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易堂九子

增加 1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传说==
“易堂九子”个个不仅文章写的好,还都具有安邦治国之才,这里有一个传说。清兵入关以后, [[ 明朝 ]] 国势越来越衰微,大有亡国迹象,这时大臣当中有听说“易堂九子”名气的,进谏皇帝请他们出来辅佐朝政,皇帝就派来一个使者请他们出世救国,使者快马加鞭,来到宁都翠微峰,打听到他们的住所,来请他们。传说“易堂九子”也都有神机妙算之能,正当皇帝派来的使者推开“易堂”室之门时,九子令人打了一瓢清水,把一支点燃的明烛“哧”的浇灭,使者正要说明来意,九子对使者说道:“看到没有,‘清’水灭‘明’烛,天意不可违,你也不要回去了,否则亦有杀身之祸。”使者一听,知时事不可改,也就留了下来,保住了一条性命。
“易堂九子”在当时的巨大影响以及他们带来的赣南文化的兴起,是我们的一个骄傲,在同一时期一下子出现九个文化名人,也不能说不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魏禧]]===
[[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 [[ 江西 ]] )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 [[ 勺庭先生]]"。后出游 [[ 江南 ]] ,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魏禧自言"少好《左传》、苏老泉(洵),中年稍涉他氏。然文无专嗜,唯择吾所雅爱赏者"(《与诸子世杰论文书》),他的文章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内容多表彰民族节义人事,叙事简洁,又善议论。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魏禧尤重气节,束身砥行,"以经济有用之文学,显天下百余年"(尚熔《书魏叔子文集后》)。史论如《隽不疑论》、《蔡京论》、《续续朋党论》等,善评古人的是非得失与成败。传记如《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大铁椎传》等,文笔简炼,叙事如绘。此类文章大多表彰志节之士,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意识。他论文强调"积理"和"练识"。所谓"积理"即要从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酝酿积蓄,沉浸而不轻发",使发而为文章,"大小深浅,各以类触,沛乎若决陂池之不可御"(《宗子发文序》)。所谓"练识",即"博学于文,而知理之要;练于物务,识时之所宜"(《答施愚山侍读书》),他认为掌握了这样的"为文之道",文章才能在"至平至实之中"发前人之所无,成为"卓然自立于天下"的"奇文"。总的说来,魏禧散文长于议论、叙事,"踔厉森峭而指事精切"(宋荦《三家文钞序》)。但也有些则是轻率速成之作,流于庸滥,曾受到钱澄之、王庆麟等人的规劝 和批评。魏禧也能诗,有沉郁雄健之气。如《读〈水浒〉》,歌颂梁山英雄能够同饥寒、共生死,同时鞭挞以诗书道德掩其恶的当世权贵;《卖薪行》、《出廓行》、《入廓行》、《从征行》、《孤女行》等篇则反映了当时贫民的生活图景,也显示出作者对世事的沉痛感触。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他们的文集合编为《宁都三魏全集》。著有《魏叔子文集》22卷,《诗集》8卷,《日录》3卷,《左传经世》10卷,《兵谋》、《兵法》各1卷,《兵迹》12卷。
===[[魏祥]]===
2,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