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鰲鼓濕地

增加 2,82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鰲鼓濕地'''位於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西方,北臨北港溪,南面六腳鄉大排水溝,西至台灣海峽,東以台17公路為界。面積廣達1500公頃左右。這是一塊隸屬於台糖公司的海埔新生地。
鰲鼓溼地內擁有多種天然的生態環境,包括水田、 [[ 防風林 ]] [[ 沼澤 ]] 、泥質灘地與潮間帶,吸引許多水鳥與 [[ 招潮蟹 ]] 等動物棲息,據估計鳥類達兩百種以上,其中更不乏多種保育類動物,此外還有近三百種的濱海植物與沿海地區的漁業資源,是一處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生態園區。<ref>[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1283 嘉義縣東石鄉 鰲鼓濕地,玩全台灣旅 遊網]</ref>  ==歷史人文=====人文沿革===鰲鼓濕地早期為大陸移民進入臺灣西南沿海拓殖的重要據點,人口逐漸凝聚而有庄社聚落的形成。根據西元1898年日本人繪製的「台灣堡圖」,得知一百餘年前,台灣海岸河川曾攜帶大量泥沙堆積於[[北港溪]]河口處,當時基地主要型態為河口沙洲、潮汐灘地以及潟湖等地形,海岸灘地呈現動態穩定之狀態。至於濱外之[[外傘頂洲]]受外海波浪侵蝕、河流的供沙、沿岸流的漂沙、冬夏季風所生的風蝕及飛砂等因素影響,形成[[嘉南平原]]海岸線安定之重要關鍵。 就生物地理環境而言,鰲鼓濕地位於台灣西南海岸重要濕地廊道,同時也位於亞洲鳥類遷徙途徑,如以生態棲位為考量,基地之生物地理環境可向西包含外傘頂洲,以及海堤與沙洲間的水道、潟湖、淺灘地區等,形成較為完整之生態棲位,影響面積逾九千公頃。 ===歷史發展===由河口沙洲海埔新生地衍變而成的鰲鼓濕地,過去並未留下太多文獻資料,從西方繪製的臺灣古地圖,可知遠在荷西時期仍是一片水域,在清領時期則因濁水溪攜帶大量泥沙,導致河口處逐漸形成了潟湖與沙洲,直到日據時期築堤防洪,促成了海埔新生地之開墾;真正有確實的文獻記載要到國民政府時期大規模興建海堤,導入農漁牧多元開墾。百年來的歷史變遷,在不同執政階段的治理下,深深刻劃在這片土地上,卻也嚴重影響著鰲鼓的發展動向。<ref>[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Front/Forest/FP?typ=2&typ_id=05001 鰲鼓濕地-歷史人文,台灣山林悠 遊網]</ref>
File:濕地02.jpg|缩略图|解說賞鳥亭[https://swcoast-nsa.travel/zh-tw/attraction/details/36 照片來自]
</gallery>
 
 
==特色景觀-生態日晷==
鰲鼓濕地多元的地形地貌與豐富的生態景觀資源,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隻冬候鳥來此度冬,早已成為國內著名的賞鳥勝地。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於102年底啟用生態日晷。主量體高10公尺,造型設計以仿生建築手法,契合鰲鼓強烈的生態意象,結合日晷功能,除能顯示現在時間之外,它同時也象徵了過去到現在的歷史軌跡,時間創造了鰲鼓濕地,見證了從一片汪洋到一片森林歷史軌跡,更是結合[[北回歸線]]穿越地理區位特色[[日晷]]設置的特殊地景。
 
生態日晷位於園區入口之嘉七鄉道起點及嘉義縣極具悠久歷史之[[笨港口港口宮]]間交區,以鳥喙加上抽象身軀交疊造型意涵,藉鳥類喙尖指向鰲鼓濕地,展現鰲鼓濕地以自然生態環境為主題,彰顯園區特色之主體入口意象。<ref>[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Front/Forest/FP?typ=2&typ_id=05001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生態日晷,台灣山林悠遊網]</ref>
 
==交通資訊==
31,675
次編輯