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晋献公

增加 417 位元組, 6 年前
为政举措
==='''政治清明'''===
[[ 晋献公 ]] 在位时期,政治清明、任人唯贤。起用 [[ 士蒍 ]] [[ 荀息 ]] [[ 里克 ]] [[ 郤芮 ]] [[ 郭偃 ]] 等一批异姓人才为卿大夫,诛杀“富氏子弟、桓庄之族”, [1] 彻底地解决了“公子作乱”的问题,废除了公族大夫制度。
==='''百姓议政'''===
[[ 晋献公 ]] 在位时期,城东郊村民祖朝上书 [[ 晋献公 ]] 说:“我是东郊村民祖朝,想听听关于国家政策的讨论。” [[ 晋献公 ]] 派人出去告诉他说:“高官大吏已考虑好了,老百姓还管什么政策!”祖朝回答说:“大王就没有听说过古代将领桓司马,早晨朝见君主,起行迟了,驾车的催马赶路,骖乘(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也催马赶路,驾车的用肘触及骖乘说:‘你为什么越过本分?为什么从旁喝马催车?’ [[ 骖乘 ]] 说:‘该催的时候就得催,这是我的事,你应该掌好你的缰绳就是了。你如果掌不好缰绳,假使马突然惊骇,就会轧伤路上行人。如果遇上强大的敌人,下车奋战,到尸首堆中厮杀本来就是我的事,难道你能放开缰绳下车帮助我吗?迟到了灾祸亦会降临到我头上,对此我有深重的忧虑,我哪能不催马赶路呢?’现在大王说‘高官大吏已考虑好了,老百姓还管什么政策’,假如大官们在朝中决策一旦有失当之处,像我这样的百姓,哪能不惨死于 [[ 中原 ]] 的土地之上呢?这灾祸亦会降临到我身上,我对此亦有深重的忧虑,我哪能不关心国家的决策呢?” [[ 晋献公 ]] 正式召见了他,和他谈了三天,他再也没有可担忧的了。于是决定以祖朝为老师。
==='''改革军制'''===
[[ 晋献公 ]] 治理军队,扩大编制。“以一军为晋侯”,他扩建为上、下两军,由他和 [[ 太子申生 ]] 分别率领。
==='''假道伐虢'''===
公元前658年( [[ 晋献公 ]] 十九年), [[ 晋献公 ]] 说:“早先我的先君 [[ 庄伯 ]] [[ 武公 ]] 平定 [[ 晋国 ]] 内乱时, [[ 虢国 ]] 常常帮助 [[ 晋国 ]] 讨伐我们,又收留 [[ 晋国 ]] 逃亡公子,终将作乱。不加诛灭,将给后代子孙留下隐患。”于是命令 [[ 荀息 ]] 用屈地出产的 [[ 良马 ]] 为礼物向 [[ 虞国 ]] 借路。 [[ 虞国 ]] 同意借路, [[ 晋国 ]] 就讨伐 [[ 虢国 ]] ,攻下 [[ 下阳 ]] 后凯旋而回。
公元前655年( [[ 晋献公 ]] 二十二年), [[ 晋献公 ]] 再次向 [[ 虞国 ]] 请求借路讨伐 [[ 虢国 ]] [[ 虞国 ]] 大夫宫之奇向 [[ 虞君 ]] 进谏说:“不能借路给他,否则将灭亡 [[ 虞国 ]] 。” [[ 虞君 ]] 说:“ [[ 晋国 ]] 与我是同姓,应该不会攻打我们。” [[ 宫之奇 ]] 说:“ [[ 太伯 ]] [[ 虞仲 ]] 都是 [[ 周太王 ]] 的儿子, [[ 太伯 ]] 逃走,因而未能继承王位。 [[ 虢仲 ]] [[ 虢叔 ]] ,都是 [[ 季历 ]] 的儿子,当过 [[ 周文王 ]] 的卿士,他们的功勋记在王室,藏在保存盟书的府库。晋军将 [[ 虢国 ]] 都要灭掉,哪会怜惜 [[ 虞国 ]] ?再说 [[ 虞国 ]] [[ 晋国 ]] 的亲近能胜过 [[ 晋国 ]] [[ 桓叔 ]] [[ 庄伯 ]] 的亲近吗? [[ 桓叔 ]] [[ 庄伯 ]] 的家族有什么罪,晋君竟全部诛灭了他们。 [[ 虞国 ]] [[ 虢国 ]] ,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嘴唇没有了则牙齿就寒冷。” [[ 虞公 ]] 不听劝告,就答应了 [[ 晋国 ]] [[ 宫之奇 ]] 便领着家人离开了 [[ 虞国 ]] 。同年冬天, [[ 晋国 ]] 灭亡 [[ 虢国 ]] [[ 虢公 ]] 丑逃到 [[ 洛京 ]] 。晋军回师时,袭击 [[ 虞国 ]] ,俘获了虞君及其大夫 [[ 井伯 ]] [[ 百里奚 ]] ,作为 [[ 晋献公 ]] 女儿嫁给 [[ 秦穆公 ]] 的陪嫁人,而派人办理 [[ 虞国 ]] 的祭祀。 [[ 荀息 ]] 牵来以前送给 [[ 虞君 ]] [[ 屈地 ]] 所产的马呈给 [[ 晋献公 ]] [[ 晋献公 ]] 笑着说:“马还是我的马,可惜也老了。” 成语典故“假道伐虢”、“唇亡齿寒”就出自此。
==='''兼并拓疆'''===
[[ 晋献公 ]] 在位时期兼并邻国,开拓疆域,除消灭 [[ 虢国 ]] [[ 虞国 ]] 外,又先后消灭了北边的 [[ 霍国 ]] (今 [[ 霍州市 ]] 西南)、 [[ 杨国 ]] (今 [[ 洪洞县 ]] 南),南边的 [[ ]] 国(今 [[ 芮城县 ]] 西部和 [[ 陕西 ]][[ 大荔 ]] [[ 朝邑 ]] 一带)、 [[ 魏国 ]] (今 [[ 芮城县 ]] 中部和东部)、 [[ 郇国 ]] (即荀,今 [[ 临猗县 ]] 南)、 [[ 耿国 ]] (今 [[ 河津市 ]] 东南)、 [[ 冀国 ]] (今 [[ 河津市 ]] 东北)、 [[ 骊戎 ]] (今 [[ 陕西 ]] 华县)、 [[ 赤狄 ]] (即东山皋落,今 [[ 垣曲县 ]] 境)等国家和部族, [[ 黄河 ]] 中游皆为 [[ 晋国 ]] 所有,与 [[ 齐国 ]] [[ 楚国 ]] [[ 秦国 ]] 成为当时四强。
=='''成语典故'''==
12,2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