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皇甫俞义

增加 5,49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 皇甫俞义 ''' (?——1042年),高丽王朝大臣,曾参与 [[ 康兆 ]] 的政变,后来成为对契丹妥协派的代表,1042年去世。==基本信息 =={|[[File:S28278932.jpg|缩略图|右|[https://img2.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28278932.jpg 原图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08750/ 来自豆瓣网]]]|-| 姓名    皇甫俞义  ---------------------------------------------------------------------------------|-| 民族    朝鲜      ---------------------------------------------------------------------------------|-| 官职    门下侍郞  ---------------------------------------------------------------------------------|-| 出生地   高丽---------------------------------------------------------------------------------|-| 出生时间  不详    ---------------------------------------------------------------------------------|-| 去世时间   1042年 ---------------------------------------------------------------------------------|-| 所处时代  高丽王朝    ---------------------------------------------------------------------------------|}==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皇甫俞义是高丽王朝大臣,1009年正月,[[千秋太后]]和[[金致阳]]加紧了阴谋的步伐,派宫女去神穴寺给王询送去有毒的酒饼。宫女到神穴寺后求见王询,打算亲眼看到他吃下酒饼。此时王询([[高丽显宗]])已被藏在地下室,寺中和尚骗宫女说:“小君已经去山里玩了,谁知道他在哪里呢?”宫女没有耐心等下去,就返回开京了。和尚把酒饼散到庭院中,鸟雀一吃就死。 <ref>《高丽史》卷八八,列传第一,《后妃传·献哀王太后皇甫氏》:一日, 使内人遗以酒餠, 皆和毒药. 内人到寺, 求见小君, 欲亲劝食, 寺有僧, 辄匿小君於地穴中, 绐之曰, “小君出游山中, 安知去处耶?” 及内人还, 散之庭中, 乌雀食而卽毙.</ref> 王询立刻给穆宗写了封密信,内容是:“奸党遣人围逼,兼遗酒食,臣疑毒不进,与鸟雀,鸟雀毙,谋危若此,愿圣上怜救!”[[高丽穆宗]]此时便定计召王询入京,并传位给他,于是命中枢院副使蔡忠顺起草了给王询的密诏,让宣徽判官皇甫俞义等10人带着密诏去神穴寺接王询。 <ref>《高丽史》卷九三,列传第六,《诸臣传·蔡忠顺》。</ref> <p style="text-indent:2em;">与此同时,穆宗还命西北面都巡检使[[康兆]]入卫,不料康兆入京后不仅除掉了金致阳一党,连穆宗也一起废黜。康兆还派分司监察御史金应仁去神穴寺迎立王询,二月二日,穆宗所派的皇甫俞义和康兆所派的金应仁在神穴寺会合,王询一行抵达开京,即位于延宠殿,康兆成为权臣,皇甫俞义投靠了康兆。<p style="text-indent:2em;">契丹是高丽的宗主国,契丹圣宗[[耶律隆绪]]决定亲征高丽,问康兆弑君之罪。1010年,康兆战败被杀,王氏高丽向契丹称臣,1014年,高丽之前为了防范契丹,扩充军队,耗尽财力,导致百官俸禄不足。皇甫俞义和中枢院使张延祐建议夺取京军的永业田用作文官的俸禄。上将军金训、崔质等一直因文武差别待遇而愤愤不平,便在开泰三年(1014年)十一月初一发动兵变,冲入宫中,抓走张延祐、皇甫俞义,并当面向王询控诉。王询无奈,下令流放张延祐、皇甫俞义,然后批准武臣带文官衔。<ref>《高丽史》卷九四,列传第七,《诸臣传·皇甫俞义》:自庚戌用兵以来, 增置军额, 由是, 百官禄俸不足. 兪义与中枢院使张延祐, 建议夺京军永业田, 以充禄俸, 武官颇怀不平. 上将军崔质, 又以边功, 累拜武职, 而不得为文官, 居常怏怏, 遂与上将军金训·朴成·李协·李翔·李暹·石邦贤·崔可贞·恭文·林猛等, 以夺田, 激众怒, 诱诸卫军士, 鼓噪阑入禁中. 缚兪义及延祐, 捶挞垂死, 诣閤中面诉云, “兪义等, 占夺我辈田, 实谋自利, 殊非公家之利. 若截趾适屦, 柰四体何? 诸军汹汹, 不胜愤怨, 请除国蠹, 用快群情.” 王重违众志, 除兪义·延祐名, 流配.</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皇甫俞义复出,被授给事中累转御史大夫,与参知政事王可道筑开京。<p style="text-indent:2em;">高丽德宗即位后,在对契丹态度上,宰相王可道主张绝交,中枢使皇甫俞义等33人主张妥协,高丽德宗采用了[[王可道]]的主张。<p style="text-indent:2em;">[[高丽靖宗]]王亨在位时,强硬派领袖王可道死后,皇甫俞义任门下侍郞,开始掌权,便逐渐找台阶来缓和对契丹的关系。最后两国恢复宗藩关系,一直延续到金灭辽时。<p style="text-indent:2em;">靖宗八年(1042年),皇甫俞义去世。<ref>《高丽史》卷九四,列传第七,《诸臣传·皇甫俞义》:靖宗二年,改门下侍郞,八年卒。</ref> == 人物评价 ==* [[李齐贤]]:契丹贪暴,不足保信,太祖深以为戒;然而幸其一灾而弃旧好,亦非计也。显宗艰难反正,日不暇给,德宗未及方刚之年,尤宜戒之在斗,王可道议绝和亲,不若皇甫俞义继好息民之论也。<ref>《高丽史》卷六,世家第六,《靖宗世家》。 </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其他國家軍政人物]]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8,4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