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户部侍郎

增加 3,81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户部侍郎'' File:26ce6cde947e4c368087de2202cbf714.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6%88%B7%E9%83%A8%E4%BE%8D%E9%83%8E&src=tab_baike&correct=%E…”
''户部侍郎''
[[File:26ce6cde947e4c368087de2202cbf714.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6%88%B7%E9%83%A8%E4%BE%8D%E9%83%8E&src=tab_baike&correct=%E6%88%B7%E9%83%A8%E4%BE%8D%E9%83%8E&ancestor=list&cmsid=25eabd0c5b4e2f8e367a314b976d4017&cmras=4&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0c2005b7c6fe7335f51d209485744a21&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
"户部"乃六部(吏部即考试院及人事行政局、户部即财政部、礼部即外交部及教育部、兵部即国防部、刑部即法院及法务部、工部即营建署)之一,即今之财政部。户部的副长官,明代为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约当于今日的财政部副部长。"侍郎",相当于今日的副部长、次长。尚书是部长。一般而言户部尚书主要掌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而侍郎则掌管稽核版籍、赋役征收征等会计、统计工作。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名称 ||户部侍郎 || 配置 || 汉成帝置尚书五人
|-
|起源 || 周代官制中的的地官  || 朝代||明代
|}
== 起源 ==

户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的地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三曰民曹,主吏人上书事。后汉以民曹兼主缮依功作,当工官之任。三国魏置左民尚书,掌财政。晋初省之,太康中又置。惠帝时有右民尚书。东晋及宋、齐并置左民尚书,梁、陈并置左户尚书,并掌户籍,兼知工官之事。后魏、北齐有度支尚书,亦左民、左户之任。后周依《[[周官]]》,置地官府大司徒卿。隋初称度支部,开皇三年改为民部。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改为户部,高宗显庆元年改为度支,龙朔二年改为司元,咸亨元年复为户部。光宅元年改为地官,神龙元年复故。后历代沿称。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例如清代户部总的执掌是管理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财政等事宜,其机构按地区划分为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4个清吏司,并设有八旗俸饷处、现审处、饭银处、捐纳处、内仓等机构,办理八旗俸饷、捐输等事。其部内的行政事务则由南、北档房、司务厅、督摧所、当月处、监印处分别管理。隶于户部的机构还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

唐代户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 户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仓部主事三人。龙朔年间曾改户部曰司元,度支曰司度,金部曰司珍,仓部曰司庾。天宝十一载改金部曰司金,仓部曰司储。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进行官制改革,将户部改为度支部,并将财政部并入。户部遂废

== 引出姓氏 ==

到了清朝初期,户部侍郎历桂讷,源出姜姓厉氏"河北静海"(今天津静海)的一支,康熙大帝嫌其"厉"字不吉,便将其改赐为"励"氏,从此河北静海的[[厉氏]]一族改为励氏。
== 参考文献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0166941968335588.html?fr=iks&word=%BB%A7%B2%BF%CA%CC%C0%C9&ie=gbk 户部侍郎是什么官]</ref>
[[Category:言官]]
[[Category:史官]]
[[Category:御史| ]]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15,7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