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送武士曹归蜀

增加 3,759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白居y.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28/1afe24ad8c7d467aa9a1e390f814a60e.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
[[File:白居y.jpg|350px|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928/1afe24ad8c7d467aa9a1e390f814a60e.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43960252_138594 来自 搜狐新闻 的图片]]]

《'''送武士曹归蜀'''》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ref>[https://www.cidianwang.com/lishi/guanzhi/9/10909hs.htm 赞善大夫],词典网</ref>。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的作品,主题非常明确。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ref>[https://news.gmw.cn/2019-05/13/content_32825770.htm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光明日报,2019-05-13</ref>。[[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3075篇诗文。

<center>送武士曹归蜀</center>
{{Cquote|

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

乡路通云栈,郊扉近锦城。乌台陟冈送,人羡别时荣。
|[唐]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ref>[http://www.ruiwen.com/wenxue/baijiyi/54700.html 晚年的白居易为什么自号“香山居士”?],瑞文网,2017-08-01</ref>,[[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ref>[http://www.lizhigushi.com/mingrengushi/a9550.html 白居易主要成就],励志故事网</ref>。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ref>[http://www.zhongguoshici.com/shici/details/22050 《寄唐生》诗词详情],诗词网</ref>)。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ref>[http://news.lyd.com.cn/system/2016/11/17/030045675.shtml 善政生前事 文章身后名——“诗魔”白居易(下)(洛阳的风流才子)],洛阳网,2016-11-17</ref>。

==视频==
===<center> 送武士曹归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百家讲坛.白居易07_知足常乐莫砺锋</center>
<center>{{#iDisplay:l0359h48ouh|560|390|qq}}</center>

<center>第99集: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上)</center>
<center>{{#iDisplay:f0302zy68di|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 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