁天录》。此为第二幕剧照。前排左起第4、5、8、9人分别是欧阳予倩饰女黑奴丑、[[庄云石]]饰哲尔治、李息霜([[李叔同]])饰爱米柳夫人、[[黄二难]]饰解尔培。}}
[[File:Ouyang Yuqian3.jpg|thumb|200px|欧阳予倩]]
1906年起,他不顾家中反对,拜师学习[[京剧]][[青衣]]。1915年,在春柳剧场解体后,他正式成为[[京剧]]演员,演出14年,经常同[[周信芳]]、[[盖叫天]]等人同台演出,唱做俱精,同[[梅兰芳]]齐名,有“北梅南欧”的美誉。1914年至1928年,他编写京剧剧目18出,自导自演京剧剧目29出,传统剧目或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京剧剧目大约50出,其中以“红楼戏”最有特色,包括《鸳鸯剑》、《馒头庵》、《黛玉焚稿》、《鸳鸯剪发》、《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等剧。<ref name=ls/><ref name=whb/>
1929年,应[[广东省政府]]主席[[陈铭枢]]的邀请,欧阳予倩赴[[广州]]创办[[广东戏剧研究所]],下设戏剧学校及音乐学校,并且出版了大型刊物《戏剧》、报纸副刊《戏剧周刊》。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话剧《屏风后》、《车夫之家》、《买卖》、《小英姑娘》、《国粹》、《李团长之死》等剧,并且导演、演出了数十个剧目。1930年,为纪念“六·二三”[[沙基惨案]],欧阳予倩导演了[[苏联]]名剧《怒吼吧,中国!》,激发了观众的反帝情绪,引起政府的不满。1931年7月,政府以收回校址为由,迫使广东戏剧研究所停办,欧阳予倩离开广州返回上海。<ref name=ls/><ref name=whb/>
==视频==
===桂剧《欧阳予倩》在钦州市上演===
{{#ev:youku|XMTM3MTg1Mzgw|640|center}}
===抗日经历===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欧阳予倩回到广州,创作了独幕话剧《同住的三家人》、大型话剧《不要忘了》。同年,他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广州分盟。同年秋末,欧阳予倩出国访问,先后到[[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并两次经停[[苏联]],参加了苏联第一届戏剧节,会见了苏联电影导演[[普多夫金]],观摩了[[莫斯科艺术剧院]]和[[瓦赫坦戈夫剧院]]的演出。<ref name=ls/><ref name=whb/>
23,73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