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89
次編輯
變更
雁门尚书行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雁门尚书行</big> ''' |- |File:吴伟业.jpg|缩略图|居中|[…”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雁门尚书行</big> '''
|-
|[[File:吴伟业.jpg|缩略图|居中|[https://sou-yun.cn/cxtl/%E6%B8%85/1609-1683%E5%90%B4%E4%BC%9F%E4%B8%9A/%E5%90%B4%E4%BC%9F%E4%B8%9A%EF%BC%8C%E7%AC%AC%E4%B8%80.jpg 原圖鏈接][https://sou-yun.cn/cxtl/%E6%B8%85/1609-1683%E5%90%B4%E4%BC%9F%E4%B8%9A/%E5%90%B4%E4%BC%9F%E4%B8%9A%EF%BC%8C%E7%AC%AC%E4%B8%80.jpg 吴伟业]]]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雁门尚书行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吴伟业
|}
'''雁门尚书行''',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娄东诗派开创者[[吴伟业]]所作的一首诗词。
==作者介绍==
吴伟业 朝代:[[清代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ref>[http://www.zhongguoshici.com/zuozhe/details/1304 吴伟业介绍],诗词网</ref>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代表作品《永和宫词》、《洛阳行》、《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
吴伟业他一生写诗千余首。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
诗以宗法唐人为主,兼取宋代苏轼、陆游。《[[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颇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后变化。<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23acd2b40b.aspx 吴伟业简介],古诗文网</ref>
==正文==
雁门尚书受专征,登坛顾盼三军惊。身长八尺左右射,坐上咄吒风云生。
家居绝塞爱死士,一日费尽千黄金。读书致身取将相,关西鼠子方纵横。
长安城头挥羽扇,卧甲韬弓不忘战。持重能收壮士心,沉机好待凶徒变。
忽传使者上都来,夜半星驰马流汗。覆辙宁堪似往年,催军还用松山箭。
尚书得诏初沉吟,蹶起横刀忽长叹:我今不死非英雄,古来得失谁由算?
椎牛誓众出潼关,墟落萧条转饷难。六月炎蒸驱万马,二崤风雨断千山。
雄心慷慨宵飞檄,杀气凭陵老据鞍。扫箨谋成频抚剑,量沙力尽为传餐。
尚书战败追兵急,退守岩关收溃卒。此地乘高足万全,只今天险嗟何及。
蚁聚蜂屯已入城,持矛瞋目呼狂贼。战马嘶鸣失主归,横尸撑距无能识。
乌鸢啄肉北风寒,寡鹄孤鸾不忍看。愿逐相公忠义死,一门恨血土花斑。
故园有子音书绝,勾注烽烟路百盘。欲走云中穿紫塞,别寻奇道访长安。
长安到日添悲哽,茧足荆榛见眢井。辘轳绳断野苔生,几尺枯泉见形影。
永夜曾归风露清,经秋不化冰霜冷。二女何年驾碧鸾,七姬无冢埋红粉。
复壁藏儿定有无,破巢穷鸟回将雏。时来作使千兵势,运去流离六尺孤。
傍人指点牵衣袂,相看一恸真吾弟。诀绝难为老母心,护持始识遗民意。
回首潼关废垒高,知公于此葬蓬蒿。沙沉白骨魂应在,雨洗金疮恨未消。
渭水无情自东去,残鸦落日蓝田树。青史谁人哭藓碑,赤眉铜马知何处。
呜呼材官铁骑看如云,不降即走徒纷纷。尚书养士三十载,一时同死何无人,至今唯说乔参军!<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type=author&value= 吴伟业的诗文全集《雁门尚书行》],古诗文网</ref>
==作者生平==
吴伟业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二十日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吴伟业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因此,父母对小伟业寄寓了深切的期望。伟业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著名学者张溥见到伟业的文章,感叹地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
天启四年(1624年),张溥创立复社,吴伟业即成入室弟子,名重复社。崇祯四年(1631年),吴伟业参加会试,遭到乌程党人的诬陷,被指控徇私舞弊,幸亏崇祯帝调阅会元试卷,亲自在吴伟业的试卷上批上“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才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同年,吴伟业奉旨归娶先室程氏,荣极一时。陈继儒描绘当时盛景说:“年少朱衣马上郎,春闱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贮黄金屋,种玉人归白玉堂。”(《送吴榜眼奉旨归娶诗》)张溥也高兴地夸奖自己的弟子:“人间好事皆归子,日下清名不愧儒。”(《送吴骏公归娶诗》)
崇祯十年(1637年),吴伟业迁东宫讲读官,与温体仁党斗争剧烈。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十二年(1639年),再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十三年(1640年),升中允谕德(太子官属)。十六年(1643年),升庶子。这段时期,吴伟业仕途之上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而这一切与崇祯帝对他的殊遇是密切相关的,他从内心感激崇祯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先生里居,闻信,号痛欲自缢,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乃已”(顾师轼《梅村先生年谱》)。出于对明王朝的依恋,特别是对崇祯帝的感恩心理,吴伟业在其编撰的《[[绥寇纪略]]》中,极力诋毁、攻击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政府召拜吴伟业为少詹事,居官仅两月,因与马士英、阮大铖等权臣不合,谢官归里。 对清朝政权,吴伟业开始采取的是消极的不合作的态度,在明亡以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屏居乡里,[[保持名节]]。
顺治十年(1653年),“诏举遗佚,荐郯交上”,有司再三敦逼,吴伟业控辞再四,二亲流涕相求,不得已乃应诏入都,授秘书院侍讲,寻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伟业借口身体有病,辞官请假归里。
对这段历史,吴伟业内心深感耻辱,晚年以仕清为“[[误尽平生]]”之憾事。民国蒋芷侪《都门识小录》载:“昔吴梅村宫詹,尝于席上观伶人演《烂柯山》(即《买臣休妻》),某伶于科白时,大声对梅村曰:‘姓朱的有甚亏负于你?’梅村为之面赤。”他的好友侯方域(朝宗)在顺治九年(1652年)贻书相约,终隐林泉,杜门不通。后侯方域去世,吴伟业在《怀古兼吊侯朝宗诗》中万分悲痛地自责:“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尊。”
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大作,痰声如锯,胸动若杵”(《致冒辟疆书》),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日:‘[[诗人吴梅村之墓]]’。”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于苏州元墓山之北。<ref>[http://www.wenxue360.com/author-info/1591.html 吴伟业生平],文学360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雁门尚书行</big> '''
|-
|[[File:吴伟业.jpg|缩略图|居中|[https://sou-yun.cn/cxtl/%E6%B8%85/1609-1683%E5%90%B4%E4%BC%9F%E4%B8%9A/%E5%90%B4%E4%BC%9F%E4%B8%9A%EF%BC%8C%E7%AC%AC%E4%B8%80.jpg 原圖鏈接][https://sou-yun.cn/cxtl/%E6%B8%85/1609-1683%E5%90%B4%E4%BC%9F%E4%B8%9A/%E5%90%B4%E4%BC%9F%E4%B8%9A%EF%BC%8C%E7%AC%AC%E4%B8%80.jpg 吴伟业]]]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雁门尚书行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吴伟业
|}
'''雁门尚书行''',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娄东诗派开创者[[吴伟业]]所作的一首诗词。
==作者介绍==
吴伟业 朝代:[[清代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ref>[http://www.zhongguoshici.com/zuozhe/details/1304 吴伟业介绍],诗词网</ref>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代表作品《永和宫词》、《洛阳行》、《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
吴伟业他一生写诗千余首。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春秋地理志》等。
诗以宗法唐人为主,兼取宋代苏轼、陆游。《[[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颇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后变化。<ref>[https://www.gushiwen.org/Author_23acd2b40b.aspx 吴伟业简介],古诗文网</ref>
==正文==
雁门尚书受专征,登坛顾盼三军惊。身长八尺左右射,坐上咄吒风云生。
家居绝塞爱死士,一日费尽千黄金。读书致身取将相,关西鼠子方纵横。
长安城头挥羽扇,卧甲韬弓不忘战。持重能收壮士心,沉机好待凶徒变。
忽传使者上都来,夜半星驰马流汗。覆辙宁堪似往年,催军还用松山箭。
尚书得诏初沉吟,蹶起横刀忽长叹:我今不死非英雄,古来得失谁由算?
椎牛誓众出潼关,墟落萧条转饷难。六月炎蒸驱万马,二崤风雨断千山。
雄心慷慨宵飞檄,杀气凭陵老据鞍。扫箨谋成频抚剑,量沙力尽为传餐。
尚书战败追兵急,退守岩关收溃卒。此地乘高足万全,只今天险嗟何及。
蚁聚蜂屯已入城,持矛瞋目呼狂贼。战马嘶鸣失主归,横尸撑距无能识。
乌鸢啄肉北风寒,寡鹄孤鸾不忍看。愿逐相公忠义死,一门恨血土花斑。
故园有子音书绝,勾注烽烟路百盘。欲走云中穿紫塞,别寻奇道访长安。
长安到日添悲哽,茧足荆榛见眢井。辘轳绳断野苔生,几尺枯泉见形影。
永夜曾归风露清,经秋不化冰霜冷。二女何年驾碧鸾,七姬无冢埋红粉。
复壁藏儿定有无,破巢穷鸟回将雏。时来作使千兵势,运去流离六尺孤。
傍人指点牵衣袂,相看一恸真吾弟。诀绝难为老母心,护持始识遗民意。
回首潼关废垒高,知公于此葬蓬蒿。沙沉白骨魂应在,雨洗金疮恨未消。
渭水无情自东去,残鸦落日蓝田树。青史谁人哭藓碑,赤眉铜马知何处。
呜呼材官铁骑看如云,不降即走徒纷纷。尚书养士三十载,一时同死何无人,至今唯说乔参军!<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type=author&value= 吴伟业的诗文全集《雁门尚书行》],古诗文网</ref>
==作者生平==
吴伟业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二十日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读书人家中。吴伟业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位身穿红衣的使者送来会元坊,因此,父母对小伟业寄寓了深切的期望。伟业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著名学者张溥见到伟业的文章,感叹地说:“文章正印在此子矣!”于是收留吴伟业在门下受业,传授[[通今博古]]之学。
天启四年(1624年),张溥创立复社,吴伟业即成入室弟子,名重复社。崇祯四年(1631年),吴伟业参加会试,遭到乌程党人的诬陷,被指控徇私舞弊,幸亏崇祯帝调阅会元试卷,亲自在吴伟业的试卷上批上“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才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同年,吴伟业奉旨归娶先室程氏,荣极一时。陈继儒描绘当时盛景说:“年少朱衣马上郎,春闱第一姓名香。泥金帖贮黄金屋,种玉人归白玉堂。”(《送吴榜眼奉旨归娶诗》)张溥也高兴地夸奖自己的弟子:“人间好事皆归子,日下清名不愧儒。”(《送吴骏公归娶诗》)
崇祯十年(1637年),吴伟业迁东宫讲读官,与温体仁党斗争剧烈。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帝临场视学,观看皇子就学情况,亲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十二年(1639年),再迁南京国子监司业。十三年(1640年),升中允谕德(太子官属)。十六年(1643年),升庶子。这段时期,吴伟业仕途之上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而这一切与崇祯帝对他的殊遇是密切相关的,他从内心感激崇祯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先生里居,闻信,号痛欲自缢,为家人所觉。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儿死,其如老人何?’乃已”(顾师轼《梅村先生年谱》)。出于对明王朝的依恋,特别是对崇祯帝的感恩心理,吴伟业在其编撰的《[[绥寇纪略]]》中,极力诋毁、攻击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政府召拜吴伟业为少詹事,居官仅两月,因与马士英、阮大铖等权臣不合,谢官归里。 对清朝政权,吴伟业开始采取的是消极的不合作的态度,在明亡以后长达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屏居乡里,[[保持名节]]。
顺治十年(1653年),“诏举遗佚,荐郯交上”,有司再三敦逼,吴伟业控辞再四,二亲流涕相求,不得已乃应诏入都,授秘书院侍讲,寻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伟业借口身体有病,辞官请假归里。
对这段历史,吴伟业内心深感耻辱,晚年以仕清为“[[误尽平生]]”之憾事。民国蒋芷侪《都门识小录》载:“昔吴梅村宫詹,尝于席上观伶人演《烂柯山》(即《买臣休妻》),某伶于科白时,大声对梅村曰:‘姓朱的有甚亏负于你?’梅村为之面赤。”他的好友侯方域(朝宗)在顺治九年(1652年)贻书相约,终隐林泉,杜门不通。后侯方域去世,吴伟业在《怀古兼吊侯朝宗诗》中万分悲痛地自责:“死生总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尊。”
康熙十年(1671年)夏季,江南酷热,吴伟业“旧疾大作,痰声如锯,胸动若杵”(《致冒辟疆书》),他预感自己不久于人世,便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装,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日:‘[[诗人吴梅村之墓]]’。”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大诗人吴伟业病逝,葬于苏州元墓山之北。<ref>[http://www.wenxue360.com/author-info/1591.html 吴伟业生平],文学360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