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处

增加 4,64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何处</big> ''' |- | File:41eb7b139eda47aead92c8894927e2aa.png|缩…”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何处</big> '''

|-

| [[File:41eb7b139eda47aead92c8894927e2aa.png|缩略图|居中|[http://p5.itc.cn/images01/20201011/41eb7b139eda47aead92c8894927e2aa.png 原圖鏈接][https://www.sohu.com/a/423864246_120672682 何处]]]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何处

创作年代:清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苏曼殊
|}

'''何处''',是清朝诗人[[苏曼殊]]的一首诗。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锳(亦作玄锳),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ref>[https://www.slkj.org/shiren/109528.html 苏曼殊的诗词全集],经典古诗</ref>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正文==

何处停侬油壁车,西陵终古即天涯。

拗莲捣麝欢情断,转绿回黄妄意赊。

玳瑁窗虚延冷月,芭蕉叶卷抱秋花。

伤心独向妆台照,瘦尽朱颜只自嗟。<ref>[https://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1112651.html 《何处》],诗词名句网</ref>

==作者生平==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小名三郎,更名玄瑛,号曼殊,另号燕子山僧、南国行人等。[[广东珠海市沥溪村人]],文学家,能诗文,善绘画,通梵文。

苏曼殊的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曼殊曾入日本横滨大学预科、振武学校学习。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日本东京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次年加入拒俄义勇队。同年归国,任教于苏州吴中公学。

1903年,在广东惠州削发为僧,法名[[博经]],旋至上海,结交革命志士,在《民国日报》上撰写小品。光绪三十年,南游暹罗、锡兰,学习梵文。1906年夏,革命党人、著名汉学家刘光汉邀其至芜湖皖江中学、安徽公学执教,与在日时旧友陈独秀相遇,是年与陈东渡日本省亲未遇,归国后,仍执教于芜湖,并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之曾孙教育家邓绳侯相识,结下笔墨之谊。离芜后常有诗画往来。
[[File:苏曼殊2.jpg|缩略图|右|[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9464/20180605221122-841537788_jpg_640_480_48448.jpg/0 原圖鏈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41154&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960%2F20200621001905-937501599_jpeg_419_652_30674.jpg%2F0&type=1#simple_3 本事诗1]]]
三十三年(1907),在日本与幸德秋水等组织亚洲和亲会,公开提出"反抗帝国主义"的主旨。同年和鲁迅等人筹办文学杂志《新生》,未成。宣统元年(1909),再度南游,任教于爪哇中华学堂。辛亥革命后归国,参加上海《[[太平洋报]]》工作。1913年,发表《反袁宣言》,历数袁世凯窃国的罪恶。他的情绪起伏不定,时僧时俗,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放浪不羁,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

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35岁。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在民国初年以迄现在,由章太炎先生与‘南社’诗人们烘托,擅长鸳鸯蝴蝶派的文字,以写作言情小说如《断鸿零雁记》等而出名,行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的苏曼殊,实际并非真正的出家人。他以不拘形迹的个性,在广州一个僧寺里,偶然拿到一张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变名为僧。从此出入于文人名士之林,名噪一时,诚为异数。好事者又冠以大师之名,使人淄素不辨,世人就误以为僧,群举与太虚、弘一等法师相提并论,实为民国以来僧史上的畸人。虽然,曼殊亦性情中人也。”

曼殊一生“身世飘零,佯狂玩世,嗜酒暴食。”柳亚子曾将其著作搜集汇成《[[曼殊全集]]》5卷。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141,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