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黃疸型肝炎

增加 5,14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edical}}[[File:黃疸型肝炎.jpg | thumb | 300px | 黃疸型肝炎 <br> [https://kknews.cc/health/5b5bk8.html 原圖鏈接] ]'''黃疸型肝炎'''(Icterohepatitis)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 鞏膜 ]] [[ 皮膚 ]] 出現 [[ 黃染 ]] ,以黃疸為主要症狀者。
*黃疸型肝炎的症狀:
**1.尿黃如茶:黃疸型肝炎患者都有尿黃的症狀。初起尿色淡黃,逐日加深,濃如茶色或豆油狀;繼而皮膚及鞏膜發黃。尿色加深的原因是由於 [[ 肝炎病毒 ]] 導致肝細胞破壞,影響 [[ 膽紅素 ]] 的代謝,使膽紅素進入血液增多導致。**2.肝區疼痛:名為黃疸型肝炎,一定會使 [[ 肝臟 ]] 受損。疼痛的位置為右上腹。出現肝區疼痛這種黃疸型肝炎的症狀的原因是由於肝炎病毒引起肝臟腫大,使肝被膜張力增大及炎症波及肝臟韌帶及其周圍的紐織導致。
**3.發熱:當黃疸型肝炎患者出現發熱的症狀時,很多人都會誤診為是感冒發燒,這也就耽誤了病情的及時治療。發熱的原因是肝細胞壞死、肝功能障礙、解毒排泄功能減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從患者開始有症狀到出現黃疸這段時間,約為數日至2周。起病 時患者常感畏寒、發熱,體溫38℃左右,少數患者可持續高熱數日。更為突出的症 狀是全身疲乏無力、食欲減退、噁心、嘔吐,尤其厭惡油膩食物,上腹部堵脹滿悶 ,尿黃似濃茶水,大便較稀或便秘。
*各種病因引起的肝炎,同時伴有皮膚黏膜黃染,血清膽紅素超過17.1μmol/L者稱為黃疸型肝炎。
**黃疸型肝炎是基於有無黃疸表現及血清膽紅素水準是否升高來定義的,與之相對應的是無黃疸型肝炎。
*黃疸型肝炎是一種臨床症狀的診斷而非病因診斷。
*各種引起肝炎的病因都可因同時出現黃疸而被診斷為黃疸型肝炎。
**常見的病因包括以下幾種: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的感染,其他嗜肝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等)的感染、化學毒物的損傷(如四氯化碳)、酒精損傷、藥物(雷米封、利福平、降血脂藥物)損傷、自身免疫損傷、遺傳代謝性疾病影響、血脂代謝異常(脂肪肝)等,這些原因都可導致肝細胞發生彌漫損害產生肝炎,同時出現黃疸,在臨床上被診斷為黃疸型肝炎。
==黃疸型肝炎特性==
*尿黃如茶:黃疸型肝炎患者都有尿黃的症狀。
**初起尿色淡黃,逐日加深,濃如茶色或豆油狀;繼而皮膚及鞏膜發黃。
**尿色加深的原因是由於肝炎病毒導致肝細胞破壞,影響膽紅素的代謝,使膽紅素進入血液增多導致。
*肝區疼痛:名為黃疸型肝炎,一定會使肝臟受損。
**疼痛的位置為右上腹。
**出現肝區疼痛這種黃疸型肝炎的症狀的原因是由於肝炎病毒引起肝臟腫大,使肝被膜張力增大及炎症波及肝臟韌帶及其周圍的紐織導致。
*發熱:當黃疸型肝炎患者出現發熱的症狀時,很多人都會誤診為是感冒發燒,這也就耽誤了病情的及時治療。
**發熱的原因是肝細胞壞死、肝功能障礙、解毒排泄功能減低或病毒血症所引起。
==預防與治療作用==
*如何預防黃疸型肝炎
**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及其衛生是最主要的預防黃疸型肝炎的方法。
**個人的良好衛生對疾病的傳播起著決定性作用。
**在平時生活中,人們要有飯前、飯後、便後洗手的好習慣,不能食用不乾不淨的食物。
**所使用的各種器皿都要進行及時消毒,以免病菌傳播。
**針對接觸過黃疸型肝炎患者的人,要採取隔離的措施,以免更多的人們受到黃疸型肝炎的侵害。
**要防止黃疸型肝炎的逐漸蔓延,就必須對接觸者隔離觀察至潛伏期結束。
**可以注射疫苗防止受到黃疸型肝炎的傳染,在接觸B肝病人後及時注射一針B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4周後注射第1針B肝疫苗,於1個月及6個月時再注射第2-3針B肝疫苗,接觸甲方肝病人,在2周內,肌內注射含抗A肝抗體的丙種球蛋白。
===注意事項===
*黃疸肝炎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項
*1、忌勞累,中醫認為,人動血分經絡,人臥血歸肝脾。
*2、忌情緒悲觀,過於憂鬱和懊喪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失調,加重疾病的發展。
*3、忌濫服藥物,由於肝硬化時肝功能降低,藥物在肝內的解毒過程大大減慢,藥物可在體內蓄積,特別是麻醉藥和鎮靜藥不僅對肝臟有直接毒性作用,而且會誘發肝昏迷。
*4、慎過性生活,肝硬化病人不節制性生活,可誘發肝昏迷和上消化道出血。
*5、少喝或不喝咖啡,因為咖啡因會加快胃酸的產生,而胃酸進入腸道內容易產生氣體發生腹脹。
**不嚼口香糖,因為口香糖內添加的人工糖料無法被腸道吸收,在腸內經過發酵會產生氣體。
**儘量少用吸管喝水或飲料,不飲用碳酸飲料。<ref name="每日頭條">{{cite web |url=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93.html | title= 黃疸肝炎是什麼 | language=zh | date=2017-09-16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養生之道網 | accessdate=2020-12-22}}</ref>
===黃疸型肝炎可能原因===
*肝臟疾病:病毒性肝炎,如A、B、C型肝炎或是巨細胞肝炎,都有可能併發黃疸,其他如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或轉移性肝癌也有發生黃疸的可能。
*總膽管阻塞:當體內出現總膽管結石或是腫瘤時,由於壓迫到總膽管導致阻塞,肝臟代謝的結合型膽色素無法排出引發黃疸。
*溶血性貧血:人體內許多的紅血球被破壞後,未結合型膽色素被排入血液中,通常這些病患的肝功能都正常,但其無法足夠迅速地把膽色素排除,所以造成黃疸。
*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可分為兩類,分別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嬰兒出生兩天後出現,一到兩週後黃疸症狀即消失,不需另行治療。
*病理性黃疸:溶血性疾病、蠶豆症等會造成體內膽色素過多,容易引起新生兒黃疸,可使用照光治療,若症狀較重則需換血治療。<ref name="康健雜誌">{{cite web |url=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93.html | title= 什麼是黃疸?|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康健雜誌 | author= | accessdate=2020-12-22}}</ref>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Category:415 西醫學]]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