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
次編輯
變更
黑斑蛙
,無編輯摘要
== 栖息环境 ==
黑斑蛙栖息于海拔500-1000米间的水域及附近的草丛中,常与蟾蜍生活在同一水域。 青蛙的病害比较少,至今尚未发现有养殖场因病害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但养殖者在养殖中也要做好预防工作,确保养殖不发生重大疾病。幼蛙正常采食之后,即可安排进行疾病预防工作。给青蛙投喂的预防药物及营养补充剂。 == 青蛙的越冬管理 == 蛙类是冷血变温动物,当外界环境温度降到10℃以下,蛙类体温随之降低,新陈代谢减慢,开始进入冬眠期,青蛙冬眠前要做好蛙池管理,保证蛙池中长期有水,使种蛙冬眠洞穴位于较高位置,防止洞穴被水淹,影响冬眠质量,降低冬眠期的死亡。青蛙属本地野生品种,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强,冬眠期会自行打洞冬眠,无需人为干涉。 == 青蛙的常见疾病 == 养殖任何动物,其疾病都是以预防为主。虽然青蛙的疾病比较少见,为了帮助大家在万一遇上疾病时能及时识别并及时进行治疗,这里特将几种蛙类的常见疾病进行整理介绍如下: == 红腿病 == (1)病因:红腿病又称败血症,为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快,死亡率高。(2)症状:发病个体精神不振、活动能力减弱、腹部膨胀、口和肛门有带血的黏液。发病初期,后肢趾尖红肿,有出血点,很快蔓延到整个后肢。剖检以后可见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脾、肾肿大并有出血点,胃肠充血,并充满黏液。(3)防治措施: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时、定量投喂食物,及时将发病个体分离治疗,控制疾病蔓延。 == 气泡病 == 气泡病为蝌蚪常见病,及时诊治很容易治愈,但是如果诊治不及时也会造成大量死亡。(1)病因:水中浮游植物多,强烈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引起水中溶氧量过分饱和;用土池时,地下水含氮过分饱和,或地下有沼气;温度突然升高,造成水中溶解的气体过分饱和;这些过分饱和的气体形成气泡,蝌蚪取食过程中不断吞食气泡,气泡在蝌蚪消化管内聚集过多便引发气泡病。(2)症状:蝌蚪肠道充满气体,腹部膨胀,身体失去平衡仰浮于水面,严重时,膨胀的气泡阻碍正常血液循环,破坏心脏。解剖后可见肠壁充血。(3)防治措施: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控制池中水生生物数量。发现气泡病可以将发病个体用捞网捞出来,放到清水中,2天不喂食物,部分个体会自行痊愈。另外可以向养殖池加入食盐进行缓解病情,每立方米水体加食盐15克左右。3、脑膜炎(“歪头”“白内障”) 脑膜炎是近年来遇到的一种新病,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死亡率较高、难治愈等特点。2016年,该病成为青蛙养殖过程遇到的最难治愈、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1)病因:脑膜炎的病原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该病2016年在湖南地区多发,蝌蚪、幼蛙和成蛙均可感染此病。(2)症状:病体精神不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发病蝌蚪后肢、腹部和口周围有明显的出血斑点。部分蝌蚪腹部膨大,仰浮于水面不由自主地打转,有时又恢复正常。解剖可见腹腔大量积水,肝脏发黑肿大并有出血斑点,脾脏缩小,肠道充血。同时,“歪头”和眼球“白内障”是其典型症状。(3)防治措施:引种时严格检疫,养殖过程中勤换水,合理规划养殖密度;阴雨季节较长的年份,该病较易大面积爆发;该病发生初期,即需要抓紧治疗,负责引起疾病的爆发;池的水源必须是新鲜水源,一旦发病,且不可将发病池的水,引向其他池塘;对于循环养殖用水的养殖户,需要特别注意。 == 水霉病 == 南方冬季气温比较高,在土青蛙越冬期、蝌蚪期常发生水霉病。该病病程长,死亡率低,多发生在蛙的四肢,如果不及时治疗常会给蛙造成残疾,并引发其他疾病。(1)病因:蝌蚪和越冬期的成蛙易患此病,病原体是水霉,由于有外伤而引发。(2)症状:水霉的内菌丝生于动物体表皮肤里,外菌丝在体表形成棉絮状绒毛,菌丝吸收蝌蚪和蛙体的营养物质,使蝌蚪和蛙体消瘦,烦躁不安。菌丝分泌的蛋白水解酶还使菌丝生长处的皮肤、肌肉溃烂。(3)防治措施:运输、分池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外伤。低温季节(水温低于20℃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捕捉和转运种蛙及蝌蚪)。 == 肠炎 == 肠炎是蝌蚪、幼蛙、成蛙共患的一种常见病,一旦发病,死亡率高。(1)病因:投喂不洁饵料易引起肠炎,病原体为细菌,可能是气单胞菌和链球菌。如给投喂天然的蝇蛆,如果消毒处理不当,极易引起肠炎,导致大批死亡。(2)症状:病蛙垂头弓背,机体消瘦,活动异常,取食量明显减少,反应迟钝,蝌蚪发病后多浮于水面。(3)防治措施:肠炎的发生多与水体和食物不洁有关,因此要定期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不投喂发霉、变质的饵料,并在饵料中加拌一些大蒜、三黄散等。另外,暴饮暴食也会引发胃肠炎,因此饵料投喂要定时、定量、定点。 == 难产 == (1)病因:冬季冬眠期气温高,而且温差变化大而频繁,如果冬眠期间水温控制不好,青蛙反复从冬眠状态中苏醒,则很容易导致土青蛙难产甚至不产卵。主要原因如下:①休眠期间干扰过多,体力消耗过大;②雌蛙年龄过大,体质虚弱;③雄蛙数量不足,雌雄比例不协调;④产卵池环境不适于产卵,如水位过深、不够安静;⑤种蛙在产卵前受到严重惊吓;⑥产卵时间握不准确。(2)症状:雌蛙腹部膨在,已经完成跌卵,但是卵滞留在子宫内无法产出。解剖以后在子宫内可见黑色卵团已经溶烂。(3)防治措施:为产卵的雌蛙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按合理的雌雄比例搭配种蛙(雌雄比最好为1:1)。 == 烂皮病、烂嘴病 == (1)病因:是幼蛙、成蛙共患的一种皮肤病,多因皮肤有外伤,感染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等),进而导致皮肤发炎、溃烂。养殖密度过高、饵料不充足也会引发此病。(2)症状:发病早期,病蛙皮肤局部充血、发炎,有时仅嘴尖前部溃烂而身体皮肤完好,严重时全露出鼻骨。病蛙行动迟缓,精神不振,停止取食,体表多处溃烂。(3)防治措施:发病后要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可用盛典全池消毒。 == 蚂蟥(水蛭)感染 == 在些土青蛙养殖场发生蛭害,严重时,一只蛙的身上叮咬着十几只蚂蟥。蚂蟥咬吸时会分泌出具有麻醉和抗凝血作用的毒素,由于土青蛙本身的血浆就很少,只有1-2滴,所以蚂蟥因吸食不饱而长期吸附于患处直至蛙死亡,甚至使用整个养殖场的土青蛙全军覆没。<ref>[4https://www.sohu.com/a/341182223_100178598 华农园青蛙养殖黑斑蛙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搜狐 2019-09-16] </ref>
== 生活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